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香港失去的消費力:趁北上熱潮,我們走一趟深圳東莞「山姆兩天團」

一籃子因素正吸引港人北上,是深圳珠海的引力太強,還是香港留不住人?
深圳前海的山姆超市,一名學生坐在傢俱陳列品上看電視。攝:Ryan Lai/端傳媒
大陸 香港 經濟

3月的早上,濕氣瀰漫,回寒倒冷。羅湖口岸門前廣場,李姓導遊穿風衣、掛側背包,把印了旅行團標誌的小黃旗扛在肩上,待團友過來集合。一團18人,以中年阿叔阿姨為主,有夫妻、朋友,也有一同遊玩的父女,一行人拖著空蕩蕩的行李箱和摺疊購物車,點過名後,跳上旅遊巴士。

「早晨啊各位!」導遊對著麥克風說道,廣東話略帶口音。她先感謝團友選了是次「東莞、深圳純玩2天團」,然後介紹行程:「海陸空」自助餐、淡水湖、嶺南古村……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參加這個團,大家知道是做甚麼的嘛?」

「去山姆shopping是不是!」

自上年初中港全面通關,北上消費的港人激增,位於深圳的美資倉儲式商店山姆(Sam’s Club)和 Costco(開市客)亦彈起,人氣急升成為港人觀光和採購日用品的熱門地。以山姆或Costco來招倈的旅行團也冒起,今年初高峰時期,曾有5間旅行社開團,當中以中旅社的「東莞+深圳掃貨一天遊」最便宜,連服務費售169港元,包午餐和2人一張山姆會員卡;最貴的團則可達千多元。

記者選定其中一團報名,先遊一天東莞,翌日再去位於前海、總建築面積達6.2萬平方米、深圳最大的山姆旗艦店,二人連服務費和保險費,盛惠港幣1580元。

「這條線非常之抵,未出發你們每人都賺了130元。」導遊在車上解釋,山姆是會員制的超市,顧客要繳付人民幣260元年費才能入場,但這團「重本」包2人一張一年會籍會員卡,不用團友另外購買。「我們公司送給大家的。是不是賺了?」眾人高興附和:「是!」

山姆在大陸不平民,「只是香港貴」

兩天的行程不緊湊。首站到東莞的酒店吃自助餐,有肉、海鮮、魚生和飯,服務員即場燙麵煎肉,整場都是空桌,團友安靜埋首吃飯。

吃完跑兩個景點,先是以淡水湖和生態濕地組成的「松湖煙雨」,然後是西溪古村,但抵達時夜市未開,人煙疏落。晚餐是圍餐,每人一盅佛跳牆,有魚有燒雞,有團友說在香港「吃餐自助餐都不止五百啦」。

旅行團第一天景點西溪古村的遊樂場。攝:Ryan Lai/端傳媒
旅行團第一天景點西溪古村的遊樂場。攝:Ryan Lai/端傳媒

導遊是湛江人,她說很多團友為了會員卡而報名山姆團,平日的團以長者居多,假日也有年輕人,農曆新年時最受歡迎,每天有兩個團出發,各40人。問到山姆貨品推介,她已朗朗上口:「麻糬都幾好食、同埋佢個飲品小青檸都唔錯,同埋洗衣珠,這個,」她舉起電話上產品照片,「89蚊,一百五十幾粒。」

山姆是美國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公司旗下的倉儲式商店,有四十多年歷史,1996年在深圳落戶,後來繼續擴張,在中國有四十多間分店,其中4間在深圳,分別在前海、龍崗、龍華和福田。

山姆的競爭對手 Costco 首間分店則在1976年在美國聖地亞哥開幕,2019年落戶上海,今年初在深圳開店。這類倉儲式商店賺取會員費,以價廉貨品回報顧客,而大量採購和批發模式出售也降低包裝費等,令價錢更相宜,貨品多是家庭裝。

不過,對於大陸民眾來說,山姆和 Costco 不屬平民消費。前往山姆的路上,導遊說深圳是一線城市,發展非常好,樓價雖然跌了,但買個單位也要一百萬,「打工都無咁高人工」,月薪最低只是二千多,而她問過在東莞酒店打工的人,他們月入三千。「山姆啲野呢,其實佢唔平架、佢好貴嘅,不過香港朋友中意,我地大陸人好少去行,全部香港團友去,因為你香港啲野貴啊嘛。」

