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窮遊、#復古港風——「小紅書營造的是過去的香港」

大陸旅客擁抱香港的「舊」,同時摒棄香港的「新」。
大陸旅客擁抱香港的「舊」,同時摒棄香港的「新」,因為那些「新」的可以和大陸比較。Lu 曾聽過「有人去完香港 K11 之後說:還不如上海和武漢的 K11。」 。攝:林振東/端傳媒

編按:近年,小紅書成為了大陸遊客的香港旅遊指南。在過往被視為購物天堂的香港,大陸遊客自疫情以來改變的旅遊習慣——特種兵、窮遊、Citywalk——似乎未如港府和商界預期般極速挽救旅遊業。端傳媒早前刊出了小紅書 Citywalk 在香港的報導,提出以下問題——在漫步的旅遊方式中,城市會被去脈絡化嗎?抑或帶來理解的入口?在第二篇有關小紅書與香港旅遊的報導中,我們則整理了小紅書上有關香港的敘述,並透過訪問了解今天大陸旅客眼中的香港。

今年21歲,剛出社會工作的達子是珠海人,2023年11月17日,她第一次來香港。出發之前,對香港毫無概念的達子只能在小紅書搜尋香港的關鍵字「#香港一日遊」、「#香港攻略」制訂行程:到達香港後直指中環,沿著荷里活道 Citywalk 至西環,然後乘天星小輪過尖沙咀,在維多利亞港海傍拍了張「李嘉誠同款」打卡照——祝願自己早日成為成功人士——然後回家去。

自2023年2月6日,香港與中國大陸全面通關以來,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逐月遞增。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佈的數據,2023年全年訪港旅客有3399萬人次,當中大陸旅客佔78.7%,有2676萬人次;兩項數據均是疫情前、2018年的數字約一半。

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最新發表的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裡,提到會增撥逾10.9億港元加強推動旅遊發展,其中包括以「城市漫步」等為主題的沉浸式深度遊。三年足不出戶,當關口重開,對大陸旅客來說,香港現在的吸引力,可能不再只是「美食天堂」、「購物天堂」。

遊客在維多利亞港海旁拍的「李嘉誠同款」打卡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遊客在維多利亞港海旁拍的「李嘉誠同款」打卡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記者會上提到,「香港旅遊的吸引力是肯定的。」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四個主要行業之一,2018年佔整體 GDP 的比例為4.5%,疫後旅遊數據的表現備受各界關注。但旅遊業逐漸復蘇,是否代表店家生意也復蘇?倚著欄杆打卡的人潮和食店長龍再現,對大陸遊客來說,現在的香港有什麼吸引力?他們想要看到的香港是舊的、抑或新的?

200元人民幣窮遊香港一天

在西營盤咖啡店 Winstons Coffee,店員 Jeff 每天看著大陸遊客在店門口打卡。Winstons Coffee 於2015年開業,裝修主打歐美電影院風格,店舖招牌文字定期更新,通常是 HAPPY 及 HONG KONG。

「我留意過,從對面馬路拍過來是最好看的,他們有人會站在馬路中間拍照,很危險!」Jeff 說話時,咖啡室的玻璃窗外有兩名悉心打扮的女生低頭看電話,又抬頭看了看咖啡店招牌,「她們在找最佳拍攝角度。」Jeff 已經摸熟了大陸遊客的打卡模式。

西營盤的 Winstons Coffee 門口是遊客打卡熱點。攝:林振東/端傳媒
西營盤的 Winstons Coffee 門口是遊客打卡熱點。攝:林振東/端傳媒

他卻摸不透他們的消費模式。「每10個大陸遊客當中,只有4個會真正進來光顧,而且多數兩個人買一杯,打卡用。」Jeff 說,「我們原本也以為開關後大陸遊客能帶來不少經濟收益,但當他們真正來到,才發現他們的消費力沒有想像中那麼強。」

