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大選倒數不到90天,在野陣營的國民黨與民眾黨提出「藍白合」策略,訴求以藍白兩黨的政治整合「下架民進黨」。
在目前以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與郭台銘「四腳督」的競選格局中,藍白兩黨的思維為,透過兩在野陣營的整合,只要彼此支持者將選票投給藍白合的候選人,那麼,就有機會拉下賴清德,實現政黨輪替。但問題仍在,誰當正,又是誰當副手,這對藍白來說,不僅涉及政黨利益分配,也面臨如何對選民交代的問題。(延伸閱讀:《郭台銘參選總統促在野整合,反而凸顯藍白結構困境》)
因此,藍白合作的議題拋出至今已過多月,仍未見在野陣營合作的實質方針,反而雙方火藥味十足,陷入隔空放話的局面。
正副元首產生方式兜不攏,藍白合陷僵局
此次大選中,國民黨作為過去台灣的第一大黨,且有多屆總統執政經驗,地方組織綿密,基層政治實力雄厚。這樣的優勢也是民眾黨所缺乏的。
而成立於2019年的民眾黨,可以說是透過黨主席柯文哲的光環所撐起的一人政黨,各民調結果顯示,柯文哲在年輕族群的支持度高於其他候選人,擅長打網路空戰的民眾黨,透過社群媒體收攏一票年輕支持者,但在地方組織與基層實力上,則完全與國民黨不在同一個量級。(延伸閱讀:《慘勝的條件:柯文哲的拼裝車、陸空戰與告急牌》)
執政黨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賴清德民調雖然獨走且領先其他候選人,然比起2020年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民調曾高居40%至50%,在巴西進口蛋爭議等事件影響下,賴清德民調經常在30%左右徘徊。(延伸閱讀:《2024總統大選,民進黨「黨政分離」與國民黨人選的「錯位」困境》)
依據台灣網媒《ETtoday》18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賴清德支持度33.6%、國民黨侯友宜26.7%、民眾黨柯文哲22.1%、鴻海創辦人郭台銘9.7%;若藍白整合,侯柯配42.6%、賴蕭配37.4%,柯侯配43.5%、賴蕭配35.6%,藍白組合皆微幅領先賴清德這組。
從以上數據顯示,只要藍白整合成功,不論是「柯侯配」或是「侯柯配」民調皆勝出民進黨可能的賴蕭配(指由現任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擔任副總統候選人),如此一來,非民進黨支持者對於「藍白合」的期待又更加合理。
但是,藍白合雖為在野勢力整合、贏過執政黨民進黨的最佳手段,實際卻窒礙難行,其中最大關卡在於兩陣營對於選出正副手的方法存在歧異。
藍營提「開放式民主初選」
14日藍白合首場幕僚會議中,侯友宜陣營提出「開放式民主初選」,由民眾投票產生正副元首候選人。
「開放式民主初選」是美國、法國、南韓等民主國家施行的作法,由民眾投票,展現直接民意。實施方式是在22個縣市或73區域立委選區設立初選投票所,參與投票的民眾不分黨派,須親簽政治理念(在野整合、下架民進黨)認同卡才可投票,採實名制、查驗身分證。
但是,開放式民主初選並非由政府機關舉辦,無公權力的限制,也無戶籍地名冊,政黨難以檢核投票者的資料與資格。
台灣選舉史上曾發生過兩次「開放式」民主初選,一次是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民進黨在1995年舉辦黨內民主初選。在第二階段中由不分黨派公民,憑身分證領取代幣於現場投票,總投票數高達30萬人。最終彭明敏以44.66%得票率拿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資格。
另一次的民主初選發生在1998年新黨的黨內初選,此次初選投票期間候選人招待、買票動員情形層出不窮,幾位候選人還因此被註銷提名資格。因參與當年初選踏入政壇的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總幹事黃珊珊形容該次初選為造成黨內分裂、人才流失、政黨形象重挫的「動員比賽」。(延伸閱讀:《如果有座新冰箱,裏面有1994年的趙少康》)
