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路:還說中美貿易戰?眼前已是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戰爭評論

楊路:還說中美貿易戰?眼前已是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戰爭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貿易戰只是一場中美角力時,特朗普(川普)選擇了向全世界開戰。

中美貿易戰:爭論輸贏無意義,測量痛感有價值

輸贏之爭雖然沒有意義,但是兩國不同的「痛感」卻值得關注。痛感是一個主觀的概念,感覺更痛的一方並不一定是損失更大的一方,但痛感卻可以改變行動。

楊路:中興製造2018,與中國模式2025

目前,還只是在貿易戰2.0的中後期,限制中國企業投資的措施尚未出台,中美經濟就已經受到了不小的震撼。很難想像如果美國政府真的將貿易戰升級到3.0,即全方位對抗或者制衡「中國模式」,那將會是怎樣一副景象。

華爾街日報精選:誰幫特朗普策劃了對華貿易行動?

美國總統特朗普針對中國貿易的強硬政策成形於去年8月份的一次白宮會議,當時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數十年來與中國政府進行的談判都沒有取得成果,應該採取行動了。

華爾街日報精選:中美貿易戰開打,兩敗俱傷還是秩序重塑?

美國總統特朗普尋求重新制定全球貿易規則,向中國發起了承諾已久的貿易攻勢。特朗普政府威脅對6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關税,並收緊對中資收購美國公司及技術轉讓的限制。

楊路:回不去的中美關係

貿易戰只是中美政治、經濟、安全關係全面從合作轉為競爭乃至對抗的一個前奏。接下來還會有一系列衝擊即將落地……

「驅逐胡鞍鋼」能走多遠?「中國實力第一論」與「紅色工程師」的反擊

圍繞驅逐胡鞍鋼的運動,應該是各方心裏都清楚其厲害的一次火力偵察。到底能走多遠,還在於路線之爭的調整。那需要等待北戴河會議的務虛討論結果,或者中美貿易戰的進一步發展。

制裁中興背後的晶片戰場:後進廠商有可能彎道超車嗎?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這波包括中興事件在內的技術出口限制主張,核心除了劍指「中國製造2025」外,最重要的或許是圍堵中國5G技術的進程。中國等後進國家的廠商要在技術上「彎道超車」,需要什麼契機,同時會面對什麼困難?

黎蝸藤:「精準反擊」還是「精準助選」?——中美貿易戰會如何影響中期選舉?

中國想要「精準打擊」,可能根本沒有什麼意義;反而是美國「自傷八百」的七傷拳,成為民主黨在中期選舉翻盤的利器。

楊路:貿易戰休戰?且慢慶祝中美G20談判共識

最壞的情況沒有出現,但也僅此而已。

貿易戰使豆價下跌、中期選舉政治割裂?90後美國豆農說:「我支持特朗普」

26歲的黑爾平時不看新聞。對於這位在美國腹地的豆田上忙着農活的普通豆農而言,特朗普上台這兩年亂糟糟的美國政治辯論,一點都沒有改變他的政治態度。即便特朗普開啟的中美貿易戰,已經直接影響到了黑爾家的收成……

梁寧:有了國產晶片就能不受制於人?事情好像沒那麼簡單

繞得過 Intel,卻跨不過微軟,中國「缺芯」問題的背後,更嚴重的是配套的生態系統的缺乏。而問題的根源,在於體制的集體心智模式。

經濟學家霍爾茲:貿易戰根源是產業競爭,特朗普的「關税牌」完全打錯重點

在霍爾茲看來,特朗普發起的關税戰是一場「經濟學原始人」主演的荒謬真人秀,對於解決實際問題於事無補。而中國,將無可避免地改變世界秩序。

沈榮欽:制裁中興背後──偷竊與保護技術的中美攻防戰

中國目前對技術的需求尤其殷切,因為這牽涉到中國的經濟成長是否能夠持續,以及對中國模式優越性的信心,如果中共對特朗普發起的經濟戰掉以輕心,一旦失敗,中國模式將無以為繼……

楊路:中美貿易戰觀看指南

對於充滿好奇的「觀眾」來說,用什麼視角來理解中美在這一場博弈中的種種行為和選擇,成為了一個挑戰。

楊路:中美貿易談判的很多壞消息和一線曙光

中美貿易談判一如大多數人所預料的那樣,沒有達成任何結果。中國經此一役,也應該可以拋棄對特朗普所謂「回心轉意」的幻想,鄭重對待中美之間經貿關係矛盾極其深重的現實

習時代的「改革」是什麼?——改革開放40週年紀念講話關鍵字分析

習近平一面批「左」,顯示改革決心;一面推崇「馬克思主義」,避設政改路線圖。「改革開放」四個字,已和40年前大為不同。

改革開放2.0=數字威權走出去?

在「改革開放 2.0」中,「改革」會由傳統威權政府轉向數字威權政府嗎?「開放」會由輸入主導型轉向輸入商品、輸出價值並進模式嗎?

關於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我們整理了這些看點

習近平在會上發言:「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羅四鴒:穿越四十年家國苦戀,我們拿什麼紀念白樺?

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體制用愛國主義規訓文藝創作,可以說從《苦戀》和《海外赤子》的不同際遇便可見端倪,並確認了一種持續至今的範式。

專訪洪源遠:「改革」與「開放」都面臨空前危機,中國正處於歷史轉折點

國內政治的高壓使「改革」受到巨大衝擊,國際局勢的變化讓「開放」面臨空前挑戰,中國又一次走到了歷史的轉捩點。

吳思: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深層規律與未來走向

按照歷史經驗,意識形態領域的嚴重自相矛盾狀態,往往是向某個方向突破的前兆。持續向左,代價太高,得不償失。第二次意識形態回調即將見底,明年或後年,重返鄧小平劃定的意識形態邊界,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在新時代談論改革開放:南方不談政治,就是最大的政治

在習到達廣東的數天前,對其行程和其中藴含的政治意味,坊間就已經有種種猜測——這會否是另一場「南巡」?

楊路:中美「新冷戰」並非歷史必然,中國是否還能重啟改革?

如果中國在政治制度之外,連經濟治理模式都要和另起爐灶,那麼美國也就不再有理由歡迎中國的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