他舉例,「我原本以為每天可以從他們身上賺得100元,最終可能只有40至50元。他們的消費模式改變了,變得更加保守,不再像以前一樣瘋狂消費。」

近年大陸經濟增長放緩等原因使人民幣貶值,2018年,港幣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0.844,至2024年1月已升至1:0.909。一直以來,許多大陸遊客來訪香港買名牌,奢侈品店也將香港定位為進駐大陸的重要跳板。然而,近年京東、天貓旗艦店等網上平台均有大型品牌官方店進駐,不怕買到假貨;而拼多多等網購平台又能提供更低廉的價格,中、港化妝品和奢侈品的差價亦收細,不用專程來港購物。

香港似乎已無力留住一擲千金的大陸旅客。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曾表示,2023年旅客重返香港後,不再瘋狂購買奢侈品,導致零售消費下降。

Jeff 和老闆知道 Winstons Coffee 成了打卡熱點,特地多做一份簡體字餐單,「還試過做推銷,如果在小紅書開一個 Post 就可以享有八五折優惠。」後來想到這對香港及外國遊客不公平,就沒再做折扣。

當一杯40元的咖啡也讓大陸遊客卻步,Jeff 隱隱感到中國大陸的經濟也許不再大踏步了。

截至2024年1月31日,小紅書上與「#窮遊」相關的瀏覽量達到4億2260萬次,「#香港窮遊」的瀏覽量也有220萬次。小紅書湧現大量「窮遊攻略」,〈人均RMB200「窮鬼攻略」——香港一天往返〉、〈大學生窮遊香港之攻略與心得〉、〈跟朋友一天窮遊香港暴走3W+(三萬步以上)〉,更有人留言:「窮遊香港最便宜來回二十多港幣,自帶水和乾糧坐車到屯門下車然後可以去爬山,玩一天就走咯,累了餓了就吃乾糧,可以去沙灘玩,免費的,寺廟免費的。一天來回路費不超過50(掩嘴笑表情)路邊礦泉水3港幣一支」。

窮遊者大多二十出頭,他們剛從家裡獨立出來,未有經濟能力,但又想跑出去看看世界;同時亦是他們,在中國的經濟困境中首當其衝。中國從2018年開始公布青年失業率,即16-24歲城鎮年輕人的失業率,2023年以來,數字每月上升,6月為21.3%,為有紀錄以來最高。

此後國家統計局突然宣布自2023年7月起停止公布青年失業率;2024年1月,統計局重新發布青年失業率,數字大幅下跌至14.9%,統計局表示修訂了該數據統計方法,將實習的在校學生從統計樣本中排除,但此舉引來質疑。

年輕人興起「窮遊」旅遊模式,迎合了青年就業市場下行等等的背景。

遊客在九記牛腩外拍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遊客在九記牛腩外拍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大陸通關後,大陸旅人流行起「特種兵式旅遊」的旅遊方式,主打「去過」、「濃縮就是精華」,特點為時間緊、景點多、花費少,甚至休息也只是在車上淺睡一會,因此被中國網友調侃為「特種兵」。

一個叫「甬軒」的浙江宣傳公眾號分享「特種兵式旅遊」出現的背景是:「文旅復蘇背景下,出去看世界的情緒得到解放」、「憋壞了的他們選擇義無反顧地奔赴詩和遠方」。奔赴香港的特種兵,匆忙起來可以在12小時內從落馬洲過關,走遍旺角、油麻地、尖沙咀、灣仔、銅鑼灣、中環、堅尼地城,再返回落馬洲。

另一邊,也有一群人轉向 Citywalk(城市漫步)。Citywalk 是指一種「沉浸式的、慢節奏的體驗」,旅人以步行為主,漫無目的地在城市漫步,是一種「走來走去找快樂的行為」。有大陸評論認為在 Citywalk 低成本遊玩的流行背後,映射「人們對消費主義所營造出的精緻生活的厭倦」。

