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

連登仔大爆發:「9up」中議政,他們「講得出做得到」

連登仔大爆發:「9up」中議政,他們「講得出做得到」

「除非我老人痴呆,如果有任何的不公或問題,我一定會站出來在現實世界發聲。」他們的行動,和網名同出一徹:「在沉默中爆發」,「在9up中議政」。

四個學者告訴你,G20前後,香港的抉擇與未來

四個學者告訴你,G20前後,香港的抉擇與未來

請願在多大程度上能影響G20?如何看待重新被提出的訴求「真普選」?在國際政治中,香港目前的地位、角色是怎麼樣的?香港學者、海外學者又如何研判影響香港前途的槓桿因素?

專訪香港警政學者何家騏:當殖民警政遇上公民抗爭

專訪香港警政學者何家騏:當殖民警政遇上公民抗爭

「香港的處境已經完全不同了。以前是殖民地,我們不應該對那個政府有期望的。但現在你告訴我們是主人嘛。」何家騏認為,若想信服公眾,改善警民關係,獨立調查警權和政治事件是良好出路。

制度性崩壞的香港警隊,需如何汲取國際改革經驗?

制度性崩壞的香港警隊,需如何汲取國際改革經驗?

警隊的制度性崩壞下,雖然成立獨立監警制度困難重重,有政治的原因,亦有現實的考慮,但起碼這些現實的考慮是可以解決的。

愛丁堡廣場數萬港人聚集反《逃犯條例》修訂 多國語言籲國際支持

愛丁堡廣場數萬港人聚集反《逃犯條例》修訂 多國語言籲國際支持

民陣今天晚上八時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G20 Free Hong Kong Democracy Now」集會,估計數萬人參與,人潮如星光點點。

從警署被捕到612佔領,一個「傘後一代」抗爭者的四個夜晚

從警署被捕到612佔領,一個「傘後一代」抗爭者的四個夜晚

「唯一的武器是和理非和幽默。」不過同時,他也在反思華人社會長期以來對暴力的恐懼、避忌,反思我們需要馬爾科姆·X嗎?

G20峰會前夕,市民前往各國駐港領館請願,3國未收信

G20峰會前夕,市民前往各國駐港領館請願,3國未收信

香港市民反《逃犯條例》修訂行動持續。今日行動主軸多為針對G20峰會出擊。白日,群眾向各國駐港領事館請命,要求向習近平施壓;晚間,民陣在中環舉行集會,將以多國語言朗讀宣言,持續向國際發聲。

不合作運動惹部分市民不滿,示威人士發起道歉行動

不合作運動惹部分市民不滿,示威人士發起道歉行動

「我們都明白我們的行動真的妨礙到市民,但我們的目的都是想政府回應。」

讀者來函:作為參加反修例遊行的大陸人,我經歷的尷尬和分裂

讀者來函:作為參加反修例遊行的大陸人,我經歷的尷尬和分裂

香港朋友認為我只是一時激憤,內地朋友更加覺得理解不了,會認為我已經變成了一個激進分子。但我並沒有因此而彷徨或舉棋不定。

梁一夢:反《逃犯》修例,港府算漏了的三件事

梁一夢:反《逃犯》修例,港府算漏了的三件事

今次港府以至北京在《逃犯條例》修訂的讓步,被《紐約時報》形容為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的最大退讓。事後檢討,這次政治誤判有幾個主要的「死因」。

「突如其來」的新一代:後雨傘大學生如何看社運

「突如其來」的新一代:後雨傘大學生如何看社運

6月9日深夜和12日在香港金鐘的衝突,都明顯地以青年人為骨幹。後雨傘一代在反《逃犯條例》修訂一役中為何「突然出現」?背後有甚麼樣的基礎?

