「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2024台灣大選

「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選期間,台灣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人會更加親近美國。

四年前只是「借票」給綠營:兩屆台灣大選中,「超越藍綠」的選民側寫

柯文哲主要的選票來源,是一群「在2020年票投蔡英文、而在2022年就沒投給民進黨的選民」。

沈有忠:如何解讀台灣大選結果,賴清德新四年有哪些挑戰?

新政府雖然陷入朝小野大的結構,但不是完全無解的僵局。

從亡國感到民防備戰,台灣女性所經歷的「戰爭陰影」|音頻報導

「如果戰爭可能會發生,你需不需要去審視自己的人生?什麼事情對你是最重要的?」

選前北京緊縮貿易優惠:ECFA的「早收清單」如何影響台灣出口經濟模式?

既是經貿的,亦是政治的,ECFA衝突背後,是台灣獨特而複雜的「中間產品」出口體系。

「外長候選人」劉建超訪美談及台灣,中國增外國人免簽措施|Whatsnew

劉建超指出台灣問題「是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不可越過的紅線」。他還表示「不存在重返戰狼外交的問題。」

前香港區議員選台灣立委:明知不可為,當港人參政領頭羊

「透過選舉才有話語權,我才能把香港價值傳遞給台灣人。」徐百弟沒有過於理想化,自知選不上,但意義在於給在台港人更多勇氣。

藍綠以外的台灣大選,為何「第三勢力」始終難以突圍?|音頻報導

在沒有解決統獨問題之前,台灣很難形成一個真正的「第三勢力」嗎?

「戰貓」蕭美琴任副手,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出爐|Whatsnew

有著深耕地方的基礎,又有出眾的外交長才,是賴清德屬意蕭美琴為副手的原因。

家族、金權、政治:迎戰彰化「不敗謝家」,吳音寧的立委參選之路

「第三選區江湖險惡,背後有太多糾葛不清的利益結構問題。」

走入紅藍綠白的異溫層:大選期間,台灣人在YouTube上看什麼?

而中國官宣系統,在大選前,又是如何「報導」台灣?

凍蒜!凍蒜!凍蒜! 台灣選戰下的2023

像是一場不曾落幕的派對,造勢晚會是人們在大選期間的夜間消遣,如野台看戲、如夜市吃食,提供人們一個聚會聯繫情感的去處。

數說2024台灣大選之一:是否再次政黨輪替?誰能影響總統選戰?

台灣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執政黨可以連續執政第三任期。

第三勢力何處去?柯文哲背後停滯的藍營與台灣新保守主義的崛起

所謂的第三勢力在傳統保守派政黨陷入僵局時更有新保守主義的面貌的可能。

江昺崙:濁水溪以南沒有藍綠,台灣如何突破地方派系的網羅?

地方派系在台灣是幾十年演變的政治現象,要說是台灣「民主之瘤」也不為過。

台灣大選動態:吳欣盈嗆記者;趙少康續亡國論;免術換證爭議|Whatsnew

今年的社會背景和環境下,曾經念念在茲的問題與答案,是否還能說服選民歸隊投票?

葉耀元:一開始就註定破局,台灣大選不可能的「藍白合」

從支持者的分布來看,民眾黨跟國民黨本身所擁有的基本盤,幾乎完全不一樣。

「政治金童」趙少康任副手,侯友宜登記參選稱等柯到最後一刻|Whatsnew

侯友宜出身自嘉義,代表本土藍,與濁水溪以北擁有高聲量的趙少康形成分工。

台灣總統大選「藍白合」合什麼?在野整合的能與不能|Whatsnew

誰當正,又是誰當副手,這對藍白來說,不僅涉及政黨利益分配,也面臨如何對選民交代的問題。

郭台銘副手確定,《人選之人》演員賴佩霞出任促「整合在野」|Whatsnew

郭台銘稱他與賴佩霞將成「最強組合」,為台灣打造出耳目一新的氣象。

沈有忠:郭台銘參選總統促在野整合,反而凸顯藍白結構困境

對於郭柯侯三人而言,後續選戰的策略要如何調整,保持整合的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