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复常”在即,你还记得香港人是如何熬过三年疫情吗?

中国爆疫,但两地通关在即,勾起香港人对于爆疫的恐惧。端传媒回顾过去三年,有关香港爆疫的种种。
2022年12月8日,香港,仍戴着口罩的市民在街上走过。

【编者按】港府一直紧跟北京政府防疫路线。香港曾经历逾两年半的“动态清零”,在中国大陆发生封控抗议潮后,北京政府放宽防疫安排,香港亦跟随之,即使近日香港录得单日确诊人数屡屡过万,对外对内的防疫措施亦几近“寿终正寝”。

2022年初,端传媒制作“香港疫情大爆发”专题,报导关于香港第五波疫情下受苦市民的困境。中港两地最快在2023年1月8日通关,端传媒将刊登一系列有关通关专题的报导,一窥中、港、澳三地在通关前后的实况。此为系列报导第一篇,以数据及资料回顾过去3年,香港人是如何渡过(或熬过)疫情岁月。

香港第一波Covid-19疫情在2020年初爆发,这3年间,港人见证了政府换届,经历了朝夕令改的防疫措施和入境安排,和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这城市每天上演着一幕幕荒诞、徬徨、痛心的画面。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2年12月宣布,取消安心出行和入境的黄码限制。近两个星期后,再进一步解除限聚令、疫苗通行证、入境强制核酸检测等措施,以及不再界定密切接触者。众多防疫措施之中,只剩下口罩令和学童每日上学前快速测试要求。

李家超在12月中到北京述职,称中国大陆同意“有序全面通关”。综合香港传媒报导,通关最快在1月8日落实,首阶段配额暂定5万个,开放口岸为福田、深圳湾和文锦渡。

“复常”在即,端传媒整理3年来一些与疫情有关的片段,回顾香港人在Covid-19下经历了甚么。

一、感染、死亡︰触目惊心的第五波疫情

截至2023年1月4日,香港累计录得2701833宗确诊个案,总死亡人数为12081人。早在2022年3月,香港大学医学院在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间曾估算,香港已有440万人染疫,占人口六成。

时间回到2020年,香港爆发第一至第四波疫情,医护罢工要求封关、港府及后祭出严厉的社交距离措施、入境及检疫政策,把确诊者及紧密接触者隔离,令香港的确诊个案徘徊低位,连续多个星期录得零星本地个案,甚至“清零”。时至2021年5月、第四波疫情尾声,香港的确诊个案有1万多人,死亡个案2百多人;2021年下半年,香港疫情也相对平静。

惟至2022年2月,变种病毒Omicron传入香港,将确诊数字推上顶峰,单日确诊个案在2月25日首次破万。卫生署在3月初成立网上申报系统平台,让快速抗原测试呈阳性的患者自行申报,申报人士被直接被视作阳性个案,无须再作核酸核测确认。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当时的数据显示,香港于2022年3月3日单日确诊个案总数为76991,是疫情之来的最高位;核酸测试当中,本地个案占逾5.6万宗,自行申报的快速抗原测试阳性个案为2万多宗。

疫情亦在安老院舍、残疾人士院舍大规模爆发:2022年1月至5月,全港67%院友、即52775人染疫,当中共4996人离世。政府在2月中向院舍发出原地检疫或隔离指引,要院舍负上照顾染疫院友的责任。但面对资源紧绌、空间不足、员工染疫倒下,院舍尤如人间炼狱。即使到了医院,因急症室爆满,染疫长者卧在病床,在寒冬下被置于医院外的露天隔离区内等候;紧急服务崩溃,救护车召达时间延长,也有人等不及送往医院便去世。

根据华尔街日报计算,香港Covid-19死亡率在3月初一度成为全球最高,每百万人口有25.5人死亡,是同一时期美国的5倍多。死亡人数飙升,殓房不胜负荷,曾有遗体被放置在急症室内,与生者共处一室;医院外,货柜改装成的冷冻柜,成为临时停尸间,但环境恶劣,一度传出有“尸叠尸”的情况;加上遗体在室温存放了一段时间,早已腐烂并发出尸臭。