未成為成功人士之前,珠海來的遊客達子選擇窮遊香港。她的經濟狀況不算富裕,本身少買名牌,但習慣在大陸網購的她感覺大陸什麼名牌都有,沒有什麼一定要在香港買的。不過,在她家人印象中,香港藥妝依然是信心保證,千叮嚀萬囑附她買些藥回去。

最終她在藥妝店花了1000多港元,又買了500多港元護膚品,「逛的時候對比網上的價格,發現比較便宜就買了」。最叫她驚喜的是在遊客打卡點、西式麵包店 Bakehouse 花12.5港元買的蛋撻,這甚至是吸引她下次來港的理由。

尖沙咀星光大道的內地遊客。攝:林振東/端傳媒
尖沙咀星光大道的內地遊客。攝:林振東/端傳媒

短短一天行程後,達子覺得香港的「風景好特別,這邊的建築物和街頭風味都不太一樣,大廈又高又密集。」讓她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小紅書所描劃的復古「港風」。達子假期不多,香港是距離她最近,又能讓她一嚐到異地旅遊的快感的地方。可惜礙於行程太短沒能去旺角、尖沙咀,還有她最想去的迪士尼樂園,「以後有機會也會跟朋友一塊去(香港)的,挺好玩的。」

港味,小紅書中的假香港?

中環荷里活道在「小紅書」有另一更廣為人知的名稱——中環塗鴉街——這裡每走幾步便有一大堵塗鴉牆。拿坡里籍、長居香港的街頭藝術家 Vincenzo 每天都會在老字號涼茶舖公利竹蔗水旁的鐵閘作畫,他成為大陸遊客眼中「最美的風景」,被稱為「流浪畫家」,在小紅書有他專屬的標籤——#香港塗鴉牆——相關瀏覽量達58900次。

自從 Vincenzo 在小紅書出名,他就像名畫蒙娜麗莎,每天面前擠滿拍照打卡的旅客,一組人一拍便15分鐘,人多時隊伍有兩三間店舖長。可是 Vincenzo 覺得,「他們只是當我是佈景板,沒有人看我的作品!」

在等候打卡的人龍中,有來自南京的孫氏姊妹。她們安排了三天兩夜的香港之旅,「第一天逛旺角,走了兩三萬步,實在是太累了,所以今天不 Walk 了,我們打車,從一個景點去另一個景點。」這是一趟打卡之旅,拍下的影片全發放在她們的抖音帳號上。

中環荷里活道,公利竹蔗糖水旁的塗鴉牆,長期都有遊客排隊拍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中環荷里活道,公利竹蔗糖水旁的塗鴉牆,長期都有遊客排隊拍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來公利竹蔗水涼茶舖之前,她們先排了一會隊,在附近的九記牛腩吃午飯,店內說的普通話比廣東話多。除了吃飯、打卡,會否購物?兩姊妹面面相覷,搖搖頭,「沒打算購物呀,除非看到香港特有的東西吧。」妹妹認為香港有的牌子大陸都有了,要是沒打折,沒必要特地跑到香港來買。

眼看快輪到她們拍照,妹妹脫下外衣,從袋裡掏出一件深藍色連身格仔短裙穿上。上一組人剛走,妹妹便坐上石壆,以塗鴉牆作背景拍照。孫小姐鏡頭背後,Vincenzo 正在作畫。

為什麼要換衣服?兩姊妹答:「因為復古呀!」她們眼中的香港彌漫著一股復古氣息,「南京沒有這種復古感,」這也就是「港味」。

在小紅書,這種「港味」往往與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期脫不了關係。「港味」在妝容穿衣風格上,大多指以前港產片中的男女明星,他們眉型清晰,輪廓深邃而俐落,多穿高腰褲、牛仔外套、連身裙,再配上40年前的霓虹燈、唐樓、雙層巴士作背景。小紅書有不少「港味」濾鏡,王家衛電影風、TVB 電視劇風,甚至有港味照片的調色教學,每個網紅都能自己導一套港產片。

