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至今已有40年。再加上1949年之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在將近70年的時間裏,中國成了一所共產黨主持的人類社會試驗室。總結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好比撰寫一份試驗報告。
如果說,企業家是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者,那麼,中國政治家,就是全要素組合者。他們組合政治、經濟、社會、意識形態等多種要素,以及這些要素構成的不同系統、不同規則體系,試圖用這些東西建構理想社會。但是這些要素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配比,卻導致距離理想社會忽近忽遠。
本文討論六個問題。
第一,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軌跡。
按照歷史經驗,意識形態領域的嚴重自相矛盾狀態,往往是向某個方向突破的前兆。持續向左,代價太高,得不償失。第二次意識形態回調即將見底,明年或後年,重返鄧小平劃定的意識形態邊界,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週年展覽」內,有一個「唱紅歌」的卡拉ok房提供給客人選擇紅歌來演唱。攝:林振東/端傳媒
改革開放至今已有40年。再加上1949年之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在將近70年的時間裏,中國成了一所共產黨主持的人類社會試驗室。總結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好比撰寫一份試驗報告。
如果說,企業家是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者,那麼,中國政治家,就是全要素組合者。他們組合政治、經濟、社會、意識形態等多種要素,以及這些要素構成的不同系統、不同規則體系,試圖用這些東西建構理想社會。但是這些要素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配比,卻導致距離理想社會忽近忽遠。
本文討論六個問題。
第一,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軌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端傳媒的下一程,需要你的守護。今天就成為訂閱會員,支持我們走下去,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點擊了解更多會員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