殡仪业亦受到冲击,尸体滞留,有殡仪馆拒绝为染疫死者处理后事;深圳封城,棺木无法送到香港,曾出现短缺,在两、三天内用完。

2022年3月9日,医院及公众殓房出现遗体爆满的情况,当局在大围宝福纪念馆旁增设多个冷冻货柜,暂时存放遗体。
2022年3月9日,医院及公众殓房出现遗体爆满的情况,当局在大围宝福纪念馆旁增设多个冷冻货柜,暂时存放遗体。

截至2023年1月4日,香港第五波Covid-19的死亡人数为11868,当中1958人是70至79岁或以上长者,8328人为80岁或以上。

上届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解释,长者死亡率高的唯一原因是接种率低,是全港的不幸。翻查资料,2022年1月初,香港80岁或以上长者的疫苗接种率只有约23%。香港浸会大学在2021年9月曾就打针意愿访问3千多名市民,其中4百多人是70岁或以上,受访者主要认为自己身体差和有长期病、年纪大或担心疫苗安全性,而没有接种疫苗。

在2022年3月一次港府抗疫记者会上,林郑月娥被问到谁人要为死亡率问责或道歉,她没有正面回答,只向死者家人致深切慰问。她又指,Omicron爆发流入社区非“人为上的错误”,“ 是在公共卫生危机中有时无法完全避免的因素”。

时任食物及卫生局长陈肇始在卸任后接受《明报》访问时承认,政府以过往疫情情况推算第五波发展,低估感染数字,但不认同准备不足。被问到政府应否道歉,她说“无谓纠缠”、应向前看,但认同须要检讨。

政府在第五波疫情爆发时,坚守动态清零方针,做法备受批评。2022年1月中,有宠物店的仓鼠检测呈阳性,店员和顾客亦染疫,政府随即下令全港宠物店暂停营业,共2000只仓鼠和小型动物被扑杀,政府同时呼吁早期在宠物店购买仓鼠的市民将仓鼠交予当局杀死。有人到渔农署动物管理中心门外劝阻将仓鼠交出的市民,或接收被弃养的仓鼠,也有网民在社交平台成立救鼠群组。

在2月初,港人仍须遵守围封强检。由第五波疫情开始至3月20日,政府共采取250次围封强检,受检居民超过35万人,但只识别了2.3万宗初步阳性个案,占当时整体个案2%至3%。全港各区的检测站外大排长龙,排队人数逾千,长者、打工仔、小孩,无一幸免,有时甚至要在雨中露天等待。政府后来修订强检政策,改为派发快速测试套装。

2022年1月26日,葵涌邨一个穿上保护衣的工作人员把守夏葵楼的出入口。
2022年1月26日,葵涌邨一个穿上保护衣的工作人员把守夏葵楼的出入口。

香港出现过3次较明显的防疫物资和粮食抢购潮。在2020年初,香港迟迟不与内地封关,又有流传指中国厂房停工,将影响超级市场货物供应,尤其是厕纸。市民纷纷涌到超市囤货,购入大量厕纸、米和罐头等日常生活用品,货架空空如也。同时,口罩荒也令香港市民人心惶惶,有店舖坐地起价,一盒口罩卖几百港元;也曾有过万人在九龙湾冒着严寒排队超过10个小时轮候买口罩。随后有本地人开设香港厂房生产口罩,外地口罩供应亦慢慢增加,纾解了香港的口罩荒。

事隔两年,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林郑月娥宣布将进行全民强检,又有传闻指香港会实行禁足。一片恐慌下,新鲜蔬果、肉类、泡面等都被市民抢购一空,更有人买多个雪柜来囤货。而第3次的抢购潮则在中国大陆于2022年底放宽防疫措施后,香港人争相抢购药物寄给大陆亲友。

二、社会新常态:扩大官员权力、中国模式介入援港抗疫

在紧跟北京政府“动态清零”的大前提下,港府的防疫政策影响市民日常生活每一个细节。政府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香港法例第599章),订立至少10条新规例,包括到港人士强制检疫安排、餐饮业务限制、群组聚集、强制检测、疫苗使用等。

根据网媒《志》的统计,自2020年至2022年10月,政府以“先订立,后审议”立法程序(即先由行政长官与行政会议(行会)讨论,在修订刊宪及生效后,于随后的一次立法会会议席上提交省览),修改与防疫相关的附属条例共119次。