Winstons Coffee 的老闆是英國人,員工 Jeff 說:「我覺得 Winstons Coffee 之所以會出名,應該和香港的歷史有關,香港曾經是一個殖民地,他們來到這間具有濃厚異國色彩的咖啡店便會聯想到這城市背後的歷史,可能這對他們而言是有吸引力的。」

過往香港一直被冠上「購物天堂」、「美食天堂」的美名,可是在特種兵及漫遊者的攻略下,這些標籤似乎褪色。截至2024年2月26日,在小紅書上「#香港」的瀏覽量有49億9790萬次,而「#香港旅遊攻略」為10.5億;標籤了「#香港美食」及「#香港探店」的帖子分別有10億及8.4億,可見香港的餐飲對大陸旅人依然有吸引力。

而「#香港購物」則為3.8億,僅為「#香港美食」(10億)及「#港風」(10億)的約四分一,與「#復古港風」(3.7億)及「#經典港片」(3.9億)相約。

在大陸旅人眼中,來香港尋求「復古」、「港味」可能已比購物更重要。即使是「#王家衛風格」(5687.9萬)也比「#香港手信」(2034.6萬)及「#香港必買」(1830.3萬)多出幾倍。

「我覺得小紅書裡面的香港都是假的,不是我認識的香港。」來自深圳的 Lu 說。Lu 今年23歲,2023年9月開始在香港讀碩士,在此之前幾乎每個月都會到香港閒逛。他沒有計算自己跑多少景點、日行多少步,但他自覺比較熟悉真實的香港——上過太平山、去過長洲游泳、逛過不下數十次屯門,乘小巴也會喊「有落(有人下車)」。

但也因此,Lu 眼中的香港是現在進行式而非過去式,「不能說完全是假的,但我會覺得小紅書營造的是過去的,不是現在的香港;是片面的,不是全面的香港。」

Lu 認為,從大陸來香港旅遊的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像他這樣住在深圳,偶爾過來逛逛的「過客」;另一種是廣東省遍遠地區或其他省來的「遊客」。「深圳來香港實在是太近了。」香港與深圳之間的那道關口就像一道門,輕輕一推便可串門去,香港對他而言不像一個旅遊景點,「香港和後花園一樣,每次過來都是走走逛逛。」

而對其他省的人來說,香港就是遠方,距離使一些人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建立在王家衛及周星馳的港產片之上。Lu 覺得,「深圳人和深圳以外的人對香港的看法是有點分別的。」

油麻地警署擁擠的打卡人潮。攝:林振東/端傳媒
油麻地警署擁擠的打卡人潮。攝:林振東/端傳媒

在經過油麻地警署時,重門深鎖的警署門外站著密密麻麻等候打卡的人,還有零丁幾個站到對面馬路去。Lu 看著他們,說:「其實他們很可能來完一次就不會再來了。大陸人其實不是很喜歡來香港,覺得(和大陸)差不多。」這是他一位成都朋友來完香港之後給他的反饋。

「既然如此,你呢?你喜歡香港什麼東西?」「喜歡她幾十年前的東西。」Lu 不假思索地答,在看過香港今天的樣貌後,他依然愛那個有復古濾鏡下的香港,而小紅書反映的也許正是大陸旅人們希望看到的那個美好香港,而非今天的香港。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Lu 的爸爸在退休前曾因工作關係,在深圳香港兩邊跑,他親身經歷了香港經濟繁榮的黃金年代,Lu 受爸爸影響,亦會說廣東話、看繁體字。「在他眼中,香港一直是個發展繁榮的地方,和幾十年前一樣。」香港像一架跑車一直遙遙領先,到某個彎道,才驀地發現另一架原本落後的跑車——深圳——已經追上來了。

