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

方志信:612清場,香港警察的戰略和戰術失當

方志信:612清場,香港警察的戰略和戰術失當

從各大媒體的報道可見,612示威當天警方的清場行動可謂相當暴力,絕非如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和特首林鄭月娥所說般克制。究竟,警方612清場在戰略和戰術上出現了甚麼問題?

What's New:「自由不是禮物,而是一個任務。」——數千台灣人上街頭反《逃犯條例》

What's New:「自由不是禮物,而是一個任務。」——數千台灣人上街頭反《逃犯條例》

台灣隔海聲援香港,今天下午共有超過7000人上街反《逃犯條例》,高喊「反送中」、「撐香港」、「護台灣」,他們並說,自由與主權比「發大財」重要。

【616遊行全紀錄】周一早晨示威者商議後轉往添馬公園集結,金鐘夏慤道重新開放

【616遊行全紀錄】周一早晨示威者商議後轉往添馬公園集結,金鐘夏慤道重新開放

民陣宣布「接近200萬零1人」參與反《逃犯條例》修訂遊行,警方數字為33萬8千人。

What\"s New: 林鄭月娥表示,推動和暫緩《逃犯條例》修訂是特首決定,中央支持

What\"s New: 林鄭月娥表示,推動和暫緩《逃犯條例》修訂是特首決定,中央支持

林鄭今日宣布暫緩修訂,記者會上重申相關決定是特首自發,亦不斷強調獲得中央支持。她表示贊成警方對於612警民衝突事件的「暴動」定性。

影像: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香港人走過的抗爭路

影像: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香港人走過的抗爭路

一場一百萬人的和平遊行,一場一天的佔領行動,香港人嘗試用努力改變命運,一洗雨傘運動後,抗爭的無力與挫敗,逼使《逃犯條例》修訂暫緩。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陸委會港澳處長:「殺人案演變成進退失據,港府要負完全責任。」

陸委會港澳處長:「殺人案演變成進退失據,港府要負完全責任。」

「我們陸續接獲到陳情跟電話的詢問,民眾擔心《逃犯條例》修過了之後,會不會被送到中國大陸?他們擔心之後香港司法為所欲為,人身安全無法保障。」

添華夏慤現場重組:第一枚催淚彈發射前後,他們經歷了什麼?

添華夏慤現場重組:第一枚催淚彈發射前後,他們經歷了什麼?

第一枚催淚彈發射前五分鐘,記者在現場目擊,前線的速龍小隊突然被後方指令退至添華道較後位置,放棄了原本阻隔警察和示威者之間、各自擺放的鐵馬,示威者這時一片歡呼,部分示威者跨過鐵馬,進入添華道。

港警發射逾150催淚彈、20布袋彈、數發橡膠子彈,「全是低殺傷力武器」

港警發射逾150催淚彈、20布袋彈、數發橡膠子彈,「全是低殺傷力武器」

在今日記者會現場,大量傳媒工作者響應記協呼籲,穿戴頭盔、反光衣及眼罩等採訪設備,抗議警方在過去數日暴力阻礙記者採訪。

盾牌、警棍、催淚彈,19歲少年在612現場

盾牌、警棍、催淚彈,19歲少年在612現場

「我們這一代,雨傘運動的時候,只有14、16歲,自己話唔到事...... 但有一顆種子埋在我們心裏。」「好想有一天,當香港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會走出來。」

李峻嶸:無大台、去中心化和「三罷」,能幫「反送中運動」走多遠?

李峻嶸:無大台、去中心化和「三罷」,能幫「反送中運動」走多遠?

如果2014年反映的是「社會撕裂」,這次則是「同仇敵愾」。

反《逃犯條例》修訂市民佔領金鐘多條主要道路  警方發射逾150催淚彈清場

反《逃犯條例》修訂市民佔領金鐘多條主要道路 警方發射逾150催淚彈清場

在社會強烈反對浪潮中,港府繼續推行《逃犯條例》修訂,引發6月12日大批市民佔領金鐘,最終警方以催淚彈、布袋彈及橡膠子彈強力清場。

李立峯:逃犯條例修訂,民意到底站在誰的一邊?

李立峯:逃犯條例修訂,民意到底站在誰的一邊?

逃犯條例修訂觸怒了大批平時不太理會政治、討厭政客、以「搵食」為先、求安定繁榮,但其實又絕不是完全沒有底線和沒有常識的香港人。

這些香港老闆響應罷市,休息一天

這些香港老闆響應罷市,休息一天

「錢沒了可以再掙,工作不會有做完的一天,但《逃犯條例》修訂一通過就回不到頭。」

影像現場:反送中示威佔領要道,雨傘再聚金鐘

影像現場:反送中示威佔領要道,雨傘再聚金鐘

更多民眾陸續抵達金鐘,示威者多配備頭盔口罩雨傘等器具,以鐵馬架起防線,並撐起雨傘,與配備長盾的警員對峙。

香港醞釀前所未有的政治性罷工,老闆和打工仔會連成一線嗎?

香港醞釀前所未有的政治性罷工,老闆和打工仔會連成一線嗎?

現時有近80%的香港僱員沒有工會支援,職工盟暫時只能呼籲市民在6月12日「停工」,以「自己的方法」暫停工作一天。

法夢:紐西蘭上訴庭判決指,中國有系統性的苛待被告和囚犯情況

法夢:紐西蘭上訴庭判決指,中國有系統性的苛待被告和囚犯情況

判決源於一宗歷時七年的引渡案,中國2011年向紐西蘭提出移交韓籍紐西蘭永久居民金京燁。傅華伶關於此案向紐西蘭法院提交的書面意見承認,中國的審判制度下,政策、穩定、滅罪等考量往往凌駕於保障被告個人權利的需要。

鄭煒:欠缺政治機會和組織的香港,為何突然走出社運低潮?

鄭煒:欠缺政治機會和組織的香港,為何突然走出社運低潮?

傘後社運氣氛低迷,政治高壓愈烈,大家為甚麼願意為這個議題走出來,令集體行動踏上一個新台階?

103萬港人上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創回歸後歷史新高

103萬港人上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創回歸後歷史新高

人流一度堵塞多個地鐵站,從下午走到夜晚,隊尾截至10點28分才抵達終點,部分市民深夜繼續留守立法會。警方稱,遊行人士最高峰期有24萬人。

讀者來函:望當局能知《逃犯條例》進退——一個台灣法律人的觀點

讀者來函:望當局能知《逃犯條例》進退——一個台灣法律人的觀點

台灣人民雖然不吝於為死者,與其未來得及出世的孩子流淚,但更不希望自己未來過境香港時,成為下一個林榮基甚至是李明哲。

吳木鑾:修逃犯例與中央地方關係——香港需思考如何尋找平衡點

吳木鑾:修逃犯例與中央地方關係——香港需思考如何尋找平衡點

香港目前面臨的情況與全世界許多國家一樣,中央政府擴張權力之後,地方政府處於兩難處境。香港各界人士需要思考,如何在當今世界多變的格局中尋找一個平衡點。

數據對比:「撐修例大聯盟」建制派動員未及五年前「反佔中大聯盟」?

數據對比:「撐修例大聯盟」建制派動員未及五年前「反佔中大聯盟」?

「撐修例大聯盟」的聯署人數只有「反佔中大聯盟」的一半,支持團體不及四分之一,顯示建制派未能廣泛動員各個親中社會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