《志》亦发现,行政会议自疫情以来,不断赋权予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时任局长为陈肇始),可绕过行会讨论,因应疫情发展随时调整防疫措施,包括更改餐厅堂食时间、要求围封强检、更改美容院和卡拉OK等处所营业时间,及关闭相关处所安排等。

2022年2月,香港政府以疫情险峻为由,根据《紧急情况规例条例》刊宪,“提供法律基础”引入中国大陆支援人员,豁免相关人士、器材或项目许可、注册和申请等法定要求; 时任政务司司长李家超的权力扩大,可在“预防、抵御、阻延疾病传播,或治疗感染指明疾病的病人”的前提下,以书面方式给不符合香港注册、标准或规格的人士和项目批予豁免。本地医护界曾提出质疑,认为大陆医护未必熟悉香港医疗系统和临床实践,医疗质素难有保证,政府反之应从改善分流制度和善用本地人手着手,但意见不获理会。

2022年3月2日,特首林郑月娥与官员迎接满载 18 个集装箱医疗用品的火车抵达香港。
2022年3月2日,特首林郑月娥与官员迎接满载 18 个集装箱医疗用品的火车抵达香港。

2022年3月至5月,一共有391名来自25所大陆医疗机构的医护来港,他们有的被分配到亚博馆社区隔离设施工作,和本地医护一同照顾和治疗病人。

《Now新闻》记者在3月18日的疫情记者会上问到,一旦出现大陆医护出现医疗事故,投诉机制如何。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刘家献指病人可向病人联络部反映意见,而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则指市民应本着感谢的心。该记者的提问旋即受建制派猛烈狙击,称违反国安法。《Now新闻》随后发声明,对提问引起市民不满表示抱歉,又指“非常感谢中央和内地的无私支援。”

李家超在3月初亦行使《紧急法》授权,豁免落马洲河套区方舱医院工地范围的人员和物资免受本港法律限制,并建设临时桥梁连接深圳边境。而《明报》发现,在豁免生效时,临时桥已建起,接驳到香港。

“你们为香港创造了一个奇迹,为我们的抗疫工作注入了一枝强心针,亦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能力……今天是首战的胜利!”林郑月娥在2月28日青衣的方舱医院完工交付时向中国建筑集团致谢。

除了大陆医护到港和大陆援建的隔离设施,香港政府亦随着中国“特事特办”模式,在2月引用《紧急法》押后特首选举至4月,之后立法容许大陆实验师检测员来港协助检测,在3月时更直接聘请1000名大陆临时合约照顾员。

三、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证与“撕码超”

政府于2020年11月16日推出“安心出行”应用程式,让市民自愿记录进出不同场所和乘搭的士的时间。若用户和确诊者在相若时间到访同一地方,程式会向用户发出通知。若用户确诊,卫生防护中心可使用出行纪录作流行病学调查。但不少市民因担心泄露私隐和被监控而没有下载。

由2021年3月起,政府规定进入政府大楼或办公室须扫描安心出行,或登记姓名、联络电话等个人资料,规定随后扩展至餐厅等指定处所。同年11月,政府强制市民使用安心出行,不容许写字登记。“麻烦嘟一嘟安心出行”,成为了香港人的日常。

2022年12月13日,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新防疫安排:市民翌日起不需扫安心出行,并取消“黄码”安排。
2022年12月13日,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新防疫安排:市民翌日起不需扫安心出行,并取消“黄码”安排。

而为了提高接种率,政府在2022年2月推出疫苗通行证,分3个阶段推行,市民须在限期前接种共三剂疫苗,针卡才会持续有效。市民要随身携带针卡,在进入餐厅等“主动查核”处所前出示二维码纪录;商场、超市等“被动查核”处所不会主动查核市民针卡,但市民须使用安心出行。在措施生效前夕,指定处所纷纷在门外贴满多张安心出行二维码,务求显眼,其中青衣城商场的柱上,贴了一张2米高的巨型二维码海报。

不过,在2022年2月和3月疫情爆发时,安心出行一度停止发放感染风险通知。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指,因为确诊个案遍布全港,难以追踪,政府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与确诊者到访同一地方的人做检测,并称“不切实际,现阶段作用不大。”

新政府于2022年7月上场后,在9月实施“0+3”并配合红黄码,限制入境人士抵港后的活动。3个月后,随着中国大陆放弃动态清零,香港政府大幅度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证成为历史,《信报》有一则评论更形容李家超为“撕码超”。

四、这3年来,港府官员和议员说过甚么?