很快到達前海山姆,門前就有往香港的直通巴士,單程60元。導遊領團友作會員登記,旁邊是中國移動申請大陸號碼的攤位——辦會員需要有大陸電話號碼,沒有的,會員證就要與回鄉證綁定。停車場放有山姆的兼職招募,每小時工資22.2元。

旅行團第二天的唯一景點是深圳前海的山姆超市。攝:Ryan Lai/端傳媒
旅行團第二天的唯一景點是深圳前海的山姆超市。攝:Ryan Lai/端傳媒

「您好,歡迎光臨。」店員守著電梯前方,把顧客的超大型手推車拉出來。進去後,人被堆高至天花的貨品包圍,包羅萬有:電子產品、金飾、零食、大小電器、衣物玩具、包裝食品……走到最盡頭是肉類、冰凍食品、水果蔬果。18人的團一下子便走散,但周邊仍不時聽到其他顧客的廣東話。

有團友一早想好,要買德國某品牌電鬚刨,在香港賣約五百元(折合約460人民幣),這裏才賣399人民幣,又提議記者買洗潔精、旅行毛巾,有人展示黃色包裝的日式即食溏心蛋,說在 Donki (香港有分店的日本超市)不會有。

記者在山姆選了三項貨品,跟香港百佳超市旗下的 FUSION 超市作售價比對,山姆的價格為香港超市貨品的五成半到七成:

李施德林冰藍漱口水1.5升兩件裝,售64.9元,平均21.6人民幣一升;在香港亦有優惠裝,包兩枝一升裝和一枝500毫升的不同口味漱口水,共售104.9元,平均41.96港元,約合38.78人民幣一升。

滴露消毒液兩升,兩件裝,售165元,平均41.25人民幣一升;在香港1.2升孖裝(送贈品洗手液),售159.9,平均66.6港元,約合61.55人民幣一升

金莎朱古力42粒,售人民幣123元,產地中國,平均2.93人民幣一粒;香港的30粒裝,售128.9元,平均4.3港元,約合3.97人民幣一粒,產地意大利

山姆雖是美資超市,但貨品隨地域轉變,前海分店的不少產品均在大陸製造或是大陸牌子,包括受港人熱愛的眾多食品品牌,如某某拌麵,某某酸菜魚等。

反觀香港,市道冷清,甚至有輿論認為主因是消費力都北上了。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講師阮穎嫻分析,山姆正被推銷成一個假日消閒的地方,又不用機票即可抵達,讓大灣區顯得「豐儉由人」。同時,一籃子因素吸引港人北上:中港兩地的交通愈趨方便、時間成本降低,大灣區的產品和服務質素提升,追得及香港中產的要求、KOL 和傳媒推波助瀾等。而港幣隨美元升值,大陸價格更便宜。

「香港人逐漸接受到吃大陸的東西,以及用大陸的東西。」阮穎嫻解釋,以往港人認為大陸食品黑心,寧願付多點錢留在香港消費,但心態已轉變,一來大陸進步,二來香港人習慣了——例如香港店舖也開始售賣大陸小吃「辣條」、「麻辣素毛肚」等。「慢慢你會發現,其實香港你下面買到的東西,和上面買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品牌。」她認為這或與大陸移民來港,令兩地口味融合有關。

顧客們正在排隊試食。攝:Ryan Lai/端傳媒
顧客們正在排隊試食。攝:Ryan Lai/端傳媒

山姆食品部內,穿綠色圍裙、身繫黑色掛腰麥克風的店員在試食攤位,著記者即管試食新品牛肉餡酥脆餅、不買也沒緊要,遞過去的手來完又去。另一邊的電器部,店員把按摩器架在顧客肩上,笑容滿面推銷。她說之前有香港人說便宜,一下子買了十多個送人。

團友展示準備購買的牛角包、麻糬波波、瑞士卷等,一盒十多件,還有兩、三天便過期。她說,「但我想應該可以放多兩天不發霉?」

深港同城下,港人是「現金奶牛」

回想上年7月,「港車北上」實施,香港私家車司機無須取得常規配額,可經港珠澳大橋駛至廣東省,38歲的 Adrian 便開始駕車到珠海的山姆分店掃貨。一兩個星期北上一次,進一個星期的貨量,買新鮮蔬菜、燒雞、雪藏食品和生活日用品,每次花費約一千元。

