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2K千禧文化回歸潮:新的時代期許和不安中,他們想大膽做自己

「穿衣服都是其中一種方式,去表達你對現在或者以前的看法。」
四位Y2K 打扮的年輕人:Faifai、 Tracy、Miki與Mili 。攝:林振東/端傳媒
香港 文化現象 風物

90後的 Mili 晚上下班後,與朋友 Faifai、Tracy 和 Miki 到港島一間主打80年代 disco 風的滾軸溜冰場敘舊。她身穿短版條紋長袖上衣,頸上掛著頭戴式耳機,襯搭低腰短裙和白色襪套,這正是時下流行的 Y2K 打扮。燈光搖曳,四人在銀色鏡球下一字排開,她們拿起 CCD(Charge-coupled Device)舊數碼相機開始拍照。

Y2K,意指 Year 2000。上世紀90年代,人們對21世紀的到來既期待又不安,一方面憧憬着未來科技,一方面卻面臨着末日預言和「千禧蟲危機」。在狂歡派對和末世恐懼的衝突交界,Y2K 文化逐漸蘊釀。螢光色系、半透明 PVC 塑膠、金屬製品等等充滿未來感、怪異感的穿衣風格,成為當代人的時尚指標。

時隔超過20年,在全球各地,Y2K 風格重返潮流,從 Instagram 到 Tiktok,1997年到2010代出生的「Z世代」是這股潮流的重要推手。各大品牌重推2000年代的產品,歐美韓國名人紛紛穿起絨毛運動套裝、或螢光亮色的短版上衣和低腰牛仔褲。CNN 撰文形容這種現象:「大多數 Gen Z 甚至在千禧年之交時還沒有出生,這種斷裂導向一種柔和的懷舊情緒,只模仿那個時代最有吸引力的方面。」

網絡為人類帶來的各種便利和分裂、疫情改變的生活,科技無法解決的氣候問題,人工智能的普及趨勢……近年,人們對未來的著迷和焦慮再度交織。不只是香港,這股時隔20年重新回來的全球潮流有怎樣的脈絡?喜歡 Y2K 風格衣著的人在想什麼?端傳媒走訪了 Y2K 愛好者、店主、Youtuber 和研究流行文化的傳理學者。

Y2K 潮流重臨:反叛和自我

Mili、Faifai、Tracy 和 Miki 平日喜歡相約逛街拍照分享在 Instagram,她們的社交媒體帳戶名叫「肆叄捌」,「分享我們自己的OOTD(Outfit of the day) 」,短短三年便累積多於一萬個追隨者。她們喜歡細心為自己打扮,在設計學院的時尚品牌策劃及採購科認識,畢業後乘著因為課程要求而開設的平台合伙成立「肆叄捌」。

約25歲、26歲的四人身形各異, FaiFai 為四人最高挑,而 Miki 留著一把標誌性的爆炸長捲髮、Tracy 身型均稱,Mili 則是當中最嬌小。「四個人有四個人的 style。」Tracy 和 Miki 一向鍾情美式復古,不時流連二手店挑選心頭好。Faifai 和 Mili 以前則打扮樸素,主要穿大地色山系衣著。Miki 最近開始玩千禧年代出產的 CCD 相機、和朋友相約到80年代復古風滾軸溜冰場,並鑽進近年再興起的 Y2K 風格。

Y2K 再次盛行,她們認為與明星效應、韓流趨勢密不可分。韓國新生代女團 NewJeans 和 XG 主打 Y2K 風格,而受大眾矚目及模仿,NewJeans 的兔子帽近期常常出現在年輕人愛去的旺角。

FaiFai 和 Miki 正是透過社交媒體接觸 Y2K。她們觀察到,歐美模特兒 Bella Hadid 和 Kendall Jenner 等人先穿起千禧年代的服裝,透過社交媒體影響大眾,而韓團透過 MV 和媒體宣傳推動潮流,Y2K 進而廣受關注。當紅團體被包裝為 Y2K 的產物,週邊產品如串珠掛繩、印有泡泡狀字體的 CD 和 MV 等都滲透 Y2K 的元素,像 NewJeans 合作的90年代美國動畫《飛天少女警》,「本身就是很 Y2K 的卡通人物。」

「年輕人喜歡獲得別人的認同感,譬如 Y2K,別人的印象可能就是比較反叛自我的、有 style 的,我會去穿,覺得多了一個機會去呈現自己。」Miki 說。

Miki。攝:林振東/端傳媒
Miki。攝:林振東/端傳媒
Mili 。攝:林振東/端傳媒
Mili 。攝:林振東/端傳媒
Faifai 。攝:林振東/端傳媒
Faifai 。攝:林振東/端傳媒
Tracy。攝:林振東/端傳媒
Tracy。攝:林振東/端傳媒

