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風物
深度解析影視、文藝、生活現象,讓文化流動打破地域與領域的阻隔。
在旅客清零的日子,他們在水貨區、旅遊區開店,重新耕作「香港特色」
「過往10年,你覺得代表香港的是甚麼?」
《台北女子圖鑑》觀眾難收貨:到底是矮化台南還是抹黑了台北?
為何《東京女子圖鑑》與《俗女養成記》會成功,《台北女子圖鑑》卻遭吐槽?
中國國慶再成主旋律大片專賣場?一爐主旋律的「鋼」是怎樣鍊出來的
「生命之火」四個字,象徵着鋼鐵是共和國的生命。在這熱烈、火紅的畫面中,工人們高喊着無主語的口號「萬歲」⋯⋯
像釀酒一樣造肉:我們距離肉食革命有多遠?
「替代蛋白或植物肉的出現,不再要求人們因道德而去轉變為素食主義者,而是希望在不犧牲口感享受的前提下,找到一個替代。」
倖存的舊書店:活着,並且被看到
在舊書店主的世界裏,「走紅」被默認爲一種重要的生存方式。他們需要這種流量和流量背後可能帶來的轉化。
紀錄片《安全距離》導演池清麗:對同志運動有些灰心?改變也許下一刻就發生!
疫情期間,池清麗拿起相機,開始記錄31位在英亞裔酷兒的故事,試圖探索關於性別、移民、身份認同、親密關係等問題的答案。
《隱入塵煙》影評:凝視窮人的苦忍,但誰說我們有窮人?
一以貫之的對底層勞動者的同情與注目,是進入李睿珺電影世界的切口,也是產生爭議與值得辨析之處。
後疫情電影工業,能重拾昔日的怪力亂神嗎?——《失衡凶間》訪談
坊間似乎也多了一種自己人撐自己人,以真金白銀支持本土電影的使命感,電影工業可以乘著這種使命感向好發展嗎?
樂團裝咖人:孤魂野鬼還是二二八記憶,什麼是我們時代的「台」味?
這些年輕人的「台」不再是「藍白拖、吃檳榔」,他們用台語叫自己「鄉下人」,他們從音樂、故事、文學中唱自己的「台」味⋯⋯
情況有點複雜——堅果兄弟的另類環保與另類藝術
近十年的公共實踐讓堅果兄弟琢磨出一套方法:在當局容許的框架裏,通過藝術項目聯合媒體、公益、法律,改變具體的環境問題。
戲內戲外的菲律賓跨代歷史招魂:專訪《五月之祭》導演邁克迪里安
馬可斯家族回歸,但七十五歲的迪里安不打算move on。
畫了64幅畫的高立:給香港畫這麼多黑暗後,我又要畫一幅彩虹
如何聰明、勇敢、溫柔而堅定地繼續在香港生活,時勢愈難,愈要創作。
1
...
44
45
46
...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