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情況有點複雜——堅果兄弟的另類環保與另類藝術

近十年的公共實踐讓堅果兄弟琢磨出一套方法:在當局容許的框架裏,通過藝術項目聯合媒體、公益、法律,改變具體的環境問題。

情況有點複雜——堅果兄弟的另類環保與另類藝術

夏日的一個下午,北京,學知橋路公交站旁,一間公共電話亭驟然響起鈴聲。

這架近乎退出歷史舞台的通訊設備迴光返照,全賴大陸藝術家堅果兄弟的「求助電話亭計劃」。電話另一頭是求助無門的遼寧葫蘆島市民。市民說,位於葫蘆島一直污染嚴重,工業園區廢氣滾滾,附近空氣味道刺鼻;哪怕有人戴防毒面具出門,依然沒能逃過患病的結局。許多受害者寫了聯名信,又向有關部門電話投訴,但迴音寥寥;人們也組建微信群或是製作抖音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發聲,但要麼被限流,要麼被刪帖封號,最終不了了之。

2022年6月29日,幾位葫蘆島市民找到藝術家堅果兄弟,希望他能關注當地污染問題。一週後,北京的這架公共電話亭鈴聲開始響個不停——堅果兄弟動員葫蘆島市受害者向距離他們456公里的電話撥號,通過這種方式將東北四線小城與國家政治中心時空相連。同時,堅果兄弟把志願者錄製剪輯的活動影像發布至個人微博,獲得諸多網友轉發。這場有關葫蘆島污染問題的行爲藝術終於引起廣泛關注,不少媒體跟進報道,話題#葫蘆島#登上熱搜。

當地也開始官方回應。7月20日,葫蘆島市針對空氣污染問題召開新聞發布會,聲稱已對「全市存在異味或者異味隱患的企業進行地毯式全覆蓋再排查,存在問題的堅決先停再改」;7月22日,生態環保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向遼寧省生態環境廳發函,要求調查「葫蘆島異味擾民問題」。冠冕堂皇的回應固然有水分,但在堅果兄弟的推動下,鮮爲人知的葫蘆島污染問題終於進入公衆視野,得到更大的操作空間。

從「清潔工」到「接線員」

2015年2月,央視離職記者柴靜發布紀錄片《穹頂之下》,以自己患腫瘤的女兒爲切口,講述華北霧霾問題。影片發布後反響熱烈,總播放量超過兩億,獲得新華網、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的支持。但幾天後,《穹頂之下》便被宣傳部門勒令全網封殺,柴靜的名字也成爲敏感詞。

同年7月,堅果兄弟來到北京這座國際聞名的霧霾之都,二度呈現《穹頂之下》中的空氣污染問題。他扮演一名「清潔工」,戴着防塵口罩,推着120公斤的工業吸塵器,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100天后,他把收集到的PM2.5、PM10等空氣污染物與紅色粘土混合,製造出一塊「北京霧霾磚」。這場被堅果兄弟稱爲「塵埃計劃」的行爲藝術同樣引起廣泛討論,被《南方都市報》、《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在此之後,環保就成爲堅果兄弟藝術創作的重要母題。

堅果兄弟與霧霾磚
堅果兄弟與霧霾磚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