高雄市長陳其邁以「過來人」身分指出,當年的民主初選相當「慘烈」:「投票變成動員大賽,遊覽車一台台載來投票」。此種初選方式在台灣地方派系盤根錯節、大黨組織動員能力佳的情況下恐變成政黨動員的比武大會。而最終1996年總統大選結果,彭明敏得票率為21.1%,遠不如國民黨李登輝的54.%。
柯文哲堅持民調決勝負
17日下午,柯文哲競選辦公室提出針對民調的A、B兩案執行計畫,分別參考國民黨2020年總統初選及民進黨總統初選方式:兩案主要差異為勝出計算的差異,A案採取對比與互比式民調,B案單純採對比式民調。另外,柯文哲辦公室表示,民調的抽樣使用市話和手機的比例是可以討論和調整的,由於藍營支持者年紀較白營高,使用市話或手機抽樣也是影響民調結果的重要因素。
除了政治動員的疑慮,柯陣營也指開放式民主初選在現階段的時程相對緊迫,民主初選「來不及、不可行、也不可信」。黃珊珊在臉書發文指出,「開放式民主初選在這麼短的時間做不到,離10月底只剩不到20天,這麼短的時間內,大概只有全民調可行」。她指出,全民調是20多年來各黨初選被驗證使用的機制,更何況國民黨過去都沒有做過開放式民主初選,因此在這麼短的時間做到更是不可能。
此前,柯文哲在14日接受《TVBS 少康戰情室》專訪,再次強調他對於「科學數字」的信奉:「我們還是要相信數字,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政黨輪替,就要看選戰的組合哪個勝率最高。」
柯文哲表示他的幕僚做過許多排列組合研究,發現無論是個組合,柯文哲是「正」的民調都是最高的。他自信表示:「年輕人不投國民黨是國民黨最大的罩門,」意思是如果侯友宜當正手,年輕人會因為對國民黨的反感「投不下去」;但柯文哲認為,國民黨的忠貞支持者為了讓民進黨下台,還是會將票投給他。(延伸閱讀:《「天然獨」世代,如何想像統獨?怎麼看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
侯友宜競辦19日則聲明,表示其沒有否定民調,但質疑其中存在樣本代表性偏差問題,民眾黨提主張完全採用手機民調,或至少佔50%,「我們很難接受。」
現實上,國民黨作為百年大黨,相比柯文哲的民眾黨具備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若採取開放式民主投票,則侯友宜出線機會大;柯陣營則強調民調可靠性,主張比起藍營的開放式初選,民調更可以擴大取樣、取得多數民意,因此希望以民調作為評判。
如果合不了會怎樣?
藍營欲使用民主初選,而另一方又堅持民調決勝負,導致雙方僵持不下。若談判陷入僵局,藍白無法成功合體,對兩方陣營的影響為何?
對民眾黨來說,藍白不合的衝擊相對較小。
民眾黨作為一人政黨,柯文哲的參選可望拉抬政黨票與區域立委的選情。本次選舉中,民眾黨將「2024國會不過半」作為最大目標,以讓自家區域跟不分區立委成為國會中的「關鍵少數」。如以本屆席次「綠消藍長」的態勢和民眾黨獲得8-10席不分區立委的目標來評估,民眾黨極有可能作為「三黨不過半」下的關鍵少數。
同時,台灣選制的政黨補助款也有助於民眾黨的發展與壯大。如以民眾黨設定的席次為例,民眾黨4年可約拿到逾5億的補助款,這對黨務運營來說便十足重要。
相較民眾黨,國民黨所受衝擊無疑更大。若國民黨若無法在大選勝出,黨主席朱立倫自然得面對承擔敗戰責任下台的命運,而在群雄割據下,國民黨內部權力結構失衡,在新的共主浮出前,黨內恐怕將面臨一定程度的混亂。(延伸閱讀:《民意如流水,國民黨專業政治人的失落與哀愁》)
對於兩黨來說,藍白合無疑都是成功「下架」民進黨的有利手段,在僵持不下的局面下,是否有人會做出讓步和妥協,將是選戰接下來的關鍵。
以旁觀者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建議讓柯文哲搭韓國瑜,反正就一屆,類似宋楚瑜的台灣「省長」,藍白合最終有底氣能在黨爭得益的還是國民黨。朱立倫反正也不能再輸,搞不好還撈個能屈能伸的評價。
說不如打內戰的那位,腦子裏始終是共黨「槍桿子裡出政權」那一套思維,適合投票給KMT
比起蓝白整合,不如打一场内战,说不定台湾主体性更能得到彰显。毕竟战争塑造民族。
文中插入的延伸阅读的简中链接有误,在zh-Hans后面少了一个‘/’
謝謝讀者指出,已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