2000年的末日狂歡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理學院教授馮應謙是流行文化學者,提起 Y2K 事隔20年回歸,他指香港本來就是一個文化交匯的地方,主流國家盛行的流行文化也自然進入香港。「香港的穿著潮流其實來自一些主流國家,譬如韓國。」近年,全球化趨勢、服裝連鎖店等導致大眾衣著越來越相似,Y2K 或復古潮流重新興起,被認為能夠展現個人風格。

「Y2K 在以前是主流文化,現在是其中一個次文化、多元化了。」馮應謙認為,千禧年的價值觀、社會規範、政經環境與現在不可相提並論。「以前經濟也不好,但是過了2000年好像一個新的開始,全球經濟慢慢上,是一個 Rising 的年代。」

20世紀末,全球經濟增長,世界面對很多可能性,全球化讓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數碼時代來臨,互聯網滲透生活,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方便,但一切同時充滿著未知之數。當時設計電腦儲存裝置時為節省成本,將原來四位數字的西元年份簡寫成最後兩位,例如1999寫成99,令社會焦慮2000年的到來會造成電腦系統癱瘓——這個現象被稱為「千禧蟲危機」。加上當時流傳世界末日的預言,加添了惶恐的氣氛。

2000年前,這種嚮往未來卻又懼怕的矛盾心態,創造出一種相應的美學風格。在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社會幻想技術先進的2000年代,創造出 Y2K 以樂觀主義為導向的審美,以大膽的衣著風格帶出一種末日狂歡、脫軌失序的感覺。

消費者美學研究所(Consumer Aesthetics Research Institute)創始人 Evan Collins 說:「Y2K時代精神繼承了60年代太空時代美學,和70年代超現代主義的許多設想。」代表未來的亮金銀色穿搭、突出身材線條的貼身短版上衣與低腰裙子,以及顏色鮮豔的飾物等等皆是 Y2K 的標誌。

時間來到2024年,據《南華早報》報導,連鎖時裝店 H&M、Zara 指近年騎士皮褸、牛仔服和短版上衣銷售相當成功。中國新銳電商 Shein 也表示 Baby Tee (短版運動上衣)在2023年的銷量增加了兩倍,為當年最熱門的 T-shirt 款式。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理學院教授馮應謙。攝:林振東/端傳媒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理學院教授馮應謙。攝:林振東/端傳媒

沉悶中更想 Out of the box

五年前開設流行服裝店的 Yanyi 在旺角開樓上舖,售賣 Y2K 衣服為主。店舖由螢光粉色和青色格仔地板拼成,門旁放著一部撿回來的厚重舊電視機,置身其中恍如回到千禧年的世界。Yanyi 喜歡鮮豔打扮,覺得自己是「別人喜歡的我就不喜歡」,在小眾物品裡尋寶,她才滿足到自己。

開店初期,她主要賣韓國衣服,因「不想做一些很普遍的東西」,後期她賣 Y2K 服飾,從泰國和越南入貨,因為覺得這兩個地方比較多自家品牌,能呈現個人性格。她說疫情後通關,從東南亞地區入貨較容易,這些衣著在香港逐漸受新一代歡迎。

自 Y2K 重返大眾視線,Yanyi 店內的生意明顯轉好。她觀察到,現在與從前的 Y2K 風格不大一樣,「當年比現在還要大膽,那個年代有很多破格的東西我們現在忽略了。」她指現在的低腰牛仔褲會向上加長一點點,剛剛好會蓋到肚臍。

31歲的 Youtuber Simon 認為,喜歡 Y2K 的人對大膽風格的接受程度會大一點,「要和其他人有一點點不一樣」的意識。現時,她主要在個人頻道裡拍攝潮流穿著風格、分享日常生活。她最近拍影片復原香港2000年當紅女子組合 Twins 的港式 Y2K 穿搭,又參與市集售賣手工塑膠串珠鍊。

她說,「 Y2K 是反叛的一種。」Y2K 強調的性感大膽,或多或少會因「怪誕」而受異樣目光。但她認為,這股潮流的背後是越來越個人化的新世代年輕人。

 Youtuber Simon。攝:林振東/端傳媒
 Youtuber Simon。攝:林振東/端傳媒

Simon 留意到,Y2K 風格在疫情年代再次被帶到大眾眼前。「疫情都四年了,就是整個地球都停頓了吧,大家都覺得很悶啊,很容易想去更加 out of the box,好像什麼都可以做。」她說。她也開始重新製作家中舊物,自製2000年興起的串珠飾物,「DIY 很 Y2K ,但現在好像我們忽略了這些最原始的溫度。」