上届立法会议员蒋丽芸︰“高温蒸汽消毒可解燃眉之急。”

2020年1月疫情爆发初期,香港市面陷入口罩荒,市民到处张罗口罩和防疫用品。1月29日,时任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蒋丽芸在Facebook分享一段广州广播电视台影片,声称可将口罩以摄氏100度蒸焗10分钟后重用,“解燃眉之急”。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接受《立场新闻》查询,直斥言论“错到离晒谱、害死人”。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食物安全中心香港红十字会分别发文,呼吁市民勿误信谣言,指口罩沾湿后会影响效用,不可蒸过重用。网民纷纷在帖文下标记蒋丽芸。

不过,蒋丽芸未有放弃,发出新闻稿维护“蒸口罩”论,指“有头发边个想做癞痢”(有头发谁想有癞痢头),高温蒸汽是“没有办法中办法”。她在同年3月发布影片,引用台湾干蒸口罩实验结果,证明口罩结构未必被破坏;她又委托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测试蒸过的口罩,指过滤力未受大影响。但中心随后发声明,指报告只涉及提文的样本,只提供数据,没有作出结论。

林郑月娥︰“戴咗都要除返落嚟。”

口罩供不应求,对于公务员应否佩戴口罩,上届特首的见解亦引起关注。在2020年2月4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时,她未有佩戴口罩,表示要“省着用”。林郑月娥引进政府内部指引,指只有生病、前线工作须与市民频繁接触、在人多挤迫地方工作等的人员才须戴口罩。

若不符合这三大原则,她说,“我根本叫佢哋唔准戴,戴咗都要除返落嚟(我根本叫他们不准戴,戴了也要脱下来)。”

有前线公务员对言论表示费解,也有议员指口罩除下后反而会浪费。行政长官办公室其后发声明,指内部指引不适用于公务员自备的口罩,政府亦没有要求同事不可佩戴口罩。

2022年2月8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见传媒,公布最新一轮防疫抗疫基金内容。
2022年2月8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见传媒,公布最新一轮防疫抗疫基金内容。

林郑月娥︰“如果饮(喝)醉少少,会有更亲密行为……”

林郑月娥在2020年3月23日召开记者会,因应本地确诊数字上升并累积至300宗,宣布将立法修例,禁止全港约8600多间领有酒牌的食肆和酒吧售卖和供应酒类产品。她解释,“如果饮(喝)醉少少,就会有一些更亲密行为,令到交叉感染风险增加”。

建议引起酒吧业界哗然。香港酒吧业协会副主席钱隽永香港电台节目中,直指“好离谱,没有尊重业界”。他说,中国人文化是饮茶和high tea,质疑禁酒不能有效防疫,香港人能照样外出吃饭,加上香港人“好含蓄,不会随便‘揽揽锡锡’”。他估计,若措施落实,至少一半酒吧会结业。

行会成员如汤家骅、叶刘淑仪等亦反对措施,认为此举的原意是阻止公众聚集和病毒传播,但禁酒成效成疑,政府甚至或会面临法律挑战。4天后,政府宣布取消禁酒令。

陈肇始:“原来当我哋有咗全日禁堂食,都发现有好多人都仲要返工。”

政府在2020年7月底收紧社交距离措施,餐饮业务处全日禁止堂食,只准提供外卖,为期7日。被问到在街上吃饭是否犯法,以及户外工作的雇员在哪里用膳,时任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说,如果有办公室,市民可回办公室吃饭。“郊野公园食可不可以呢?我们没有限制,当然,你不要环境污染、周围丢饭盒等等。个人卫生都重要。”

