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了64幅畫的高立:給香港畫這麼多黑暗後,我又要畫一幅彩虹

如何聰明、勇敢、溫柔而堅定地繼續在香港生活,時勢愈難,愈要創作。
2020年,高立辭去《明報》美術的全職工作後,清空睡房的一面牆,一個人在房間裡畫畫,與作家們合作連載《明報.星期日生活》專欄「十二因緣」接近2年,最近結集《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
香港 藝術 風物

半夜裡,一個人在房間裡畫畫,構圖都在腦裡。想不通怎樣畫的時候,他坐在床邊抽煙,凝視著尚未完成的畫作。

一望就是幾十分鐘,再站起來,起勁地畫。

2020年,高立辭去《明報》美術的全職工作後,一口氣斷捨離,清空睡房的一面牆,告別身外物,令小小的房間僅有少量的衣服、書,然後就是畫和床。每逢星期五、六專心畫畫。這是畫家高立的新常態,為的是趕在《明報》付印前交稿。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接近2年,每星期畫一幅,造就了64幅作品,早前出版的《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香港水煮魚文化,2022)是專欄《明報.星期日生活》「十二因緣」的結集。

〈小粉紅〉黃裕邦。
〈小粉紅〉黃裕邦。
〈蛇〉陳子謙。
〈蛇〉陳子謙。
〈星夜〉董啟章。
〈星夜〉董啟章。
〈隔離〉崑南。
〈隔離〉崑南。
〈夜飄〉游靜。
〈夜飄〉游靜。
〈誰也不是尤利西斯〉淮遠。
〈誰也不是尤利西斯〉淮遠。
〈這晚過去〉林三維。
〈這晚過去〉林三維。
〈12〉曹疏影。
〈12〉曹疏影。

讓主題連結到更多人

我注意到高立每次抽煙僅是抽幾口而已,把煙頭熄滅後,再小心翼翼把煙收在褲袋裡。這樣就夠了?高立輕聲說:「要食幾啖先醒(要抽幾口才醒),要提提神。」高立除下眼鏡,T恤擦亮眼鏡。他明顯很累,訪問時剛完結了在太子的佈展,繼而馬不停蹄準備下一個展覽。「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大致上分兩個空間進行,一個是在較私人空間展出,另一個相對公開——深水埗的藝術空間Parallel Space。第一部分不對外公開。與其說是展覽現場,倒不如說更像同路人的聚會。

來看畫的朋友爬過一條又窄又長的樓梯,迎面是一條條高掛天花板的奶白色長布,分隔空間,布上寫有書中的字句「出生就是猛烈的事」、「他們囚禁我們、像我們囚禁你」,接近透明在空中懸掛的白布難免有種白布祭文的悲情。事實上,場內方方寸寸隱藏高立的心意,像長樓梯的角落設有高立製作的「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走馬燈、場內後方一大個書架,所有書一律包上白色書套,書脊寫有關天林等人的詩。

緊接的展覽在香港的兆基創意書院展出,為期數天,甫進會場是紅和黑佔據視線,以畫面的顏色基調決定佈置的方向。或許,高立擔心在兆基創意書院的作品有點黑暗,於是再畫了一幅《黑暗過後》,乍看是接近鐵鏽色,透過掌心溫度或任何熱力,畫面上的鐵鏽色會漸漸褪去,螢光色的畫面浮現,樹、母女、男女,形塑歡樂的氛圍,繽紛的畫面寄意留下來的人要好好活著,帶著期盼,美好的一天終會到來,黑暗過後會有彩虹。

而展覽不僅完結於展場,尚有後續動作,香港近年出現較之從前更多的獨立書店,在社區中持續連結社群,高立將畫擺放到這些不同的獨立書店,譬如一拳書館、神話書店、 獵人書店和閱讀時代等等。這樣推化開來,有黑暗有期望,相信這些都同他在2022年得到的領悟有關,如何聰明、勇敢、溫柔而堅定地繼續在香港生活,時勢愈難,愈要創作。