Lu 小時候經常隨爸爸來香港,「覺得香港人就是有錢,因為什麼都很貴。那時我很少在香港的餐廳吃飯,要吃都是麥當勞、大家樂、茶餐廳。」一踏足香港,他的自尊心便縮成一顆豌豆,膽顫心驚,不敢做太出格的行為,「會想:我這樣做香港人會否不喜歡?」

他的姐姐以前來香港會說廣東話,但他發現近年她都會說普通話,「可能是自信了,覺得說普通話都沒關係。」他覺得,大陸旅客近年在世界各地都變得更加「自我」,「大概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覺得我們已經是一個在經濟及其他方面都足夠強大的民族、國家,我不用理那麼多東西,不用看你們的臉色。」Lu 說,過往他們擔心香港人歧視他們,現在「他們會歧視香港人歧視他們」。

於是大陸旅客擁抱香港的「舊」,同時摒棄香港的「新」——因為那些「新」的可以和大陸比較。Lu 曾聽過「有人去完香港 K11 之後說:還不如上海和武漢的 K11。」在小紅書「香港 K11 Art Mall」的官方帳號中,有人留言:「很小沒啥逛的,不如萬達(深圳萬達廣場)」。

香港有什麼地方好逛呢?答案是以前的香港。

Lu 眼中的香港是現在進行式而非過去式,「不能說完全是假的,但我會覺得小紅書營造的是過去的,不是現在的香港;是片面的,不是全面的香港。」。攝:林振東/端傳媒
Lu 眼中的香港是現在進行式而非過去式,「不能說完全是假的,但我會覺得小紅書營造的是過去的,不是現在的香港;是片面的,不是全面的香港。」。攝:林振東/端傳媒

自信的來源首先撇不開經濟,像 Lu 認為他們這一代人看著深圳的摩打越轉越快,跑到與香港並駕齊驅。2001年,Lu 剛滿一歲,香港 GDP 為1694億美元,深圳當年數字不及香港的18%;到2018年,Lu 準備升大學,香港 GDP 為24000.98億元人民幣,而深圳 GDP 為24221.98億元人民幣,比香港高出221億元人民幣左右,是深圳GDP首次超越香港。據深圳官方公佈數據,其 GDP 連年超越香港,兩者差距日漸放大。

不過在人均 GDP 方面,香港數字依然較高,2022年香港人均 GDP 為38萬元港幣,而深圳則為18.44萬元人民幣,比香港低近一半。

每周日傍晚,Lu 會從深圳灣口岸過關香港準備翌天上碩士課,排隊過關時,他周遭的廣東話像環迴立體聲,他左右張望,全都拿著藍綠色的香港身份證,幾乎沒有一張港澳通行證。「以前都是深圳人過關香港。那種感覺有點複雜,好像風水輪流轉。我懷疑香港的經濟沒有以前那麼好。」而且近年的大時大節,北上到深圳消費的香港人比來港的大陸訪客要多。

不過 Lu 認為香港的東西質素始終比深圳好,「以前香港人都追求最貴、最好的東西,現在卻到深圳來追求價格更廉宜、質素較低的東西,尤其是食品。」周四放學,Lu 從深圳灣口岸過境回家,隊伍中不乏穿校服的跨境學童。

「以前覺得香港人比較 Privilege,因為深圳是依靠香港發展;現在覺得兩地平等了,差距縮小了。」Lu 比喻大灣區是一間公司,香港是負責對外推銷的人員,而深圳則是負責製造產品的工程師,兩者角色不同,但缺一不可。

Lu 打算碩士畢業後在香港找一份工程師工作,他認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香港不做世界的經濟中心,也可以做中國和外國的中轉站。」

遊客在灣仔金紫荊廣場外拍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遊客在灣仔金紫荊廣場外拍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洋紫荊與簕杜鵑