司长的建议对打工仔没有帮助。措施生效日午饭时段,他们顶着闷热和雨水,捧着饭盒流连在大街小巷,公园、街边席地而坐,找个角落吃一顿安乐饭;有地盘工友蹲在工地吃饭,若工地不容许,他们便聚在天桥底和路边,有人要跪着在餐厅外吃饭,也有清洁工友被迫在垃圾站外用膳,狼狈且不人道。

民怨沸腾下,政府在两天后宣布取消禁堂食令,餐厅恢复日间堂食。

陈肇始其后接受有线访问,承认情况不理想,解释因为当时政府鼓励在家工作,也以为很多人在家工作,“但其实原来当我们有了全天禁堂食,都发现还有很多人要上班。”此话被批“离地”,反映高官不食民间烟火、不知道基层劳工没有在家工作这回事。

中环。
中环。

林郑月娥:“The people of Hong Kong may even have to feel my emotions.”

正值第五波疫情,时任特首林郑月娥在不同记者会上均没有戴口罩。她在2022年1月25日向传媒解释,自己是经深思熟虑,不是因不舒适而除口罩,也无关个人。她说,香港市民“须清楚听到行政长官说话,以及向大众传递的讯息”,甚至“感受她的情绪(The people of Hong Kong may even have to feel my emotions)”。她非常严肃,因为很担忧,而戴了口罩后市民会无法看到她的情绪。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接受访问时指,若林郑月娥核酸检测是阴性,而在场其他人都戴了口罩,感染风险很微。但他强调,专家或领袖要以身作则,而他自己就戴了两个口罩。

直到3月8日,林郑月娥出席记者会,宣布将每天亲自联同官员主持疫情记者会。她全程都戴上口罩,是逾大半年来的首次。她在3月9日记者会上指,政府高层新闻发布会将维持至“打赢疫战。”

“我相信大家都不想经常看到我,早一点看不见我,即是香港已经回复正常生活。”林郑月娥说道。

立法会议员何君尧︰与病毒共存“可以系违反国安法”

2022年1月29日,立法会议员何君尧接受《香港01》访问,称中国政策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推动“与病毒共存”的专家或违反国策和社会秩序,“可以系违反国安法。”

他又批评欧美国家“与病毒共存”,指任由病毒传播如同发起“生物战”,可依国际法“起诉”他们。

特区政府回复传媒查询,澄清纯意见讨论清零的有效性不涉及违反国安法,但重申动态清零是防疫抗疫和保护市民卫生安全的最有效方法。

疫情下的香港国际机场,一位穿了保护衣的市民。
疫情下的香港国际机场,一位穿了保护衣的市民。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与病毒共存,只会带我哋共赴黄泉,我们绝对唔可以学。”

卢宠茂未上任成为医务卫生局局长前,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前院长身份出席2022年2月一个论坛,表态反对香港与病毒共存。他主张香港要坚持动态清零,称与病毒共存是欧美国家合理化防疫政策失败的“好听口号。”“与病毒共存,只会带我哋(我们)共赴黄泉,我们绝对唔(不)可以学。”

他又指欧美国家Covid-19死亡率偏高,虽然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新加坡死亡率较低,但中国的动态清零还是较理想。

9月下旬,在单日确诊个案徘徊在3000至5000多宗的情况下,香港政府撤销抵港强制检疫,改为“0+3”,被问到是否违背“共赴黄泉”论,卢宠茂表示许多事情已经改变,香港疫苗率已大幅提升,医疗系统亦加强。但他称不可忽视逾9000宗的死亡个案,“你可以问吓𠮶 9000几人依家去咗边(你可以问一下那9000多人现在去了哪)?”

他又指,虽然明白不能彻底消灭这病毒,它会继续在社会存在,但政府抗疫不可“躺平”,目前情况不适合“0+0”。

不过,11月底,封控抗议潮席卷中国,北京随后发布“新十条”,撤销多项防疫限制,包括不采取临时封控,以及要求跨地区人员出示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香港政府紧随其后,在12月取消连串防抗措施,往“复常”方向迈进。

在宣布进入处所前免扫描安心出行程式后,卢宠茂呼吁市民不要删除程式,强调绝对不会将程式下架;他说,程式内有检测二维码,可供市民登记做核酸检测。在疫情记者会上,卢宠茂提及安心出行最近获得亚太科技的创新奖,“对抗疫绝对有它的贡献。”