在這之前,高立很長時期沒有繪畫,儘管偶然也替《明報.星期日生活》畫封面。他說:「那時我做全職,又要畫畫,星期五通宵畫畫,第二日起身上班。生活實在太辛苦了。那些是為了題材準確地去畫,通常用水彩或鉛筆,作品的尺寸也較細。現在倒是以同一個題材做不同的表達。近幾年社會發生的事令我有種發聲的衝動,也想把安慰傳遞給更多人,很想正正式式在畫布上畫畫。」2019年,他眼見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便重拾畫筆,希望傳遞溫柔和堅定的信念給香港人。如他在《黑暗》一書後記所寫:「可以繼績寫就繼續寫啦,可以繼續畫就繼續畫啦,可以創造就繼續創造啦⋯⋯」

高立所畫的《黑暗過後》,乍看是接近鐵鏽色,透過掌心溫度或任何熱力,畫面上的鐵鏽色會漸漸褪去,螢光色的畫面浮現,寄意留下來的人要好好活著,帶著期盼,美好的一天終會到來,黑暗過後會有彩虹。
高立所畫的《黑暗過後》,乍看是接近鐵鏽色,透過掌心溫度或任何熱力,畫面上的鐵鏽色會漸漸褪去,螢光色的畫面浮現,寄意留下來的人要好好活著,帶著期盼,美好的一天終會到來,黑暗過後會有彩虹。

畫不是插圖

高立形容,自己對美的興趣是生而有之,他八歲前在福健農村長大,後來香港讀書、生活,讀設計學院出身。他對自然風景及動物有較多的情感與經驗,記得家人農莊裡有豬、雞、兔,村民牽著牛賣牛奶,白日出門而無需閉戶。高立的童年就是在村內跑來跑去,而他說「我不認為是成長的某件事,或童年生活令我懂得繪畫,我懂得繪畫是天生的,可能因為後天訓練不足,所以畫畫技巧並不高,很表達到意念才是我的目標。」

高立不單在畫,在這兩年間,他連結香港老中青的作家。作家寫文,他畫畫。題目很闊,凡和社會有關的,他都歡迎,並不干涉。作家傳來稿件後,高立花一兩天細讀,再和作者溝通,抽絲剝繭,盡力了解作者所寫所想。有說高立的是插畫,實在不盡然。

像藝術家何倩彤的描述,高立的作品有別於報章常出現的圖形,既非插畫,也非漫畫,畫作本身可以獨立成篇,亦可和作者的文字相映,深化想像。舉蘇朗欣的〈交換溫柔〉為例,一男一女,陌生而親密,透過交友程式相識,男的不放自拍照片在上面,而是放了大大隻字:「香港」。這引來女方好感,二人在小小的賓館房間交換喘息和聲音⋯⋯高立對應的畫作以粉色為基調,畫了好幾位下跪、看不見面容的男子,以及在他們面前匆匆走過的女子,雖是畫,卻感受到女子走路有風。又點綴幾棵又粉又白的樹,難以言喻的溫柔彌漫在畫作中。

高立說自己不是文字人,讀設計出身的他很多時候亦是從視覺出發,在吳世寧的前言中亦提及,「(高立)一個曾自我診斷為讀寫障礙、看電影字幕也難追上的人,竟可每星期捧著一個個由寫者或密織或怒揑的線團,細細端看。」難怪高立笑言,這次的文學和繪畫的跨界是「個人補完計劃」。

高立在兆基創意書院的佈展現場。
高立在兆基創意書院的佈展現場。

水滴與自由聯想

我與高立,訪問裡談得更多是關於繪畫及創作的根本問題,從畫的過程開始:「畫畫有一個方法是打Gesso,用石膏在畫布上打底,形成比較白的表面,要是沒打石膏的話,畫布總會浮現卡其色或麻布色的。」事實上,我們在坊間買到的畫布,一般已經用了一層石膏液,薄薄的一層,以平滑居多。「有時,我喜歡在畫布上打上厚厚的石膏液,造就凹凸的感覺,甚至利用畫筆在石膏液上製作漩渦,令到畫作更有厚度,譬如對照淮遠的詩〈誰也不是尤利西斯〉就是用此方法。」每每等石膏液乾之際,特別花時間。

