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專題
《墜落的審判》北大放映爭議:一部女性主義電影的女性主義角度被拒絕討論
觀眾討論這部電影的過程,就是審判在戲外的延續。
惘聞樂隊:疫情兩年封控創作新專輯,「有那麼多惡果,哪顆才是你種下的?」
「有那麼多火種,哪顆才是你播撒的?」「趨同,所有東西都朝着一個方向,要做什麼就要擠壓,榨乾最後一滴血。」
從功夫大師到尚氣,從黃柳霜到楊紫瓊:「美國亞裔影視熱」真的存在嗎?
如果連楊紫瓊都只能演虎媽,主演的劇集還接連被取消,「亞裔影視崛起」到底是甚麼?
《三體》的兩個版本之爭:中國影視文革敘事的變遷
中國讀者引以為傲的小說變成劇集,文革該拍還是不該拍?
高校推行「大思政課」後,大陸學生如何「理解當代中國」
某外語專業學生形容龐雜的思政教材:「這就好像是為了那碟醋,包了幾屜餃子。」
沿著光纖與公路,我想捕捉相遇的痕跡
如果數據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它如何帶着我們的相遇到達「雲端」?而我,則想用身體追上靈魂走過的路,感受相遇的真實重量。
劉俊謙:紅在當下台灣的香港演員,廣東話與翹尾國語之間|專訪
「我們(我與觀眾)就是萍水相逢的關係,真實的我有千瘡百孔,有很多黑暗面,但這些東西我不會說,我也不要給大家知道。」
執導《3體》首兩集曾國祥:邊緣人可能是好事,香港電影一定要在香港拍?
「到內地我就變香港導演。到外國被覺得是中國導演。我的身份永遠都卡在in-between狀態,永遠好像入不到主流。」
獵頭行業與中國經濟週期的變化:追風口的人與總是追不上的風口
經濟向好的時候,從業者覺得獵頭行業很有前景;當經濟開始下行時,獵頭也比求職者更早地感知企業在收縮、市場變謹慎。
走入體制後,學運領袖林飛帆:後太陽花世代「想要一個新的政治認同」
但這一次,年輕世代想要一個新的政治認同,或許代表一種反叛、一種叛逆的精神或潮流。
十間香港街舖的去或留:捱過社運和疫情,卻捱不到通關
遊客減少、中產移民⋯⋯疫情過後,街上生意沒有變好,反而更加嚴峻。
跟司機牌主走一趟,香港的士興衰之路:「市道差,以前態度不行了」
街上願意花錢坐的士的人變少,行業問題多多,他們說自己「像癌症病人,要死而後生。」
1
...
48
49
50
...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