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評論台灣深度

江昺崙:濁水溪以南沒有藍綠,台灣如何突破地方派系的網羅?

地方派系在台灣是幾十年演變的政治現象,要說是台灣「民主之瘤」也不為過。

2023年12月5日,彰化,一名立委候選人在街頭拜票。攝:陳焯輝/端傳媒

2023年12月5日,彰化,一名立委候選人在街頭拜票。攝:陳焯輝/端傳媒

江昺崙

刊登於 2023-12-06

#濁水溪#台灣大選#地方派系#2024台灣大選#政治#國民黨

【編者按】2024台灣大選白熱化,明年1月13日,台灣將選出新一屆總統、副總統以及113席的立法委員。在此次大選中,先有藍白合的在野整合協議,而後破局,然而在過程中,包含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甚至是原欲採取獨立參選的郭台銘等,多次前往台灣多縣市拜會地方派系要角,也出現地方派系「多方押寶」的現象。

例如,上半年多次公開力挺郭台銘的彰化縣議長謝典林,在8月初宣布退出國民黨,此前,他曾連續二日陪同郭台銘與柯文哲拜廟。謝典林的胞姊謝衣鳳,為現任國民黨副秘書長、現任立委,並在本屆大選中爭取連任,其對手為前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其母鄭汝芬曾任國民黨立委,謝家為彰化地區具有深厚政治實力的地方派系,此次大選,謝家亦被認為是「多方押寶」。

即使,在總統的層級上,地方派系的影響力相對有限,但從區域、不分區立委,以及縣市鄉鎮市首長、縣市議員依然難脫派系的影響。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地方派系」原是中性詞彙,只要有政治,就會有派系。然而當地方派系成為壟斷地方政治資源的團體,並透過恩庇侍從體系進行利益交換,其所衝擊的,更是台灣民主社會的根基。尤其,在地方派系與中國統戰系統結合下,亦成為台灣當代地方政治的難題。要如何突破這樣的困局,作者提出「找回中介階層」作為行動策略;此前,我們得先從台灣的日本殖民時期開始,認識地方派系的起源以及演變。

在台灣的選舉當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詞,就是「地方派系」。除了總統大選受地方派系影響較小之外外,從分區、不分區立委、縣市鄉鎮市首長、縣市議員及鄉鎮市民代表的選舉,都跟地方派系有很大的關係。為了避免造成理解上的誤會,本文會用偏向歷史及理論的方式來解析。

過去我曾任彰化縣溪州鄉公所機要秘書近三年,今年也合著出版《台灣地方政治讀本》一書,對於基層政治有些微的心得。在此,本文將以台灣濁水溪流域兩岸的地方政治現象,來解析選舉與派系的關係,並跟讀者們討論,如何突破這個桎梏。

首先,先探討地方派系的定義:在人類社會當中,「拉幫結派」是正常的現象,任何團體裡面都會有次團體,而次團體的結合運作,也都是仰賴人情義理之間的交換關係,所以「地方派系」原本是一個中性的詞彙:只要有政治,就會有派系。

而地方派系之所以要強調「地方」,是因為台灣在1960年代以前,還是個以農業為經濟主力的社會,都市化程度不高,交通運輸也不發達。在這樣的情形下,整個社會就近似於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談到的「差序格局」。費孝通的觀察是:「(農村)在團體格局裡個人間的聯繫靠著一個共同的架子;先有了這架子,每個人結上這架子,而互相發生關聯。」簡單來說,就是人情義理先於現代國家法治、私領域的關係遠大於公共事務。

在人情義理至上的鄉村社會,形成了一種「道德經濟」,特別是台灣這樣的移民及小農經濟的社會,因為勞力密集,幾乎所有工作需要仰賴人與人之間的交換協助,所以最終萬事萬物都有一套不成文的道德秩序,都可以用地緣血緣、人情義理來衡量。

而這個概念,在19世紀的台灣農村算是通則。到了日本殖民時代,台灣人雖然已經被動接受了「國家」及「公共事務」在私領域之上的現代觀念,但還是有許多台灣總督府無法控制到的、十分細微的日常政治部分,還是必須仰賴傳統的道德經濟系統來處理。

所以,總督府除了透過強勢的警察制度來控制台灣社會之外,還需要「地方頭人」,也就是各地的地主仕紳來協助治理,因此許多地主仕紳就被賦予「保正」、「甲長」等職務,類似於現在的村里長。地主仕紳除了收取租金、出任公職之外,還必須擔任「公親」的角色,負責解決各種家族問題、人情糾紛。這樣的文化,到了國民黨統治時期,逐漸變成了地方民意代表請託、關說的「選民服務」。這也形成了台灣地方派系的基本格局。

2023年12月5日,彰化。攝:陳焯輝/端傳媒
2023年12月5日,彰化。攝:陳焯輝/端傳媒

戰後地主仕紳的沒落

土地改革排除了原先在日本時代作為政府及佃農中介的地主階級,讓國民黨政府更方便於實行極權的社會控制。

但是,光是道德經濟的觀點,並不足以解釋:在民主化、現代化之後,地方派系為什麼還是這麼強勢?這就要另外從二戰後的二二八、白色恐怖、「國民黨恩庇侍從體系」,以及農產業衰落來說明。

日本時代,台灣的農村土地大多集中在大、中型地主手上(以及各地的製糖會社),地主掌握了農村的經濟,同時也掌握了地方話語權。1949年,台灣進行土地改革前夕,全台農民將近六成是佃農與半自耕農(佃農就是沒有土地的農民、半自耕農是即使有土地,但還是要租地來種田養家活口的農民)。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