她說,「想一些很復古的事情去做,變回小時候,變回原始的自己。」

舊人的懷念,新人的好奇

29歲的 Yanyi 覺得潮流本身是一個循環,像 Y2K 的復現「都是來自於舊一代人的懷念和新一代人的好奇。」

出生於90年代初,Yanyi 求學時期正值千禧年代。Yanyi 說,自己很容易被當時的產物所吸引,長大後會特意重看千禧年代的電影,留意當時的人如何穿衣服,從中取得靈感;或是買舊式手提摺機等等,「真的喜歡那個年代的東西,看到就很開心。」

說到這裏,她掏出剛買的「他媽哥池」(電子寵物)吊飾和舊遊戲機手錶。她逐漸發現,自己不但喜歡那時的美學,更懷念溝通成本較高、大家重視聊天的文化。小時候,Yanyi 放學後最期待的是回家登入已經結束營運的聊天工具 MSN。「現在隨時隨地都可以傳訊息,就不會有那種互相都珍惜聊天的感覺。」

「上學時期要靠 SMS,你要在訊息裡多寫一點去省錢。」「肆叄捌」四人雖然較遲出生,但她們覺得自己也曾經歷過人與人之間聯繫較強的年代。

出生在1998年的 Tracy 喜歡復古打扮,她覺得自己有「生不逢時」的感覺,和「回不到以前」的遺憾。要數她喜歡的電影,莫過於是《甜蜜蜜》——由張曼玉和黎明主演,講述80年代末一對大陸男女在港拼搏的愛情故事。透過模仿以前的打扮,Tracy 令自己置身在那個年代的感覺裡,便有開心滿足的感覺。

Mili 、Miki、Faifai 與 Tracy 四人在滾軸溜冰場。攝:林振東/端傳媒
Mili 、Miki、Faifai 與 Tracy 四人在滾軸溜冰場。攝:林振東/端傳媒

舊電影裡面已經清拆的英式建築和街道,是她認識舊日香港的途徑。當時香港的娛樂文化百花齊放,本地電影和歌曲均闖出國際,她對回歸前的香港印象是「輝煌」。她說,「我覺得人總會懷念過去,因為回憶都是美好的。可能因為小時候沒有經歷過八九十年代那種很輝煌的時代,所以你就會很想去彌補以前錯過的事。」

她覺得,「穿衣服都是其中一種方式,去表達你對現在或者以前的看法。」

Y2K 愛好者以穿著述說對舊年代的懷緬,馮應謙說,每個年代都有年輕人追求舊時代作理想寄託,「任何一個年代也會,青少年都會覺得上一代是否機會更多,現在是否少了,都會有這個懷疑。」

但他認為,電影作品有時過分誇大舊時,違反了過去的真實。以前講述上環社區的電影《歲月神偷》裡,描寫60年代鄰里之間互相照顧幫忙、人際關係良好的一面。然而舊年代有不少生活條件匱乏的問題,「公屋的條件沒有那麼好,交通也沒有那麼方便,卻沒有人去想過這個東西。」

回看1990年末,香港仍在亞洲金融危機的陰霾之中,經濟衰退,樓市面臨災難式崩塌。馮應謙指,舊人一樣有自己的難處,但回憶會隨時間添上一層美好的濾鏡。

「現在說的 Y2K 只是保留了一些表面的元素而已,比如說衣著。」他說。

而在現今格局不穩的時代——烽火連天的中東及東歐地區、具爭議的政治選舉、氣候變化、科技猛進和大疫情,每個時期都有屬於該時代的挑戰和焦慮。《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的千禧世代和「Z世代」經歷大疫情後,在不穩定的時代中,並不打算為未來儲蓄,選擇活在當下。

CNN 也引述德勤2021年的報告,指出「Z世代」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關注。文章寫道:「當人們在千禧年之交展望未來,他們看到了各種可能性。雖然世界沒有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結束,但後續幾代人正發現他們可能並未繼承他人允諾的無畏未來(brave tomorrow)。」

Mili 、Miki、Faifai 與 Tracy 四人在滾軸溜冰場。攝:林振東/端傳媒
Mili 、Miki、Faifai 與 Tracy 四人在滾軸溜冰場。攝:林振東/端傳媒

「做自己」

《紐約時報》曾訪問英國的年輕人,其中包括 Y2K 服裝的暢銷賣家、主打懷舊風的社交媒體經營者等。他們覺得以前的人「更關注當下」,並對現今太過依賴手機的生活感到厭煩。儘管他們知道舊時代有許多諸如歧視等種種問題,但仍覺得人們的穿著和心態比較輕鬆。

