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梁啟智:黑馬朱凱迪劉小麗是怎樣練成的
如果我們把「黑馬」理解為「顛覆候選人」的話,或可展開一個更闊的討論……
評論|
鍾劍華:滾動民調和雷動計劃,有必要嗎?
像雷動計劃這一類動員選民的配票機制,也是值得繼續研究及發展的……
評論|
卓曉青:體制外自學,高資本家庭的奢華?
如果有另一個像唐鳳的孩子,不適合體制內教育。而這個孩子就生活在這車行外的搖籃裡或夜市裡,他的故事會是什麼?
評論|
劉細良:北京作決定的時刻已到!
本土左派與容海恩、何君堯這批「西環新貴」是兩種人,本土左派的政治本錢是自己幾十年累積回來的……
評論|
網癮治療:電擊與軍訓背後的「中國式現實」
世界上最可怕的,永遠不是露骨的懲罰,而是那些作用於人的內心的無聲無息規訓。
評論|
曾柏文:九三抗爭,與台灣年金改革中的羞辱
台灣此刻要學習的或許是:如何在制度改革時,不羞辱人。
評論|
杭州 G20:盛世大國與消失的社會
國家的盛世,以壓制著社會為代價,彷彿鎮壓著白娘子的雷峰塔
評論|
鄧鍵一:社交網絡令年輕選民越趨支持「網絡活躍候選人」
數據顯示,年輕人主要以社交媒介為接觸候選人資訊的主要來源,接觸到不少「網絡活躍候選人」的正面資訊,從而傾向支持他們。
評論|
立選數據分析:超級區議會,傳統配票大戰社交媒體
最後一席之爭,很大機會落入鄺俊宇和周浩鼎之爭,而他們的勝負,很可能亦代表傳統配票與社交媒體動員兩種方法的勝負。
評論|
文革囚禁中的精靈
在焦慮的時代裏,我們總會聽到許許多多的大論述。在那些論述裏,歷史是無用深究的教訓,其作用僅在提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或是既勸且脅的呼籲我們要行動。
評論|
立選數據分析:香港島選區,王維基到底在搶誰的票?
此區選情較為特別的地方,為建制派與中間派候選人的Facebook經營不俗,當中王維基和葉劉淑儀的互動人口亦相當高。
評論|
林雨蒼:太陽花、公民參與,與想溝通的小英
只有表面和技術的所謂「公民參與」,只會讓努力的公務人員挫折,也讓參與的民眾不信任政府。
1
...
190
191
192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