两星期后,政府再度放宽措施,疫苗通行证亦被取消。卢宠茂再被问及是否可以删除安心出行时表示,很多人手机都有无数的手机程式,很多人连自己有甚么程式也不清楚,安心出行还有一些功能,若市民觉得有用可保留,不喜欢想取消的话,“我们没有任何反对。”

五、官员下台

全国人大代表洪为民在第五波疫情期间办生日会,也引起社会极大回响,甚至惊动官场。2022年1月3日,洪为民在湾仔一间餐厅举办生日派对,有170人出席,包括时任民政事务局局长徐英伟、时任警务处处长萧泽颐、时任入境处长区嘉宏等10位官员、多名政治助理,以及何君尧、容海恩等建制派立法会议员。其后有人确诊,全部参加者被送往隔离。

派对发生在防疫措疫收紧前,而餐厅是“D类”食肆,可容纳240人。可是,政策列明食客在非进食时,须戴上口罩,而网上流传一张洪为民在与女客人唱歌的照片,相中人都没有戴口罩。

林郑月娥在记者会上点名批评徐英伟,对他感到失望,他其后引咎辞职,在2月离任,是事件中唯一请辞的高官, 另外两名高官遭口头警告。食环署共向6人发出7张告票,涉及没有使用安心出行和违反口罩规定,厂商会青年委员会名誉主席王诗雅因确诊后隐瞒行踪和提供虚假资料被控8项传票。

洪为民(左)和参加者在派对举行期间均没戴口罩。
洪为民(左)和参加者在派对举行期间均没戴口罩。

值得留意的是,这是区嘉宏第二次卷入饭局风波。2021年7月,区嘉宏、保安局副局长区志光和海关关长邓以海被揭发,在3月出席一个9人豪华饭局,出席者包括恒大高层陈奋和一名女子,该女子在饭局后一天报案,指控该高层在饭局当晚企图强奸。3位局长因违反限聚令被发告票,而政府从未交代当日饭局的详情。林郑月娥回应事件时,称官员“敏感度不足和疏忽”,事件该告一段落,又指3人不知道菜式豪华,“不可以说见到有鲍鱼就起身离开。”

六、因疫情之名,被噤声的公民社会

2020年1月爆发第一波Covid-19疫情,为2019的反修例示威画上休止符。

往后3年,警方多次以防疫为由,拒绝民间团体举办游行集会,包括具标志性的六四集会和七一大游行,公民社会失去走上街头表达政治诉求的自由。

2020年,六四31周年前夕,在8人限聚令下,警方对支联会的六四集会申请发出反对通知书,指有理由相信集会会增加传播风险,对市民健康和生命构成重大威胁。这是自1990年以来,维园六四集会首次不获批。民主派政党民协申请6月4日在深水埗举行烛光晚会,同样被拒。

不过,截至2020年6月4日,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录得共1100宗确诊个宗;而6月4日录得本地个案只有1宗。

当日,逾万人不理会警方反对,手持烛光进入维园悼念和叫喊口号。律政司
其后控告多名支联会常委和泛民主派人士共26人,涉煽惑他人参与未经批准集结、举行或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等罪名。除了已离港的罗冠聪及张昆阳,各被告全部被定罪,刑期4个月至14个月不等︰黎智英被判监13个月;支联会前主席李卓人被判监14个月,前副主席何俊仁被判10个月,三人刑期与其他非法集结案的刑期同期执行;副主席邹幸彤和秘书蔡耀昌各被判1年; 黄之锋、岑敖晖各被判监10个月。

2021年,警方再以防疫为由禁止六四集会。邹幸彤在社交网站和《明报》发文,内容被指呼吁民众参与六四集会。6月4日清晨,邹幸彤涉煽动他人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被捕,是案中唯一被告,最终被判囚15个月,其中10个月与2020年六四集会12个月刑期分期执行。两宗案件总刑期为22个月。

邹幸彤不服上诉,高院在2022年12月裁定她上诉得直,获撤销定罪及刑期。法官提到,支联会表示愿意遵守警方的合理要求,但警方只作出质疑,没有主动提出条件措施;证据亦显示,警方是在作出决定后,才索取专家报告,报告也只是不建议举办须除口罩进食的聚集,而非所有集会。