Adrian 家住沙田,樓下的超級市場只是十分鐘步程,而駕車到山姆要一小時多。但他工作忙,每次買菜都囤貨,在山姆購物可用手推車把貨品帶到車前,不用搬抬和步行,他覺得更加方便。他平日也為便宜和新鮮特意駕車到元朗買菜,車程不是問題。他反而覺得,香港的超市人流少了,貨品流轉量低,而山姆多人去,就算是包裝食品,也比香港的新鮮。不過,他仍在港購買少量日用品,例如是山姆沒有的紙巾牌子、不可過關的生肉。

Adrian 從事銀行業,月入六萬。他說現時香港經濟低迷,對客戶投資有影響,但對他的影響不是很大。香港消費貴,加上通賬,生活艱難,但他覺得還可負擔。對於深圳的物價,他認為在幾十年內已上漲,也貴了,「是香港不斷地加價,到我們覺得有個錯覺,覺得上面的東西很便宜。」

港人北上消費不是新鮮事,只是後來因香港局勢和疫情轉為沉寂,如今香港巿道疲弱,輿論到處尋找消失的消費力,讓回暖的北上消費引起關注。

3月尾,復活節4天長假首日,北上人潮擠滿港鐵月台和巴士站、港珠澳大橋塞車的畫面再出現。當日香港居民出境人次為70萬,當中有60萬人經高鐵西九龍、港珠澳大橋和各口岸出境,而單計高鐵西九龍和陸路口岸,4天長假累計逾150萬人北上。復活節非大陸假期,同期大陸訪港人次僅約29萬。

阮穎嫻說,從前北上不像現時方便,但在深港同城化下,香港要融入大灣區,這例如2018年港珠澳大橋落成、同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2020年蓮塘口岸營運,以及各種政策和便利措施等,港人漸漸到大灣區就業定居,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愈頻繁。

自復常以來,港府大搞「夜繽紛」等,呼籲市民留港消費,振興經濟;同時辦盛事、派優惠,吸引外地旅客。不過,零售業復甦未如預期,2023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升7.8%,遜於市場預期的12.8%。阮穎嫻說,移民潮、港人轉到大灣區消費、經濟不景等,都打擊香港零售業。

另一邊廂,大陸經濟雖同樣受困,但據深圳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錄得3460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過億,同比增長7.8%,其中商品增長7%,餐飲收入增長15.2%。深圳市政協委員方舟向《星島日報》表示,深圳消費增速強勁與港人北上有關。另外,據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統計,2023年港人在深圳的非現金消費總額逾85億人民幣,總消費筆數超過3500萬筆。

中國大陸媒體「真故研究室」3月報導港人北上消費現象,形容香港為「現金奶牛」,指靠近福田、羅湖口岸的主要商圈附近,正湧現出「一批強烈面向港人口袋的服務業態」。

深圳前海的山姆超市。攝:Ryan Lai/端傳媒
深圳前海的山姆超市。攝:Ryan Lai/端傳媒

阮穎嫻提出,長遠而言,「深港同城化」會令兩地物價和薪金逐漸趨同,而在這調節過程中,香港會面對店舖倒閉和低技術勞動力失業問題。

她解釋,香港消費的需求轉移至大陸,香港的店或會捱不住而倒閉,工作機會也因此北上,令香港薪金因工作供應減少而下跌,直至跟大陸同等。香港的匯率跟美元掛勾,不能自行調節物價,讓需求回來。如果香港等不及大陸的價格升起,那本地的價格便要跌,生意才能做得起。

警號似乎已亮起。復活節北上熱熾之際,Facebook 一個名為「全港店舖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現更名為「全港店舖消息關注組」)的群組引起關注,成員飆升至三十萬人。有人上傳商場街道冷清、店舖倒閉的相片,又討論為何不留港消費。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港人外遊對餐飲業造成非常大影響,預計復活節長假日間生意額整體比平時少最少兩成,而夜間生意跌穿四成,又估計3月有約200到300間食肆結業。同在三月,長達39年歷史的大昌食品市場在宣布關閉全線28間店舖,零售飲食呈現一片衰敗的態勢。

香港財政預算案在2月前發表前,阮穎嫻曾閉門見過財金官員,向他們提起價格趨同的憂慮。「但是他們好像沒有想過這件事,或者他未必是很覺得是個問題。」不過,阮穎嫻補充,現時香港失業率仍維持低水平,這格價的調節需時起碼幾年。