警民對峙之間,拿著麥克風喊話的香港社工

警民對峙之間,拿著麥克風喊話的香港社工

「我陪你一起去跟前面的警察講,我是社工,我知道你很不開心,其實我也是,不如我們一起上前講?」

讀者來函:《逃犯條例》爭議打開的新局面

讀者來函:《逃犯條例》爭議打開的新局面

社會值得思考的是,我們想一兩個人問責下台,抑或給香港管治來個徹底手術?

專訪許穎婷:「我係香港人」,紀念六四反對「送中」,但其實我比以前更温和了

專訪許穎婷:「我係香港人」,紀念六四反對「送中」,但其實我比以前更温和了

十九歲零九個月的Frances和她的同伴們,決絕地要和一個極權主義的龐然大物劃清界限,由此伴生的是,籠統而含糊的「中國人」,成為一個多少有些邪惡的「他者」。

葉健民:香港人小勝一場,但未來挑戰更艱難

葉健民:香港人小勝一場,但未來挑戰更艱難

整場抗爭,完全源於大家對這個家園的愛,但也同時孕育出不少戾氣。這種仇恨狀態既存於官民關係,但也瀰漫在整個社會。到最後大家還是要想想,如何與意見不同的人共存。

催淚彈進化史:全球警權軍事化背後,誰是數錢的大贏家?

催淚彈進化史:全球警權軍事化背後,誰是數錢的大贏家?

不管是英文的「Tear Gas」還是中文的「催淚彈」,都從概念上模糊了其殺傷力,將反抗者的痛苦轉化為製造商的利潤,推動現代暴力軍工體系的演進。

孔傑榮:香港「暫緩」修訂逃犯條例,無法改變中國刑事司法醜陋現實

孔傑榮:香港「暫緩」修訂逃犯條例,無法改變中國刑事司法醜陋現實

在任何情況下,加強共產黨在中國國內的硬實力,對他們來說都比軟實力更加重要,而他們發展出的這種濫用的刑事程序,對於持續增強共產黨權力、確保黨的生存而言,乃是不可或缺之物。

橡膠子彈、催淚彈和胡椒球,他們在612經歷的警察武器

橡膠子彈、催淚彈和胡椒球,他們在612經歷的警察武器

「那時人很多、大家都在逼,我快到逃生門時,(跟朋友)說完話一回過頭來,就被催淚彈『嘭』一聲擊中。」

葉蔭聰:由反抗絕望到育養香港

葉蔭聰:由反抗絕望到育養香港

我有兩位社運界朋友,帶著半歲大的兒子到了佔領現場。她說,兒子這麼小,便要面對這樣的一個社會,他這一代可以怎樣?

黎班:暫緩《逃犯條例》修訂之後,香港面對的兩大課題

黎班:暫緩《逃犯條例》修訂之後,香港面對的兩大課題

在港人的抗爭下,港府已經宣布暫緩條例草案的審議並發出道歉聲明。然而,香港仍然面對《美國-香港政策法》取消和北京加強控制香港這兩大課題。

林鄭月娥表示真誠道歉  未正面表示撤回條例    承認未來管治困難

林鄭月娥表示真誠道歉 未正面表示撤回條例 承認未來管治困難

對於民陣「要求撤回引渡條例、撤消暴動定性、要求釋放被捕示威者、要求政府立即停止拘捕示威人士、林鄭月娥下台」五大訴求,林鄭月娥未有回應。

警務處長盧偉聰:現場有暴動,不等於說整個公眾活動是暴動

警務處長盧偉聰:現場有暴動,不等於說整個公眾活動是暴動

警方目前一共拘捕32人,包括:15名示威者,涉及暴動及暴力罪行,當中有5人與暴動有關;在活動周邊則拘捕17人,涉及未能出示身份證及遊蕩罪等。

What's New:千人包圍特首辦,要求林鄭月娥「對話、撤回、放人」

What's New:千人包圍特首辦,要求林鄭月娥「對話、撤回、放人」

截至發稿,現場約有2000至3000名市民聚集,大部分示威人士表示不願撤退。一名退守的市民說:「市民要上班、生活要繼續,退守不是撤退,我們會以退為進,繼續為市民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