紫紅色的洋紫荊綻放於深秋,至翌年三月凋零,此時桃紅苞片含著白色小花的簕杜鵑正絢爛。

陳鑫也覺得香港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而深圳的黃金時代或許正開始。「每個地方都有她自己的發展週期跟節奏,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一直繁榮,這是自然規律。而香港在經歷了八九十年代的高速發展時期後,現在我覺得不能說是沒落,只是增長放緩了,進入一個穩定、平緩的發展週期。」

在福建出生的陳鑫今年30歲出頭,南漂深圳七年,從事網絡高科技行業,月薪數萬元人民幣,在深圳置了業,他形容自己是「新中產」。「有句話說:來深圳就是來搞錢的。對吧?大家都比較拼、上進,確實深圳的機會和回報也比較多,因而造就了整個城市的文化就是節奏快,傾向關注自己的事業和工作。」陳鑫說話語速偏快,「深圳人還是很物質的,大家都講求發展,本質還是希望發展、經濟更好。」他笑出了聲音。

「不可否認的是整個深圳的節奏和壓力肯定是不小的,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裡面,我有時候也會很倔。大家都沒有時間去關注自己精神層面的生活。」喜歡聽音樂、看電影的陳鑫覺得深圳是個只有工作和經濟的枯燥城市,沒有可以讓他脫離賺錢思維的文化產業及氛圍。過來香港旅行就成為他每一兩個月一次的滋潤。

香港帶給陳鑫的新鮮感與療癒感,是其他深圳鄰近城市所沒有的,東莞和惠州,在陳鑫眼中和深圳差不多的枯燥,「沒有太多驚喜和意外」。陳鑫對2012年第一次來香港的記憶仍新,「從尖沙咀地鐵站出來後走到維港海邊,看到對面密密麻麻的高樓;然後坐纜車到太平山頂去看夜景,那種繁華深深地衝擊、震撼著我。啊⋯⋯是個不一樣的城市啊⋯⋯」

陳鑫也會來香港消費,去年11月初,他就在東薈城買了6000多港元的衣物鞋履,但對他而言,香港真正的吸引力在於為他透不過氣的繁忙生活提供喘息空間,「有一個週末我可以抽離出來,到一個相對不一樣的環境及文化氛圍裡去,滋養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層面,這對我來說,是香港一個更深層的吸引力。」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的電影宣傳海報。攝:林振東/端傳媒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的電影宣傳海報。攝:林振東/端傳媒

除了偶爾想來閒逛散心,陳鑫每次來香港都以一個文化目的為主導,主要做些深圳沒有或只能在香港做的事。陳鑫的文化生活主要分為四類,第一看電影,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怪物》還未在大陸上映時,陳鑫就特地跑到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看;不少舊電影例如《悲情城市》、《霸王別姬》修復版,深圳沒有上映,「我錯過了這些電影上映的年代,現在有機會就很想體驗一下在大銀幕上看的觀影感受。」

喜歡音樂的陳鑫也經常來香港聽演唱會。1月27日,陳鑫原本買了門票到亞洲博覽館聽台灣歌手安溥的演唱會,惟最終有事取消。當初未公布演唱會有深圳站,陳鑫在公開發售前便在原價上加了二三百元托黃牛買票。演唱會當天,完場後門外停泊了多架前往不同中港口岸的大巴。

「會去香港看演唱會的就兩類(中國大陸)人,一種是很有錢可以追星的,另一種就是深圳人。」他說,「深圳人去香港實在是太近、太方便了!」他就來香港看過五月天、Twins 等港台組合的演唱會。

陳鑫喜歡到香港看展覽,M+博物館、大館,他都去過。西九文化區中的M+博物館於疫情中正式對外開放,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則於2022年中開幕,成為香港新文化地標,小紅書上關於「#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的瀏覽量有1870萬次,而「#香港M+博物館」及「#香港故宮」分別有560萬及1800萬。