她說,政治上,香港想融合國家,不能停止融合;經濟效益上,市民覺得物價貴,到大陸消費,政府不能阻止,「所以是沒辦法的」。

深圳前海的山姆超市。攝:Ryan Lai/端傳媒
深圳前海的山姆超市。攝:Ryan Lai/端傳媒

融合成功,但香港可能爭不贏深圳。阮穎嫻說,「以往一直說香港可以在融合裏面找到好處,這個是想融合的說法。從來都是國家大計,是計大數,不是計你自己那條數。那你輸了不關它事。」

民生需求北上,奢侈品生意落在海南免稅區。阮穎嫻說,香港要吸的是高消費客。他們付得起錢,得到高質素的產品,「就是有國際城市的感覺」。就像旅客去北歐、首爾,價錢昂貴卻覺得OK。而香港搞盛事經濟,阮穎嫻說不知道如何定義盛事,但根據旅遊發展局的報告,中東和印尼旅客花費至多,每位逾萬元,其次是歐美,而最闊綽的是參與會議的商務客。不過,「你要『盛」到那些人特意飛過來才叫盛事」,否則旅客本來已計劃來港,只是順便參與盛事,賺到的錢便較小。

作為香港市民,擔心經濟嗎?Adrian 說,大陸經濟不景氣,所以需要吸引香港人消費,是「大家公平競爭」。不過,本地店舖倒閉、有人失業,香港經濟反彈不起,這些不是他的考慮,而且他覺得這對服務性和低層業行打擊較大,對銀行業的他影響不大。
重視服務質素的他甚至覺得香港店舖倒閉潮是件好事,「為什麼不會消費,是因為你態度差,或者是你自身的問題,一定會有更好的店鋪去取代你。我支持有競爭,不是這樣沒有進步的社會。」

社會實驗:用山姆貨救香港死場

下午3時多,Korsy 下班了即從元朗出發,駕車經深圳灣大橋到前海山姆,為香港客戶代購。這次訂單近萬元人民幣,他收取10%的代購費,帶回一箱箱貨。

Korsy 39歲,正職工程。上年7、8月,他駕車和朋友去大陸,吃過飯後和他們到山姆,結果每人花費三千多元,買行李箱和食品。他生意頭腦開動,在 Facebook 的山姆群組發帖說可幫忙代購,再開 Whatsapp 群組。熱度超乎想像,群組在首星期吸納了過千人。

Korsy為港人代購深圳山姆商品,商品堆滿四架購物車。攝:Ryan Lai/端傳媒
Korsy為港人代購深圳山姆商品,商品堆滿四架購物車。攝:Ryan Lai/端傳媒

會員在山姆購物,消費1元得到2分,積分可用來兌現消費券。Korsy 展示他儲下的積分:8月兩萬多分,9月17萬分……12月整整買了十多萬貨品,獲得23萬分。

這天訂單有40樣貨品,每樣數量不同,Korsy 說「執貨」不熟手很耗時。不過他認識了一個住附近的大陸「朋友」,可以提前為他整理。

Korsy 說去山姆就像上班一樣。今天,收銀位置有四輛塞滿的手推車等著他:糕點如忌廉蛋卷、麻糬波波,冷凍食品有豬柳蛋漢堡、「餃皇」,還有西瓜和車厘茄。

在 Korsy 看來,港人熱捧山姆不只因價錢,而是山姆本身的品牌效應。在場內,他經過售99元人民幣的一公斤士多啤梨,說很受港人歡迎,但這個價錢在香港也買到。不過,山姆要付會員費,比起零售品牌盒馬和大潤發,「可能已經是高檔了」。又例如,之前有很多人下單買50元的番薯,「你自己想想貴不貴」。他說自己9成顧客是家庭主婦,很精明,但覺得好食、好用便不介意多付點錢。

Korsy指向冰箱內的某品牌芝士牛肉卷,表示這在香港難找到,上面有美國評鑑牛肉標誌,雖是美國牌子,「它也很清晰,寫明是在青島製造」。他說,自通關以來,香港人對大陸製造變得不抗拒,從前「打邊爐都怕地溝油,現在沒有人說地溝油啦」。他說他摸索不到這轉變,「可能不接受的那些人都離開了香港,那就剩下接受的人在香港,唯有這樣理解啦」。