“结论写在墙上,政权就是要消灭所有反对的声音,而六四的烛光集会是它达到这个目的上,必须要盖熄的其中一个行动,疫情也好、公安条例也好,只不过是方便的借口。”邹幸彤在庭上自辩时说道。

2022年6月4日,六四33周年,是香港维园没有合法集会的第3年,亦是首次无人申请举办集会。戴上印有交叉的口罩的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在铜锣湾进行默站,数分钟后即被警察要求离开。
2022年6月4日,六四33周年,是香港维园没有合法集会的第3年,亦是首次无人申请举办集会。戴上印有交叉的口罩的社民连主席陈宝莹在铜锣湾进行默站,数分钟后即被警察要求离开。

2022年,随着支联会在2021年9月通过解散,再没团体申请举办维园六四集会,市民亦无法再在维园举起悼念的烛光。

由1997年开始、每年风雨不改的七一大游行亦难逃同一命运。2020年,警方以疫情、限聚令和公共秩序为由,反对民间人权阵线举办七一游行,并驳回上诉。民阵副召集人陈皓桓、立法会议员朱凯廸、胡志伟、社民连成员梁国雄等以个人名义发起游行反对国安法,大批市民走上街头,高叫“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和“香港独立”口号。当日警方共拘捕370人,10人涉嫌违反国安法,其余被捕人涉非法集结、公众地方行为不检等罪名。

其后,陈皓桓、朱凯廸、胡志伟、梁国雄、社民连成员曾健成、立法会议员徐子见等8人,涉明知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或举行未经批准集结等罪成,各人被判囚6至15个月。

民阵在2021年没有申办游行,同年8月宣布解散。民间团体及民主派政党天水连线、社民连和守护大屿山联盟尝试申请七一游行,惟再度被警方以防疫为由拒绝。

《明报》在2022年6月向警方取得的数字显示,自1997年主权移交直到2019年,公众活动获批不反对通知书的百分比每年达95%或以上。2020年的百分比大跌至67%;2021年更跌至11%,在9宗公众活动申请中,只有1宗获批不反对通知书。

2020年,社民连黄浩铭、吴文远、梁国雄,和工党郭永健、李卓人等8人在五一劳动节,以4人一组游行,促政府设立失业援助金,被警方票控违反限聚令,早前被判囚14天,缓刑18个月。他们向高等法院申请上诉遭驳回,其中7人再向高院上诉至终审法院,上诉许可最终被拒。

2021年10月1日中国国庆日,在4人限聚令下,有亲中团体共十多人在尖沙咀载歌载舞,未有受阻挠,警方执法被指是双重标准。

七、经济低迷,失业率至2004年来最高

香港长期坚持中国大陆“动态清零”方针,以封关、勒令指定处所被停业或限制营业时间等严苛政策控制疫情,换来旅游业、零售等重创的代价。

虽然政府推出“保就业”计划,为雇主提供工资补贴,协助他们保留雇员,但2020年4月至12月的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达6%以上,与2004年相若。之后12月至2021年2月失业经季节性调节后为7.2%,是自2003年沙士后新高。

本地生产总值亦随疫情发展波动,在2020年首两季急跌至-9%,其后在2021年回升至8%至4.7%,第五波疫情时再回落。

八、严厉防疫政策致人才流失

香港追不及世界复苏开关的步伐,防疫政策不但对市民造成困扰,也赶走海外人才。港府在3年来曾多次调整入境检疫政策,隔离期最长为21天,完成隔离后也要完成强制检测。Facebook上有人发起香港隔离人士群组,互相支持渡过检疫期和协助有需要的人寻觅防疫酒店,成员达9万人。

2021年11月,时任香港美国商会会长早泰娜请辞,因无法一边说服香港政府放宽检疫规定,一边如“傀儡”遵守入境隔离3星期的安排。同月,美国联邦快递(FedEx)因香港检疫安排关闭香港机组人员机地。多个商会进行的调查发现,香港的旅行限制影响企业在港的计划,也引起外国员工离港潮。