沒有特定活動時,陳鑫便去逛香港的唱片行買黑膠。在深圳灣口岸過關後,陳鑫會搭50元的跨境大巴,一小時左右就到達旺角。他知道信和中心有好幾間二手唱片行,要不然就搭幾個地鐵站到深水埗唱片店 White Noise 尋寶。「在尋找及選擇唱片的過程,我感覺很 peaceful、很舒服。」唱針把陳鑫積聚的壓力一一劃開,他感到自己在香港被治癒了。

Lu 在旺角信和中心的電梯上。攝:林振東/端傳媒
Lu 在旺角信和中心的電梯上。攝:林振東/端傳媒

香港的 Position

近年,香港及廣東省政府開始著力撫平兩地之間的坑紋,中港融合繼續加速。去年香港政府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提升大灣區城市間高水平合作」的重點措施,包括北部都會區發展;粵港兩地又推出首批超過100項跨境通辦政務服務,讓兩地居民和企業可以使用養老或報稅等服務。香港市民現在可以「智方便」手機應用程式,與廣東統一身份證平台對接。

疫情復常後更多大陸餐飲品牌進軍香港。大陸的手打檸檬茶在香港盛行,與港式檸檬茶分庭抗禮。有一次,陳鑫在旺角閒逛間倏地看到大陸連鎖超市「錢大媽」,他微微一愣,理性上他覺得這是兩地經濟互動的結果,感性上他覺得「這很不 Local!」仿似一下子把他拉回深圳去。

他認為香港還是該保留多一點自己的獨特性,例如霓虹燈就該繼續讓它閃耀,「這些象徵著這個城市的文化和傳統的東西應該要更多地被保留下來。萬一那些招牌都沒了,我心裡會感到有一點可惜。」陳鑫說,「如果有一天香港的這些吸引力也逐漸沒了,我肯定就不會常去啊!」

大館於去年的展覽「霓續」,有超過25個經保育後重新安裝的霓虹燈招牌供遊人觀賞。攝:林振東/端傳媒
大館於去年的展覽「霓續」,有超過25個經保育後重新安裝的霓虹燈招牌供遊人觀賞。攝:林振東/端傳媒

喜歡看動漫、虛擬 YouTuber(又稱 VTuber)的 Lu 也覺得,令香港與眾內地城市不同之處,就是香港的多元文化,他能在香港看到內地沒上映的《Gridman Universe》,買到大陸沒有的動漫週邊,「信和東西很多誒,很多特典週邊淘寶找不到的。」Lu 一說起動漫就興奮,「我覺得在亞文化這方面,香港真的做得比大陸好很多。」經過電影中心時,Lu 看見大門外有人坐著露營椅、排隊購買韓國導演朴贊郁《分手的決心——分鏡本》簽書會門票,他瞪大了眼睛,「深圳很少這類活動的。」

「其實我希望香港像現在這樣就好了,我知道大陸和香港都一定會變化,所以香港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一個⋯⋯ Position 吧,就是獨特的位置。」Lu 喜歡坐巴士上層最前排的位置看車來車往,深圳是左軚車,香港是右軚車,像兩個顛倒的世界。

(尊重受訪者意願,陳鑫為化名。)

讀者評論 2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疫情之前香港也难称是购物天堂和美食天堂了,现在北上深圳消费更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还是价格和汇率不再有优势。

  2. 文章寫的太淺了.年輕人窮游/Citywalk非常普遍,歐洲城市也有大量青旅,即使不住店也有街頭過夜或者過夜巴士的可能.香港誇張的運營成本和居住質量,根本沒辦法給窮游客提供合適的住宿選項,不過夜是經濟權衡後理所當然的結果.政府想賺游客的錢又沒想好target什麽游客群體,自己對香港旅游業的文化定位和市場錯位,沒意識到新香港對大部分人根本毫無吸引力,只有文化想象中的舊香港還剩一些旅游價值.但投入資源復現舊香港已經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會上升到政治問題.

