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陳永政:政局膠著才是香港良機
目前情況膠著,反而有利大局,因為這正好能給予香港亟需的緩衝時間,讓各方(特別是北京)放慢下來……
評論|
日吉秀松:日俄合作,解領土爭議兼圍堵中國?
9月2日,安倍繼5月6日訪問俄羅斯索契後,第二次對俄訪問──日俄首腦如此頻繁見面,實屬罕見。
評論|
林恒生:日本重返南海部署,考驗北京智慧
事實上,世界第一的美國海軍毋須日本助拳;反而是日本請纓上陣,將使美國跌進另一個戰略空間……
評論|
許知遠:墜落的烏坎童話,是終結還是開端?
烏坎抗爭從悲劇滑向喜劇又再滑向悲劇。它的確不僅是一個村莊的故事,而是中國的另一種縮影。那個談不上自由、僅僅是少許的寬鬆的時代結束了。
評論|
孫金昱:女權主義如何面對社會底層的性別歧視?
只針對個體做嚴厲批判,將底層視為敵人和病症,女權的主張將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自我矛盾
評論|
孔誥烽:小政府右翼之死
建基於通脹恐懼的小政府右翼信條,正在溶解,這是近來歐美右翼保守派開始遠離小政府主張,轉向擁抱大政府的底蘊。
評論|
杜貞儀:高雄港重創,掀開什麼問題?
這次風明輪脫纜撞上高雄港碼頭意外,是高雄港自1977年賽洛瑪颱風以來,最嚴重的災情。
評論|
《鋅皮娃娃兵》——阿富汗戰爭存活的死靈
鋅皮是鋅皮做的棺材,娃娃兵是十來二十歲的士兵,「鋅皮娃娃兵」就是那些帶著國際主義熱情去國而戰最後卻被封在冰冷鋅皮的逝去生命。
評論|
周海燕:「盛世螻蟻」悲劇後,媒體能做什麼?
媒體對家庭糾紛細節的討論,卻容易讓人忽視對公共政策的檢討,也忽略了由此基點出發,對相關信息的進一步調查和追問。
評論|
陳懿欣:除了驚世建築,鄉村更需有態度的經營
鄉村除了觀光,仍有許多尚未被發掘的價值,需要更多的投入。需要用不同模式的合作,與鄉村和好,讓鄉村價值被慢慢看見。
評論|
宋志標:「新聞旁落、輿論崛起」的大陸媒體鉅變
盛世螻蟻文是一次很好的壓力測試。它帶來的立場撕裂,是「新聞已死、輿論當立」這個趨勢中,必然出現的副產品。
評論|
徐沛然:十五年過去了,西方為何持續製造恐怖主義?
與其將焦點針對伊斯蘭世界,輕率地歸咎於文明或文化衝突,我們不如回顧所謂的「西方世界」,在這15年裡面做了些什麼事?
1
...
188
189
190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