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評論台灣深度

葉耀元:一開始就註定破局,台灣大選不可能的「藍白合」

從支持者的分布來看,民眾黨跟國民黨本身所擁有的基本盤,幾乎完全不一樣。

2023年11月23日,台灣2024大選候選人登記結束前一天,前總統馬英九、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在台北聯合舉行記者會。攝: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11月23日,台灣2024大選候選人登記結束前一天,前總統馬英九、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在台北聯合舉行記者會。攝: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達志影像

葉耀元

刊登於 2023-11-29

#藍白合#民眾黨#侯友宜#2024台灣大選#賴清德#國民黨#柯文哲

(葉耀元,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2024台灣大選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登記截止的前一天(11月23日),國民黨與民眾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與柯文哲,以及欲獨立參選的郭台銘和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與前總統馬英九,在台北君悅飯店進行了最後一次協商。其結果已經成為歷史,也就是藍白合確定破局收場;國民黨最後提出侯友宜搭配趙少康,而民眾黨則提出了柯文哲與吳欣盈這對組合,要與民進黨的賴清德與蕭美琴來角逐下一屆的總統與副總統寶座。至於郭台銘,則宣布退選

在藍白合這齣八點檔大戲劇終落幕之後,也是時候該好好回顧一下這場雙方都有意願的合作,為什麼最後會以破局收場。

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藍白合或許從一開始就注定要破局。原因有三:總統與副總統職權的差異性、民調結果無法改變藍白合政治分配的核心衝突,以及選民結構無法融合。接著,讓我一步一步拆解藍白合為什麼最後變成「只可遠觀但不可褻玩焉」,其終究只能是一個不可得的幻想罷了。

為什麼要藍白合?

政黨輪替雖然都是國民黨與民眾黨想達成的目標,可是雙方如果真的合作,必然有一方必須要「讓」。

從選舉政治的角度來說,藍白合可以說是合情合理。在過去幾個月的民調中,賴清德無論是在三腳督(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或是四腳督(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的情境下,大約都領先其他候選人10個百分比左右。換言之,如果這些民調的支持率直接轉換成為選票,那賴清德當選的機率自然遠大於其他三組候選人。而且在部分民調中也顯示,過半數的民眾期望在下次的選舉中達到政黨輪替。

如果有多數的民意願意接受政黨輪替,這也表示,雖然柯文哲與侯友宜在民調中無法單一超越賴清德,但如果雙方可以結合彼此的支持者,就有機會達成政黨輪替。這是一種很單純的數學計算,也就是把侯友宜與柯文哲的民調加總起來,的確可以勝過賴清德超過10個百分比,也就是用1+1=2的概念來獲得大選的勝利。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