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电影

《血观音》延伸:内有深厚的台湾历史细节,你看出了这些密码吗?

《血观音》并非仅止服务于一部深刻描绘本土政治的电影,更让人思考我们的社会结构。

“血观音”电影剧照。

“血观音”电影剧照。网上图片

吴牧青

刊登于 2017-12-02

#电影

甫于上周落幕的金马奖颁奖典礼,在《血观音》拿下最佳剧情片的奖项里划下尾声,导演杨雅喆在感言语毕,将夹在腋下的大毛巾“没有人是局外人”展开,顺以控诉至今政商体系依然绵密、劳动条件依然恶劣、原住民传统领域未如执政当局许诺的转型正义。

《血观音》几乎以最轻描淡写的篇幅比重,谈出了原住民在台湾多重殖民史下被剥夺的主体性。

也许很多人将杨雅喆这个拉开大毛巾的举动,视为一种艺文界对社会运动和土地正义倾力支持的公共知识分子责任表态,负面一点的形容甚至认为这不就是“艺文姿势分子”的 SOP,多少导演这些年反美丽湾、声援土地正义无役不与,感到稀松平常。但如果观看过《血观音》也具备足够近现代文史考证知识的观众,则定能发觉此片剧情背后,编导作者如何将厚实的田调基础、细致的殖民文化理解,转化层叠在角色情节之中。《血观音》几乎以最轻描淡写的篇幅比重,谈出了原住民在台湾多重殖民史下被剥夺的主体性。

即便绝大多数人将《血观音》理解重心,多半摆在:(一)女性于封建腐败和家父长社会的修罗式养成;或是(二)透析90年代黑金政商勾结的显像、80年代枪弹泛滥与杀手横行等末代戒严的无人权恐怖统治,犹如回顾世纪末20年间台湾政经社会的跑马灯。但显然《血观音》所透露的还不仅于此,诚然,前述的两样元素,一内一外地诠释相当完整而精采,但业已有诸多影评作者为这些元素进行缜密分析,于此我便不再过度覆述,而锦上添花着墨。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明明《血观音》只有一位原住民角色 Marco,场次戏份均极为有限,但为何要说它是一部极重要以反思原住民转型正义的史观电影?或许让我们类比一下,如同杨雅喆受访时说明饰演棠夫人、夺下本届金马影后的惠英红在戏中场次只有拿下最佳女配角文淇的三分之二,却令观众主观直觉认定棠夫人就是主演三钗的主角,说明了惠英红在“气场”上的功力;然而,在这出楔子为“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以及对偶如警世结语“世上最可怕不是眼前的刑罚,而是那无爱的未来”,安插一位在林议员家中的原住民(阿美族或排湾族)马伕青年,则是在这位活在心计、欲望、勾结与背叛世界的修罗少女,一段借由窥探性爱、调戏、情唱、占有的谶情录,在无爱的未来到来前,Marco 就是那个以“爱”为名的投射物,以至于占有后,那个追寻投射的“爱”宣称只是要夺回他的自由。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