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廖偉棠:扶貧何以無用?螻蟻偷生的意義
甘肅農婦楊改蘭殺子女並自殺半個月之後,一篇《盛世中的螻蟻》刷爆了中國各階層的朋友圈,然而它的第一句是這樣的……
評論|
許寶強:香港需要「獨立」的專業教育
當教育工作者遇上「港獨」這議題時,首先要做的,是維持教育專業的獨立自主,為自己和學生掃除各種外加的、有礙學習的屏障。
評論|
包淳亮:美國戰略收縮、G20杭州峰會與中國夢
美國學者擔心美國的胡作非為,中國學者則不妨看看中國是否無所作為。這是杭州峰會的背景,也是杭州峰會成功與否的檢驗標準。
評論|
安徒:世代與本土自決的聚光燈外,被忽視的分配正義
今次立法會選舉往往被本土主義議程主導焦點,也往往在新舊世代接捧交替的主導論述下,把分配正義這些劃分的重要性遮蓋掉。
評論|
周軼君:十五年過去了,他們為什麼依舊恨西方?
生活方式之爭,看似細枝末節,對於原教旨主義而言,卻是一個人、一個社會、一種意識形態得以依附的全部。
評論|
哈光甜:恐怖主義、語言,與感官的重塑
恐怖主義帶來的,不是你害怕看到或聽到什麼,而是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麼看和如何聽──它讓你害怕屬於你自己的感官本身。
評論|
戴耀廷:「雷動」檢討──前世、今生與來世
策略投票是香港人手上的倚天劍,或許今回磨得還未夠銳利,但只要在未來四年做好部署,是有力與中共的屠龍刀一拼的。
評論|
趙益民:飛往倫敦的國航班機,與旅英中國人的族群歧視
探索可能的相似或連結點,逐漸確認彼此在對方生活裏的位置。這樣的定位過程,才應該是「identity」一詞真正的內涵。
評論|
葉健民:北京扭曲的管治觀,與選舉後不變的困局
以鬥爭為綱的全盤思路下,以強硬立場處理香港始終會是主旋律,中港對弈也必會進入新一輪的惡性循環。
評論|
李芄紫:王維基失利,倒梁運動失旗手
王維基在倒梁運動中是無可替代的,這有幾個原因……
評論|
《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
維瑟爾說,「只要有一個持不同政見者還關在監獄裏,我們的自由就不是真正的自由;只要有一個孩子還在忍飢挨餓,我們的生活就依然有痛苦和恥辱。」
評論|
曾國平:香港上市監管諮詢,一場草率的權力遊戲
香港港交所和證監會公布改革上市監管制度的諮詢,引來業界的強烈反彈,原因是?
1
...
189
190
191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