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电影

《幸福路上》的台湾温吞世代,如此走过四十年

动画宣传一直在强调“幸福”,但电影中的时代氛围与细节才是编导的诚意所在。

《幸福路上》电影剧照。

《幸福路上》电影剧照。网上图片

特约撰稿人 林郁庭

刊登于 2018-01-16

#电影

在台湾看电影,正式开演前除了即将上映电影的预告、各影城提醒关闭手机或禁声、勿携咸酥鸡臭豆腐等浓烈食品影响邻座的观影礼仪之外,通常有教育宣导片——这类短片虽不若威权时代电影开始前必唱国歌的肃穆,一般都乏味得紧。但最近两年的电影分级宣导短片,却让人印象深刻:该片以流畅动画呈现在幸福大戏院观赏《大白鲨》的小女孩,发现母亲瞬间化为狰狞的鲨鱼,而自己夹在争相逃命的小鱼间不知所措,恶梦醒来床单已尿湿。父亲一边责备母亲不该擅带幼女观赏过于血腥暴力的电影,一边宣导不同观众可依照不同电影分级,选择合适的影片。

若是关注宋欣颖导演曾于2013年台北和高雄电影节分获最佳动画奖和观众票选奖以及金马创投首奖的短片《幸福路上》,必然认得这部宣导短片里的人物便是《幸福路上》小琪一家,或也期待着筹募拍摄为长片的《幸福路上》早日推出。不熟悉《幸福路上》的观众,仍能欣赏这宣导片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去包装容易流于刻板化、毫不吸引人的议题,日后再有机会观赏《幸福路上》,其中人物已然不陌生(甚至尿湿和恶梦的主题在《幸福》片中仍有延续)。无论如何,这部动画宣导都为年初上映的《幸福路上》做了极佳的铺路前导。

小琪一家的电影分级宣传片

为迪士尼/Pixar 的主流好莱坞动画、以及大师辈出的日本卡漫 anime 分割之后的动画市场,没有给独立制作留下多少空间,在观众已经习惯3D电脑绘图栩栩如生的精巧动作和细节,或诸如宫崎骏、押井守、新海诚各有所擅的动画风格,宋欣颖要打造具本土特色而能引起共鸣的原创作品并非易事。伊朗裔导演莎塔碧(Marjane Satrapi)自传体漫画改编的《茉莉人生》(Persepolis, 2007)中2D手绘动画模式,更接近宋导的想像—不那么科技、较温暖的手绘质感,同样是从小女孩的成长去看历史变迁,而在社会转型过程那无可避免的魔幻感,以不可思议的梦境手法去表现。《茉莉人生》的家族史可溯及王室血缘和高知识分子的背景,绘制亦高度风格化,充满艺术气息,出身蓝领家庭的宋欣颖,则舍去这样的艺术风格,以更贴近草根庶民的视角,带着乡土味的平凡人物去讲故事。

小琪的故事从她1975年出生于幸福路说起,直到与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擦身而过为止,经历戒严后期、经济起飞、民主化运动与解严、陈水扁的崛起与落马、921大地震等历史事件,小琪从少女到人妻,直到将为人母、与美国丈夫离异,生命历程于故乡的高雄六龟、台北、纽约之间流转。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