Korsy正在把商品放上自己的私家車。攝:Ryan Lai/端傳媒
Korsy正在把商品放上自己的私家車。攝:Ryan Lai/端傳媒

在 Facebook 搜尋山姆或 Costco 代購,有些群組成員多達一至兩萬。Whatsapp 群組更能按客人居住地區細分,31歲的 Leo 自上年開始全職代購,早上深夜,他忙著給那500多人的 Whatsapp 群發圖:XXXX椰子雞是「回購率最高之一」、榴槤泡芙他不吃,「但聞到好重榴槤味」。

Leo 上年生了小孩,想工作時間多點彈性,剛好看到報導說有人靠賣山姆產品開店,便首次踏足山姆,覺得價錢吸引。他初時為朋友代購,後來對外開展,最後把正職辭掉。

他沒有駕車,都拖著大型行李箱和購物車進貨,如果訂單多,兩天北上一次,農曆新年前多人辦新貨,Leo 每天都北上。他說每件貨品的代購費不同,約兩成,平均十元、二十多元一件。

原本在大型超市當市場營銷的 Leo 覺得,香港超市失勢,一來是價錢,二來是新鮮感,「可能他們買到厭了,你在香港幾十年都是買那些貨」。他說,香港人現在愛吃蟹黃麵、酸菜魚,但香港超市沒有,便轉向代購。不過,香港超市也進口日本、韓國、台灣的產品,不夠多元嗎?Leo 認為,山姆的面積大,「可能一間已有香港超市的4倍的貨品」,在山姆和香港買到的始終不同。

Leo 以代購作為正職,但對於 Korsy,踏足代購是為了給太太在荃灣「死場」(意指人流少和空置舖位多的商場)內的凍肉店賺人流,他們賣山姆貨,在店內交收,賺信譽之餘,也得到新客群。

Korsy的顧客正在分發代購山姆商品。攝:Ryan Lai/端傳媒
Korsy的顧客正在分發代購山姆商品。攝:Ryan Lai/端傳媒

他說,店開了5年,也在網上經營,從前一天來不到十個人,現在卻有20人,九成人消費,買山姆貨或店本身的產品。而山姆產品的帶來收入足夠讓 Korsy 在同一層多租3個月租2千元的舖位,再放多點貨。

他甚至想跟業主協議,只付管理費,把死場空置的舖位頂下,以山姆貨拯救死場。他很樂觀:「客群真的這麼大。你想想,七百萬人,香港有一個百分比跟你買山姆,也有很多人。你把數字化大,就很好做。」

Korsy 說,辦代購的設定是「無利潤」,而若算上幾小時的時間成本、舖位租金和車的維修費,也是「沒錢賺」。所以,店沒有因此縮減凍肉生意,沒有打算全部依賴山姆貨。「山姆沒有新的產品或者衰退,你就沒有了。」現在,他會駕車北上搜羅山姆之外的貨品,也很受歡迎。他試過扛500個「奈雪的茶」的限量版水杯回港,效果比花錢賣廣告好:「因為已經有500個客人真的會上來,我有什麼地方賣廣告是有500個客人上來呢?我又想不到。」有時他又在群組預告會買 Kumo Kumo 或山姆蛋糕,最多那次買了一百個,讓人來搶,像搶購 iPhone「飢餓式」消費,最後只剩下五個放過夜。

現在香港的超市開始進山姆貨,Korsy 覺得「只會讓超市死快點」。他說,山姆成了深圳景點,就如「去長洲要食糯米糍」,如店開在家附近,人便不會去。「為什麼他要舟車勞頓找我去買?打個電話,幫我在大陸買東西回來,多過癮。那些屋邨百佳一定有得買,但是你過了關拿回去就是不同。」他形容,這是「捉心理」:「人要複雜一點,那麼容易得到,是不會有滿足感。」

Korsy代購的山姆商品即日會送到香港各屋邨,顧客大多為家庭主婦。攝:Ryan Lai/端傳媒
Korsy代購的山姆商品即日會送到香港各屋邨,顧客大多為家庭主婦。攝:Ryan Lai/端傳媒

「大陸平啊嘛」

天黑了,一群太太待著,頭隨 Korsy 拐彎的車轉過來,定睛在他車尾箱的貨品。她們傳起放到樓下的乒乓球桌上。Korsy 又去了黃埔,街坊把貨品一列放在馬路旁的欄桿,逐一認領。