统计处资料显示,境外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地区总部、地区辨事处和当地辨事处总数从2021年的9049间跌至2022年的8978间。随着美国驻港地区总部数目减少14间,中国大陆的公司在港设地区总部在2022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榜首。

李家超在上任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抢人才”、“抢企业”措施,包括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配额限制和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港府于12月底设立“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截至1月4日早上,“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收到2600宗申请,并批出1400宗申请。

至于平台介绍香港的“工作机会”时,则转介到政府网上人力资源资讯平台,内里提供的工作资讯,来自香港人耳熟能详的商业人力资源平台如“Recruit”、“cpjobs”、“CTgoodjobs”、“JOBMARKET”等。

对于“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政府在2020年将年度配额由1000增至2000个,批获名额的申请人从2019年的874人增加一倍至2020年的1700多人。虽然政府在2020年再将配额提高至4000个,但2020至2021年间获批申请人只录得300多人增长,而且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来自其他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申请人数目亦只是轻微上升。

香港在11月首次举办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出席者不受黄码限制,可到食肆进食,峰会期间亦无须戴口罩。李家超在致词时称香港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回复正常的舞台”,呼吁企业和投资者“把握先机,莫追落后(Go for it. Get in front, not behind)。”

九、抗疫的钱花在哪?

3年来,政府一共推出六轮防疫抗疫基金,支援防疫前线、雇主、雇员、社福需要等,最高金额为第二轮的1375亿港元。而防疫抗疫基金督导委员会也会按需要和实际情况批出其他项目。

首次超过900亿的保就业计划属于第二轮的防疫抗疫基金,其后林郑月饿在2022年宣布再推出保就业,额外向立法会申请为基金额外注资430亿元,并获得拨款,两次计划合计共1330亿。

若只计算该六轮防疫抗疫基金,根据端传媒整合,政府向受疫情影响企业或个人的支援占最多,超过1000亿,受惠单位包括健身中心、美容院、麻将、天九等因疫情曾被禁止营业的处所,也有向旅游业和跨境司机等的补助。

然而,与前线防疫抗疫相关的项目却缺乏补助,拨款金额最大一次是第一轮防疫抗疫基金予医管局的47亿港元,当中25亿港元用作抗疫人员的人手开支,15亿港元用于增购个人防护装备。除了防疫抗疫基金外,政府亦额外向医管局额外拨款,截至2022年2月,额外拨款有百亿多港元。

十、通关前夕

近半年来,多名港府官员和立法会议员相继染疫,包括李家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其中警务处处长萧泽颐更是在3个月内二度确诊。政府在2022年12月28日宣布,因应取消界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公布高层官员以及他们其办公室人员的感染情况。

而大陆自放宽防疫措施,确诊个案激增,有香港人抢购药物,寄往大陆给亲友,加上香港确诊个案单日持续过万,不少药房和护理连锁店缺货。

2023年1月4日,香港铜锣湾一家药房。
2023年1月4日,香港铜锣湾一家药房。

复必泰和科兴疫苗在2022年12月获注册为香港药剂制品,药物制造商可直接向私家医护人员销售和供应疫苗,复星医药随即宣布大陆人可赴港自费接种复必泰二价疫苗。在小红书和微信等中国大陆社交平台,流传着不少到港免费打针攻略。

卢宠茂强调,医管局的医疗服务和药物优先提供予本地市民,非港人不能使用确诊者指定诊症和遥距诊症,若要使用公立医院急症室和购买口服药,则要自费。他又指,本地居民同样优先接种疫苗复必泰二价疫苗及儿童配方,非港人需要逗留至少30日才可接种作加强剂。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12月14日宣布,因无法掌握实际不再公布无症状确诊者人数。世界各地多个国家陆续对从大陆入境人士实施限制,包括提供检测阴性证明和入境后进行检测。香港亦受牵连,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韩国和印度等,均规定从香港来的旅客须在登机前提供检测阴性证明。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已去信相关国家的驻港总领事,希望他们可以重新考虑,检视并撤销限制。

读者评论 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咁係今日的我定昨日的我犯國安法?

  2. Just a flu, 不做口罩病夫

  3. 真失望,香港越来越中国

  4. 第一個圖表的年份是不是寫錯了

    1. 謝謝讀者提醒,已修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