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香港失去的消費力:趁北上熱潮,我們走一趟深圳東莞「山姆兩天團」
一籃子因素正吸引港人北上,是深圳珠海的引力太強,還是香港留不住人?
香港市民,感受到經濟「由治及興」了嗎?|端聞 Podcast
香港好像在面對一種角色上的轉移,從中西交匯點、「亞洲金融中心」,變「中國的金融中心」。
港熱議「杜拜王子」身份背後,港府力圖發展「家族辦公室」經濟圈|Whatsnew
全球各地家族辦公室顧問對港府招商的反應依然冷淡,香港已落後於競爭對手新加坡。
十間香港街舖的去或留:捱過社運和疫情,卻捱不到通關
遊客減少、中產移民⋯⋯疫情過後,街上生意沒有變好,反而更加嚴峻。
跟司機牌主走一趟,香港的士興衰之路:「市道差,以前態度不行了」
街上願意花錢坐的士的人變少,行業問題多多,他們說自己「像癌症病人,要死而後生。」
香港經濟數據集:通關一年復常了嗎?如何挽救投資信心?
「香港有沒有這個能力反彈,要看香港會不會回復自己的本色。」
今年盛事特別多:港府力推盛事經濟,能重振香港品牌嗎?
「(香港)跟內地的城市有什麼不同? 如果沒有什麼不同,他沒必要來香港的。」
陳茂波與曾俊華隔空駁火背後,香港公共財政的變與不變|Whatsnew
「積極不干預政策」已成歷史, 「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早已是港府的理念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再訪港:北京關注經濟、23條和基層控制|Whatsnew
回顧夏寶龍今趟行程,有媒體形容是「半個港澳辦移師香港」,顯示此次帶有重要實質任務。
香港公布新財政預算:樓市全面撤辣、基建推遲、市民援助縮水|Whatsnew
面對財赤數字,政府有調高煙稅和新增酒店稅等措施,對小市民的減免稅項方面則「縮水」。
【年終影片】香港2023,在沉悶年代中練功
守候著,跳動著,儘管激烈的競賽離得很遠。
維港聖誕燈飾變少?平安夜,跟燈飾大王黃劍山走一趟尖東
「不論淡季還是旺季,只要你想催谷(經濟),你就一定要做燈。」
港人北上消費週末日誌:遠離政治,在價廉食買玩中享樂
「你做個普通的人,就隻眼開、隻眼閉。」
漁翁撒網的夜繽紛計劃,能令香港黑夜活過來?
當事情變成「quick fix(權宜之計)」,「 就好像做了,但是究竟是否做得好,或者是否解決了原本的問題呢?」
動態清零逾兩年,香港失去外資和人才︰經濟代價是甚麼?
「有些人對香港的信心已動搖。其他人也可能在外地找到工作。我不認為他們會回來。」
大灣區航空爭霸:香港會丟失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嗎?
「我承認大灣區的確會帶來好處,問題是,香港是否一定分享得到?」一個灣區,被規劃了三個國際樞紐機場,廣、深誰先跑贏香港?
疫情下的老年快遞兵:他失去的不只是工作
「萍姐,如果是隔離營,妳也預我吧。」「現在這個位置都要排隊了。明天沒有位,後天也沒有。」
吳家儀、蔡廷暉:世紀疫症,香港樓市不滅神話會否告終?
「除非再有一次SARS,否則樓價難望大跌。」過去十多年香港人奉此話為置業真理。如今疫症來襲,全球經濟陷於冰封之中,香港會否重回17年前樓市高峰下跌70%的市況?其中有什麼隱形炸彈?
我們逛了香港十條街,看見退租、倒閉和堅韌支撐的東主
藥房倒了,手表無人問津,雞蛋、罐頭打敗了參茸花膠,黃色的奶茶能否捱過最冷的夏天?
鄒崇銘:從網絡動員到生活自主——「黃色經濟圈」的未來想像
一旦新的市場模式和交易關係確立,則日常生活革命便不再是空談。
曾國平:中美紛爭下最大輸家是香港
香港一直靠中間人的角色得以繁榮,如今卻因這角色卻成了兩面不是人的負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