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專題
柏林影展爆爭議:呼籲加沙停火是「反猶」?當死亡威脅、消失的貼文隨之而來
派對正要落幕,卻是獵巫展開之時,柏林影展還能繼續作為「自由世界之窗」嗎?
記憶、投射、連結:三代港人移民的溫哥華「尋家」記
每代人都把離開當刻的香港凝成私屬的回憶,身上的香港人標籤也隨着際遇與對時代的感知,變得或濃或淡。
你的外賣要等等——「壞孩子」送遞員,以及背後的人機博弈
平台有演算法,送遞員則有腦袋以及豐富的地方知識和資訊網絡作抗衡。當平台自動生成最優路線,他們也有自己的最佳決策。
愛慾錄:一夜歡愉﹑一次「性病」經歷,一個女性主義者的失敗性教育自述
我甚麼都敢,就是不敢和醫生說「我睡了一個人」。
#香港窮遊、#復古港風——「小紅書營造的是過去的香港」
大陸旅客擁抱香港的「舊」,同時摒棄香港的「新」。
台灣小學生魔鬼日程表:香港爸爸如何看?移英港人家長解析東亞「虎媽」文化
網絡的急速反彈,說明了台灣社會對此的不接受。但很多人可能只看到魔鬼作息,卻未有深入認識背後的理念。
2024奧斯卡華語區唯一入圍|《金門》導演專訪,什麼才是道地的「台灣人」?
起初他只是希望用「金門」來講「台灣」,不過,金門人跟台灣人的觀點確實仍有差異。
Y2K千禧文化回歸潮:新的時代期許和不安中,他們想大膽做自己
「穿衣服都是其中一種方式,去表達你對現在或者以前的看法。」
《Expats》劇評:金錢買不來幸福,但可以治病
《Expats》對這些角色身在的城市或文化沒有興趣。它展示了一個極其淺薄的城市印象。
2024台北國際書展觀察:「閱讀造浪」,造出了什麼浪?
台北國際書展在推廣書籍與版權交易外,向來重視展覽元素,而今年的書展現場,你甚至會看見旋轉木馬、雲霄飛車及旋轉咖啡杯⋯⋯
「南洋」流轉:在2024台北國際書展尋找馬來西亞、新加坡華文內容
毋需直接將香港當代境況與複雜南洋的歷史情境進行直接接駁,南洋與香港的離散脈絡、狀態與模式,終究大相徑庭
請幫助我發光:當外國網友到小紅書尋求外型改造
「愛來自瓷器。」
1
...
51
52
53
...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