「五包,豬肉乾;一斤果仁,有;山楂棒,一袋。」

「辛辣麵都買,係咪痴線架你地?未食過辛辣麵咩,咪又有《農心》。」點貨的街坊說道。

「黑色包裝沒有嗎?」另一位街坊插嘴。「有呀,大陸平啊嘛。」

街坊都說,山姆是貨便宜,也有人貪新鮮,代購是為了跟人分享家庭裝。不過在另一頭,卻有港人喊中伏。 Facebook的「山姆中伏分享Group」在上年11月開群,至今有萬名成員,當中有谷友說自已買到「側堆一邊」的護墊、「好Q甜」的榴連泡芙、「有5隻六萬」的 Hello Kitty 麻雀。又有谷友說買到了很硬的麻糬波波,最後要泡水焗熱才吃到。當文職和家庭主婦的嘉露一直留意著這些心得,也小心選貨,暫時沒有中伏。

嘉露初時因新鮮,每次消費過千,以食品居多,也回購過新年限量版的洗衣珠,包裝像炮仗,覺得很可愛。她說山姆和 Costco 是外國品牌,雖有本地生產,但也有進口貨,令香港人信心大點,而在旅遊的氛圍下,人便衝動消費。

但後來,嘉露發現產品的量雖多,但很少轉變,而且「那輛手推車實在太大型了,我每一次推雙手都會很勞累」。又加上食品份量龐大,她買來的蛋糕很難吃得完。「我可能要很頻密,天天都要吃它,可能要吃一個星期以上。當你同一款食品天天吃,你就沒有興趣去吃了。」最近3月去 Costco,她只花了一百元以下。

嘉露說,消費習慣是短期性,也可能是因為熱潮,不肯定之後會否續會。而沒了會員卡,自己可能不會這樣頻密北上。

記者參加的山姆團中,也有團友空手而回,說份量太大、不吸引,而其他人則提大包小包,記者最後則只買了一個小熊維尼絨毯抱枕。在羅湖解散後,有團友對記者說,經歷一次也未必會再來,也不會報 Costco 團。「費事啦,」洗潔精太重,自己沒有車不會買回港,她買了二十多顆麻糬波波,「食哂啲包先,我想有排了」。

(應受訪者要求,嘉露和Adrian為化名)

讀者評論 2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香港现在可以被称为广东省香港市了;再附赠一套党务班底,有香港市委组织部,纪律检查委员会,还有香港市委书记;从政治到经济,全方位融入大湾区。

  2. 抱歉,我没看到评论区,因为我不知道提交评论之后留言框没清空,我就会以为网络不好,没跟上评论,就多点了两下,于是就重复评论了

  3. 山姆我是没去过,Cosco也没去过,别说我是乡下人就好。
    我觉得文中的Korsy说得有道理:不接受(大陆货品)的都移民了,剩下的就是接受(融入大湾区)的那些人了。

  4. 山姆我是没去过,Cosco也没去过,别说我是乡下人就好。
    我觉得文中的Korsy说得有道理:不接受(大陆货品)的都移民了,剩下的就是接受(融入大湾区)的那些人了。

  5. 山姆我是没去过,Cosco也没去过,别说我是乡下人就好。
    我觉得文中的Korsy说得有道理:不接受(大陆货品)的都移民了,剩下的就是接受(融入大湾区)的那些人了。

  6. 山姆我是不去的,要办会员才能进去,每次我都得混进去,笑。还是盒马比较好,不用会员就能进,还开在市区比较方便,其实质量真不比山姆差。

  7. 對評論裡兩個奇葩評論,我想說:人員自由流動,只會讓香港失去原本競爭力,人口湧入但是供應不變,失業率會提升,人工到手就少,長遠來看大家賺的更少。取消匯率與美元掛鉤更是對經濟常識一無所知,中國需要外匯和交易窗口,香港是個全球化交易最好渠道。取消了你看外資不跑才怪,外匯也得損失一大半。從這兩個角度,香港不會取消境外身分,都是有一定作用在的。

  8. 其实你看看Donki 三年前刚开始扩张的时候火爆的不行 慢慢新鲜劲过去了 其他零食店看到有些产品卖得好就也从日本进货卖得更便宜 Donki的生意现在就很一般 甚至传要缩减店面了。其实山姆也是一样 图个新鲜 过一年就还好 没那么多人去了

  9. 樓下呼籲取消聯繫匯率和呼籲粵港澳人口自由流動的真的不是在開玩笑嗎?還是反串?😅😅

  10. 心理上覺得平, 加埋代購, 其實平得幾多%

  11. 香港连中低端生活服务业也,变成中国人自由港,对谁有好处呢?一个纯粹的新自由主义很难惠及普通人。就像现在国内很多工厂缺工,我们的世界工厂名号也岌岌可危,为什么不要亚非拉全面招工来中国呢,保证工资永远低廉呢?

