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24奧斯卡華語區唯一入圍|《金門》導演專訪,什麼才是道地的「台灣人」?

起初他只是希望用「金門」來講「台灣」,不過,金門人跟台灣人的觀點確實仍有差異。

2024奧斯卡華語區唯一入圍|《金門》導演專訪,什麼才是道地的「台灣人」?
《金門》導演江松長。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4奧斯卡金像獎(第96屆)稍早公布入圍名單,對於華語觀眾而言,焦點除了《奧本海默》(Oppenheimer)和《芭比》(Barbie)之外,還有一個特別的亮點。由台灣導演江松長執導的《金門》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提名,這是繼《臥虎藏龍》(2000)之後再次有台灣出品電影闖入奧斯卡。

《金門》的英文片名為「其間之島(Island in Between)」,表面意義是在談金門島,作品也確實以金門為背景,但其實隱喻的也是台灣的現況。金門距離中國本土僅不到10公里,在海邊光憑肉眼就可以眺望到廈門風光,但海岸兩邊卻存在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雙方交流也存在限制。到底彼此之間是敵是友,也經歷了數十年的政治辯證,直到現在仍懸而未決。作品正是以導演本人的視角出發,看待這座島嶼以及台灣和中國之間複雜的關係。

以奧斯卡紀錄片獎項來看,過去以中國或香港為背景的入圍作品已有先例,近年就有以香港反修例運動為背景的《不割席》(2020),與紀錄現在中國社會樣貌的《登樓嘆》(2021)獲得提名,但關注台灣局勢的作品獲得青睞卻是首見。事實上,也許在五年前,絕大多數的美國人根本沒有能力區分台灣與中國的差異,再更早一些,美國人對台灣的印象依然是「仿冒工廠」。

「我們應該慶祝多元化,而不是怎樣才是真的台灣人。你也可以覺得這是一個美國的觀點,我想如果你已經全心全意要把自己的認同跟精神都投入台灣,那你就是台灣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