他們對舊年代的印象的關鍵詞是「原始」、「真實」、「更像自己」(more like themselves)。

成為服裝店主前,Yanyi 做過好幾份工作,都不甚投入。她在設計學院讀過創意媒體後,覺得「怎樣也要考個學士學位」,不喜競爭的 Yanyi 放棄了讀平面設計的念頭,選擇了插畫設計。幾年後如期畢業,她卻發覺自己沒有很喜歡設計,「渾渾噩噩」做過些文職工作,才認清自己喜歡的還是衣服,轉行到時尚行業。

初期, Yanyi 嚐過些苦頭。因為她非時尚相關科目畢業,幾經波折之下才受聘兼職造型助理,本以為可以一直做下去。但除了低薪,她也沒有晉升機會。她自覺不開心,辭去了工作。這時,她的朋友剛頂讓了葵芳廣場的時裝店,失落的她試著從零做起,成果不錯,兩年前更將門店搬到熱鬧的旺角。

「香港人衣著思維比較保守。」她說開店有一個願景,是推動香港人在衣著上更大膽做自己,看到 Y2K 回流、又或有更多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突破的衣著風格,她很高興自己有份推動。

現作為斜槓族的 Simon 畢業後曾加入媒體公司當幕前拍片,但在鏡頭下燦爛的笑容背後,她曾感到很無力。在舊公司拍攝短劇時,因為演員、導演和各單位想法有出入,作品產出達不到她的預期, 「剪片的時候基本上就像剪牛雜那樣、剪垃圾,最後就變成一條爛片」。

 Youtuber Simon。攝:林振東/端傳媒
 Youtuber Simon。攝:林振東/端傳媒

她由打工到自立門戶,主因是在公司「​​不可以完全100%控制我喜歡的東西。」後來 Simon 決定開設個人頻道,拍出自己喜歡的內容。她對待自己的頻道,比起過往的受薪工作都來得上心。

但「做自己」並不容易。

夏天是適合穿 Y2K 的天氣,Yanyi 的生意比較好。「Y2K 熱潮過了一點後,感覺他們又開始穿黑白灰了。我很怕會開始虧錢,這個月真的很勉強,很久沒試過這麼差。」她曾聽到年輕少女拿起店舖的衣服,跟朋友説衣服太「妹豬」了。(註:「妹豬」是香港時興用語,形容年紀較小的女性。)

「香港主要的問題是保守、不敢做自己。他們可能有太多日常的限制,譬如上班只可以穿及膝長裙或者素色。」Yanyi 明白這些女性背後的想法,「對自己有框框限制——我已經這個年紀,不應該穿鮮色,好像應該做些自己應該做的事。」她也不例外,「我以前覺得漂亮款式就自留,現在多點顧慮。會覺得算了,不穿那麼低腰了。」

關於女性焦慮,Yanyi 想到自己的生活規劃。她覺得到了某個年紀,「我就已經沒得毫無顧忌只是花時間開心。譬如我對店舖要有多些考量,否則將來生小孩的話,我怎樣去負擔。」

「有人會覺得 Y2K 好像要有一個年齡去定義它。」但 Simon 自覺沒有年齡的壓力。
成長過程中,她常聽到身邊人對自己的期許:成功的公式是成績好,入讀大學神科,隔幾年後結婚或當個 CEO。她說父母總想她做「正常的事情 」,「我覺得他們應該想我做 OL 。」入讀傳媒學系時,她的母親無法理解。

Simon 認為,脫離社會制訂的成功軌道是自己的「人生轉捩點和成長」「以前是我怎樣滿足父母對我的期望,現在就是我要變成我自己。我要自己獨立,自己說話,而不是滿足其他人對我的期望。」

「這一代跟以前那一代的 Y2K,我們面對的東西都是——以前的東西要完結了,現在要建立完全新的東西,好像還沒有方向,任由你發揮。」她說,「但是你在這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裡,一定會感到很不安。像我做 Slasher ,你會怕踏出這一步會不會是錯的呢?會後悔呢?」

但她喜歡這種挑戰性。像她重新拾起 DIY 的興趣,「就是想看看,究竟這麼無聊的東西可以弄得有多漂亮。」

 四位Y2K 打扮的年輕人:Mili 、Miki、Faifai 與Tracy。攝:林振東/端傳媒
四位Y2K 打扮的年輕人:Mili 、Miki、Faifai 與Tracy。攝:林振東/端傳媒

讀者評論 4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rock and roll forever
    每個年代都會有人復古。

  2. 很有趣的文章,衣著是自我表達和體現自我認同的一種方式。感謝報道。

  3. 他們覺得自己才是做自己 其他人就不是
    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多麼自以為是

  4. 讀完好像感覺浪費了5分鐘,感覺自己理解能力好差…找不能文章的重點X(
    ,可能自己就是年青時經歷過那段時間(90-10),感受不到之後出生的人對以往想像的感覺?可能是80後復古70年代的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