  12. 内地的规模效益肯定选选强于香港,中央天天把粤港澳大湾区挂在嘴上,但实际上依然维持香港高度本土主义的经济模式。
    深圳超市和餐饮无论老板和员工都是全国内卷出来的幸存者,香港空有自由港之名,在雇佣员工上却是高度本土主义的,只能说比澳门强一些。尽管香港有一些允许自由国际化投资的优势,但是它本土本城的人力资源是主流。
    什么时候香港从一个徒有自由港之名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本营”转变为一个对全体中国劳动力(而不仅仅是资本家)而言名实相符的“中国人自由港”,那么香港的商超和餐饮在服务业和人员素质上肯定会跟上深圳水平。而香港独有的国际化优势,又会让它有自己的特色。
    无论是出于防止境外思想渗透,还是出于保护本土就业,中央和香港似乎都没有走出允许粤港澳人口自由流动的最后一步。在这个大陆人去新马泰都已经免签的时代,禁锢人员自由流动的所谓一国两制越来越不合时宜,它只能导致香港慢性死亡。

  13. 联系汇率制该变了。。在与大陆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还紧跟美国货币政策,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14. 相比港人去内地餐饮消费,也许淘宝集运对基层小生意的影响会更大吧?毕竟本地基层还是要每天开工在本地用餐,猜测餐饮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中端?

  15. 香港人北上购物规模增加,对于香港本土的零售业应该有影响吧,希望能看到这方面的统计数据

  16. 其實北上這件事一直都存在,向來都是北上多於南下。只要回鄉證沒有過期就能無限制北上,除了玩樂還有探親工作,但南下有次數有期限大多數是短期逗留的遊客。只不過是在復常之後經濟復甦並沒有像大家想像那樣好,沒那麼多人熱衷南下,但是北上愈演愈烈,所以這件事才被拿出來說了。
    我個人的體會和觀察是,有消費力的人也會開始追求性價比精打細算,並且排斥在港消費這件事。至於為什麽排斥在港消費,其實執笠群組的輿論取向都能略見一二。舖租很貴,但用餐環境又不見得有多好;人工很貴還有加一,但服務態度是沒有的。再加上兩廣地區一直以來的水魚文化,繼續留港消費難免會有被當成水魚的感覺,自然就會開始排斥。
    此外,香港作為境外地區,無論內地的供應鏈成本打到多低多完善,都不得不在關口被斬斷,最後一公里的成本就會變得無比昂貴,散客網購內地生鮮目前還是不可能的,早年間有淘寶到港經驗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
    之前有看過一篇寫內地大型超市倒閉潮的文章,裡面有提過這些大型超市多在90-00年代進駐,以低價簽了超長租約甚至舖位已經被買斷,所以才能以比較低廉的價格在黃金地段撐這麼久(當然這些巨型商超對拉動人流也功不可沒)。近些年這些商超的租約陸續到期,而且網購也覆蓋到了生鮮品類,撤店也就順理成章了。現在新出現的現象應該是城市郊區新建大型超市然後提供app下單當天同城送貨。

  17. 香港人真会厌倦本地超市?我第一次去Donki,就像到日本,对香港groceries的多样赞叹不已

  18. 深圳山姆”99元人民币的一公斤士多啤梨”,贵到离谱了。港人消费降级但还是很高档次,怪不得深圳要抢这些顾客。

  19. 「記者在山姆選了三項貨品,跟香港百佳超市旗下的 FUSION 超市作售價比對,山姆的價格為香港超市貨品的五成半到七成:」
    這一段其實整個表格會清晰好多。另外唔知有無研究熟悉相關供應鏈的人分析一下裏面的成本構成(我見網上有飲食業界人士粗略分析過飲食業的成本構成,包括地租,人力成本之類🤔)

    1. 謝謝你的意見!

  20. 大潤發是台灣品牌,文中那樣寫會讓人誤會。

    1. 謝謝提醒,已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