其後,重要的繪畫步驟是高立形容的「水滴」,亦即是滴漏(Dripping)。心理學上的墨跡測驗(又名:羅夏克墨漬測驗)和高立常使用滴漏(Dripping)的畫法有關。墨跡測驗是由瑞士精神科醫生、精神病學家Hermann Rorschach提出的投射法人格測驗,邀請參加者對對稱的墨跡對稱圖形進行自由聯想。「為什麼心理學運用自由聯想做實驗呢?因為自由聯想是最深層次的東西。基本上,參加者看到什麼,就是他內心深層次反映出來的。」

三半更夜,他往畫布倒顏料,讓顏料在畫布上隨重力緩慢流動。而透過「水滴」形式的畫面是順著天意改變的,就算高立本有想法,出來的效果也非一定如他所願,盡其量捕捉到大概的感覺。他對我說:「像我畫你的那篇〈這晚過去〉,文章是圍繞離別,一個人孤身去陌生的地方。所以我很早就決定要畫雪山。我運用渲染方法和渲染去勾勒雪山的輪廓,然後再畫上紙船、墓碑之類。」

高立提及的自由聯想,著實對他對文字的自由聯想。「18世紀畫畫的人習慣畫草稿,他們運用粉彩構圖、陰影、顏色搭配亦已安排妥當,接近finish的狀況,繼而再以油彩重覆去畫。我的方法倒不是這樣,自由聯想於我非常重要,而我是沒有畫草稿的,僅有一些我對作者書寫文字的感覺。」

〈交換溫柔〉蘇朗欣。
〈交換溫柔〉蘇朗欣。
〈埋葬一隻龜〉李慧筠。
〈埋葬一隻龜〉李慧筠。
〈鬼滅以後〉阮文略。
〈鬼滅以後〉阮文略。
《白花不滅》李嘉儀。
《白花不滅》李嘉儀。

在洗碗時靜觀

跟高立談了幾小時後,便會發現他對於因果、統一的敘述有點拒抗。意思是,除非是擺在眼前的事實,譬如在那裡長大、在那兒讀書之類,他鮮少直接回應。他重視生活的質感,喜歡編舞家Pina Bausch的作品,畫作中常見細小角色在畫中穿插;他喜歡視學層面的安排,構圖對稱、對比色、幾何塊面等等都是常出現。

高立自言是個沒計劃的人,畫畫時講求當下感覺,近乎即興,見步行步。他形容自己做人也是差不多這樣,生活隨性,然而當決定要做一件事時,便奮不顧身,全力以赴完成。「事實上,我對畫畫的理論及技術不太感興趣。我不是那種很喜歡深究某一東西的人。理論對我來說有點遙遠,我比較喜歡動手做,對生活上的細節反而感興趣,喜歡專研生活細節的情趣,譬如做小手工、烹飪等等。」此話不假,我也親身體驗過高立在大伙兒去野餐時,特別帶來鍋子、肉桂和丁香粉調製印度奶茶;聖誕聚會前夕,又特意找香料酒的傳統食譜,即場烹調香料酒。

香港詩人陳子謙也是《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中的文字作者之一,他在臉書上提過一行禪師關於洗碗的故事,高立對此很有共鳴,那幾乎是綜合他對藝術的看法:一行禪師說洗碗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為了把碗洗乾淨而洗碗,第二種是為了洗碗而洗碗。可想而之,第二種方法是洗碗時專注於每個動作和感覺,順著自己的呼吸,提高專注力。「若然一個人洗碗洗得好,寫詩也自然寫得好。我不太肯定自己領悟到一行禪師的真正意義。但是,從字面看來,我倒是很認同這句話。因為當你在生活細節上用心,同樣的用心亦能轉化在藝術創作上。」高立說。

他提起另一位香港作家李嘉儀對「洗碗」的留言,有人鼓勵用洗碗的時間當作靜觀,從中專心感受水流過指縫間的觸感。高立覺得她說得很好。什麼是藝術呢?他形容藝術是只要我們心靜下來,訓練自己對生活上細微之物的敏銳度,當你擁有這種思維,就擁有轉化觀察日常生活的能力。

烈日當空下的高立。
烈日當空下的高立。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