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運動四年,in limbo的被捕者:其實沒有結束這回事
「當警察打電話告訴你,哦,你可以拿回自己的(證物),就代表你的case closed,19年的事就跟你再無關了。」
從英國、加拿大到日本,海外的六四集會籌辦者在碰撞中相認
「割裂之後信心從哪裏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行動創造的。」
香港眾籌法——國安法時代下,民間團體面對的新挑戰
港府展開為期3個月的眾籌法諮詢。規管眾籌如何成為政治議程?如何影響公民團體運作?
香港研究立法打擊「假新聞」︰國安法下的新責任?如何保障新聞自由和人權?
掌握公權力的機構往往會指控傳媒是反對派或在撒謊、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這種說法破壞了公眾對新聞業作為公共監督機構的信任。
香港醫管局員工陣線最終章︰二萬會員變七百,組織新工會的殘酷與美好
雷樂雯再不是當初那個「普通護士」,「能夠參與在不同人的生命當中,即使未必能改變結局,但至少可以陪伴到別人的最後一程。」
DSE考生的跌宕三年:高中生活從未開始,回憶只剩下Zoom
「現在好像只是為沙紙(證書),把書讀好就算。如果沒能力,就要接受留在香港。」
大型社運創傷之後,他們在時代崩壞中如何自我療癒?
「我覺得這一代人會有一種迷失。不斷參加社運,但過後我們到底是誰?」
反修例運動三年,出獄的少年後來怎麼了?
「每次有人提起,你都會記得:呀,你就係個『監躉』(你就是一個囚犯)。」
從維園燭光集會到香港社運,五個大陸人在這扇窗口看到真實的中國
花了很大力氣,從一個「六四是禁忌」的地方,到了另一個「六四是禁忌」的地方。這個日子成為了我的執着,我的責任。
612人道支援基金5名信託人涉國安法被捕——支援反修例運動,基金如何被盯上?
自反修例運動,612人道援助基金支援逾2.3萬人次,至2021年9月停運。2022年5月,警方以國安法拘捕5名信託人。
五個關鍵字,直擊國民黨靈魂:「黨主席」們的兩岸政策是什麼?
兩岸關係風雲變幻、張力日漸升高,國民黨內代表人物江啟臣、洪秀柱、朱立倫、趙少康有何對策?
黃雪琴:「哪有記者不發聲」
她堅持報導維權者、行動者,只是沒想到,步入了和他們類似的命運。
區議員散席,辦事處斷捨離:如果人還在,所有東西都可以繼續下去
香港各區的議員辦事處上演著一幕幕的撤離和道別,雖然區議員身份不再,但沒有議席的人,仍可以繼續服務街坊。
走出仇恨、哀痛與愧疚:高壓時代,香港人如何情緒自救?
在面對種種社會和個人問題的輾壓之時,人們怎樣找到屬於自己的活下去的方式?好像沒有事情可以做,但也總有事情可以做。
身在亂流,香港電影從業者的瘟疫年紀事
減產、反修例、工會、行業癥結、疫情、停工、國安法、戲院結業⋯⋯
數十萬人投票的民主派初選,選民、票站義工,他們在想什麼?
有可能違反港區國安法、籌備單位被警方上門調查,在恐慌與打壓之下,香港民主派初選首日,投票人數已破紀錄,至今錄得逾41.2萬人投票。「投誰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展現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