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專題
【奧斯卡2024】取消文化大旗下,誰是裁決者?|華語影評人駐場聯評
越來越正確的奧斯卡絕不逾越的紅線是哪條?當女星發一條Instagram限時動態而被片方直接除名⋯⋯
今年盛事特別多:港府力推盛事經濟,能重振香港品牌嗎?
「(香港)跟內地的城市有什麼不同? 如果沒有什麼不同,他沒必要來香港的。」
【奥斯卡2024】《芭比》與《可憐的東西》誰是女性爽片?|華語影評人駐場聯評
主動將性別議題帶入一部電影,是女性創作者們最艱險的路徑。這些作品是獲得認可還是引起爭議,都反映了真實的立場和溫度。
數說2024美國大選:美國政客到底有多老?
很老,而且愈來愈老。
【奥斯卡2024】10部電影看不拍大場面怎樣講述戰爭|華語影評人駐場聯評
《奧本海默》沒有戰場感官刺激但給觀眾帶來什麼?《夢想集中營》迴避激情但無情?《拿破崙》遇冷說明戰爭史詩片已過時?
柏林影展爆爭議:呼籲加沙停火是「反猶」?當死亡威脅、消失的貼文隨之而來
派對正要落幕,卻是獵巫展開之時,柏林影展還能繼續作為「自由世界之窗」嗎?
記憶、投射、連結:三代港人移民的溫哥華「尋家」記
每代人都把離開當刻的香港凝成私屬的回憶,身上的香港人標籤也隨着際遇與對時代的感知,變得或濃或淡。
你的外賣要等等——「壞孩子」送遞員,以及背後的人機博弈
平台有演算法,送遞員則有腦袋以及豐富的地方知識和資訊網絡作抗衡。當平台自動生成最優路線,他們也有自己的最佳決策。
愛慾錄:一夜歡愉﹑一次「性病」經歷,一個女性主義者的失敗性教育自述
我甚麼都敢,就是不敢和醫生說「我睡了一個人」。
#香港窮遊、#復古港風——「小紅書營造的是過去的香港」
大陸旅客擁抱香港的「舊」,同時摒棄香港的「新」。
台灣小學生魔鬼日程表:香港爸爸如何看?移英港人家長解析東亞「虎媽」文化
網絡的急速反彈,說明了台灣社會對此的不接受。但很多人可能只看到魔鬼作息,卻未有深入認識背後的理念。
2024奧斯卡華語區唯一入圍|《金門》導演專訪,什麼才是道地的「台灣人」?
起初他只是希望用「金門」來講「台灣」,不過,金門人跟台灣人的觀點確實仍有差異。
1
...
48
49
50
...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