  3. 小红书旅行模式是一回事,游客们在哪里都用打卡并且打卡很可能自私而给别人带来困扰,肤浅也就不说了。香港本身城市的变化是另一回事,我最留恋的目前还在,但以后也不知道了……

  4. 年青人背包穷游,City Walk ,Window Shopping 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不好? 我不算年青人了,也经常在旅游城市背包乱走,没有在著名餐厅或景点消费。各人有各人的玩法,没什么奇怪的。

  5. 离深前最后一次去香港
    看那些在这里看不到的电影和书籍

  6. 看不到隧道尽头的时候,大家回去追忆那个蓬勃向上的时代。香港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回忆的空间。

  7. 「咁係因為你悲觀,我睇到由治及興帶嚟嘅好處」

  8. 文章像是寫一個完全脫離政治、只剩下TVB電視劇的香港。一切改變的原因如同房間裡的大象不敢說。
    個人是再也不會去香港了,如今這些所謂的打卡地點不過是可以批量複製的建築。至于從前吸引人的小食店、何韻詩達明一派的演唱會、各種小書店則消失殆盡。

  9. 我喜欢仍然有着與內地不一樣的香港,昨天下午在香港停留了6小時,做了两件事:到西九龍捐血站捐血;到香港中文大學书店买了幾本內地不可能出版的書。

  10. 不知是否由于作者对香港的认识并不够深,探讨始终停留在了表面的感觉。

  11. 我一直保持一月至少去一次香港的習慣,香港是難得能夠給我喘息的地方,讓我得以隔絕掉工作生活中的煩惱。香港在人文方面的建樹要領先大陸不知多少。香港這個城市就像是什錦罐頭,裏面總有一個水果適合你。

  12. 端的好處在於讀者水平高,看留言就知道了

  13. 同觉得这篇文章深度不够。小红书追求的到底是过去原汁原味的香港?还是在大陆规则下选择性呈现的所谓“港味”?讲实话,看了作者的描述后,我并不认为小红书和部分大陆游客分得清自己想去打卡的究竟是滤镜下的香港还是一直在作抗争的真实香港。毕竟就算是旧香港,也是有各种冲突矛盾的。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小红书或许选择性无视,但作者作为一个反思者,不应该不提及背后长期存在的问题。

  14. 不知道記者年齡和背景為何,但 lorretta 提到的法輪功,至少五年沒有看到了;獨立書店嘛,會不會是太小眾了、導致記者的人脈涵蓋不了?(我個人是喜歡書店的,但同時也覺得看實體書的人不多,在智能裝置時代更如是)
    如果記者本身也是使用小紅書理解、探索香港的一份子,能夠寫成這篇文章也合理;就像是自畫像,同時也許能引起《端》的香港和大陸讀者的興趣。
    但不知道她對香港的「過去」有多理解,也不知道她有多少空間去討論「舊」到「新」的轉變。

  15. 2006到2009年在深圳工作,每個周日都從龍華花好幾個小時到香港一日遊‧心態跟文中「陳鑫」一樣,香港的多元文化底蘊和自由空氣是口岸裡面沒有的‧如今對台灣人來說,香港也不再是購物天堂,隨著政治局勢香港越來越隔著一層紗。我自己不會再想主動去香港觀光,怕記憶中的印象蒙塵

  16. 用了小紅書使用者的視角去看香港了,深度和角度不夠🤔,文章有點被受訪者牽著走了

  17. 同意樓下,寫的膚淺了,沒有深刻點出香港在時代之下的變與不變。

  18. 文章寫得非常膚淺,對於「小紅書」和如今大陸遊客在香港的觀感只停留在皮毛。香港為何如今沒落?恐很難回答此問而不提及港區國安法對香港社會,輿論和思想環境的影響?大陸遊客曾經來香港能見到法輪功運動人士的示威抗議,能看到獨立書店各種在大陸無法接觸的禁書,看到這是一個多元化的自由社會,也是香港從繁華到「只是又一個大陸城市」最根本的轉變

  19. 个人体验是,香港的商品不再有价格优势

  20. 怀旧的背后透着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