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復常」在即,你還記得香港人是如何熬過三年疫情嗎?

中國爆疫,但兩地通關在即,勾起香港人對於爆疫的恐懼。端傳媒回顧過去三年,有關香港爆疫的種種。
2022年12月8日,香港,仍戴著口罩的市民在街上走過。

【編者按】港府一直緊跟北京政府防疫路線。香港曾經歷逾兩年半的「動態清零」,在中國大陸發生封控抗議潮後,北京政府放寬防疫安排,香港亦跟隨之,即使近日香港錄得單日確診人數屢屢過萬,對外對內的防疫措施亦幾近「壽終正寢」。

2022年初,端傳媒製作「香港疫情大爆發」專題,報導關於香港第五波疫情下受苦市民的困境。中港兩地最快在2023年1月8日通關,端傳媒將刊登一系列有關通關專題的報導,一窺中、港、澳三地在通關前後的實況。此為系列報導第一篇,以數據及資料回顧過去3年,香港人是如何渡過(或熬過)疫情歲月。

香港第一波Covid-19疫情在2020年初爆發,這3年間,港人見證了政府換屆,經歷了朝夕令改的防疫措施和入境安排,和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這城市每天上演着一幕幕荒誕、徬徨、痛心的畫面。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12月宣布,取消安心出行和入境的黃碼限制。近兩個星期後,再進一步解除限聚令、疫苗通行證、入境強制核酸檢測等措施,以及不再界定密切接觸者。眾多防疫措施之中,只剩下口罩令和學童每日上學前快速測試要求。

李家超在12月中到北京述職,稱中國大陸同意「有序全面通關」。綜合香港傳媒報導,通關最快在1月8日落實,首階段配額暫定5萬個,開放口岸為福田、深圳灣和文錦渡。

「復常」在即,端傳媒整理3年來一些與疫情有關的片段,回顧香港人在Covid-19下經歷了甚麼。

一、感染、死亡︰觸目驚心的第五波疫情

截至2023年1月4日,香港累計錄得2701833宗確診個案,總死亡人數為12081人。早在2022年3月,香港大學醫學院在香港第五波疫情期間曾估算,香港已有440萬人染疫,佔人口六成。

時間回到2020年,香港爆發第一至第四波疫情,醫護罷工要求封關、港府及後祭出嚴厲的社交距離措施、入境及檢疫政策,把確診者及緊密接觸者隔離,令香港的確診個案徘徊低位,連續多個星期錄得零星本地個案,甚至「清零」。時至2021年5月、第四波疫情尾聲,香港的確診個案有1萬多人,死亡個案2百多人;2021年下半年,香港疫情也相對平靜。

惟至2022年2月,變種病毒Omicron傳入香港,將確診數字推上頂峰,單日確診個案在2月25日首次破萬。衞生署在3月初成立網上申報系統平台,讓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的患者自行申報,申報人士被直接被視作陽性個案,無須再作核酸核測確認。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當時的數據顯示,香港於2022年3月3日單日確診個案總數為76991,是疫情之來的最高位;核酸測試當中,本地個案佔逾5.6萬宗,自行申報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為2萬多宗。

疫情亦在安老院舍、殘疾人士院舍大規模爆發:2022年1月至5月,全港67%院友、即52775人染疫,當中共4996人離世。政府在2月中向院舍發出原地檢疫或隔離指引,要院舍負上照顧染疫院友的責任。但面對資源緊絀、空間不足、員工染疫倒下,院舍尤如人間煉獄。即使到了醫院,因急症室爆滿,染疫長者卧在病床,在寒冬下被置於醫院外的露天隔離區內等候;緊急服務崩潰,救護車召達時間延長,也有人等不及送往醫院便去世。

根據華爾街日報計算,香港Covid-19死亡率在3月初一度成為全球最高,每百萬人口有25.5人死亡,是同一時期美國的5倍多。死亡人數飆升,殮房不勝負荷,曾有遺體被放置在急症室內,與生者共處一室;醫院外,貨櫃改裝成的冷凍櫃,成為臨時停屍間,但環境惡劣,一度傳出有「屍疊屍」的情況;加上遺體在室溫存放了一段時間,早已腐爛並發出屍臭。

殯儀業亦受到衝擊,屍體滯留,有殯儀館拒絕為染疫死者處理後事;深圳封城,棺木無法送到香港,曾出現短缺,在兩、三天內用完。

2022年3月9日,醫院及公眾殮房出現遺體爆滿的情況,當局在大圍寶福紀念館旁增設多個冷凍貨櫃,暫時存放遺體。
2022年3月9日,醫院及公眾殮房出現遺體爆滿的情況,當局在大圍寶福紀念館旁增設多個冷凍貨櫃,暫時存放遺體。

截至2023年1月4日,香港第五波Covid-19的死亡人數為11868,當中1958人是70至79歲或以上長者,8328人為80歲或以上。

上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解釋,長者死亡率高的唯一原因是接種率低,是全港的不幸。翻查資料,2022年1月初,香港80歲或以上長者的疫苗接種率只有約23%。香港浸會大學在2021年9月曾就打針意願訪問3千多名市民,其中4百多人是70歲或以上,受訪者主要認為自己身體差和有長期病、年紀大或擔心疫苗安全性,而沒有接種疫苗。

在2022年3月一次港府抗疫記者會上,林鄭月娥被問到誰人要為死亡率問責或道歉,她沒有正面回答,只向死者家人致深切慰問。她又指,Omicron爆發流入社區非「人為上的錯誤」,「 是在公共衞生危機中有時無法完全避免的因素」。

時任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在卸任後接受《明報》訪問時承認,政府以過往疫情情況推算第五波發展,低估感染數字,但不認同準備不足。被問到政府應否道歉,她說「無謂糾纏」、應向前看,但認同須要檢討。

政府在第五波疫情爆發時,堅守動態清零方針,做法備受批評。2022年1月中,有寵物店的倉鼠檢測呈陽性,店員和顧客亦染疫,政府隨即下令全港寵物店暫停營業,共2000隻倉鼠和小型動物被撲殺,政府同時呼籲早期在寵物店購買倉鼠的市民將倉鼠交予當局殺死。有人到漁農署動物管理中心門外勸阻將倉鼠交出的市民,或接收被棄養的倉鼠,也有網民在社交平台成立救鼠群組。

在2月初,港人仍須遵守圍封強檢。由第五波疫情開始至3月20日,政府共採取250次圍封強檢,受檢居民超過35萬人,但只識別了2.3萬宗初步陽性個案,佔當時整體個案2%至3%。全港各區的檢測站外大排長龍,排隊人數逾千,長者、打工仔、小孩,無一倖免,有時甚至要在雨中露天等待。政府後來修訂強檢政策,改為派發快速測試套裝。

2022年1月26日,葵涌邨一個穿上保護衣的工作人員把守夏葵樓的出入口。
2022年1月26日,葵涌邨一個穿上保護衣的工作人員把守夏葵樓的出入口。

香港出現過3次較明顯的防疫物資和糧食搶購潮。在2020年初,香港遲遲不與內地封關,又有流傳指中國廠房停工,將影響超級市場貨物供應,尤其是廁紙。市民紛紛湧到超市囤貨,購入大量廁紙、米和罐頭等日常生活用品,貨架空空如也。同時,口罩荒也令香港市民人心惶惶,有店舖坐地起價,一盒口罩賣幾百港元;也曾有過萬人在九龍灣冒着嚴寒排隊超過10個小時輪候買口罩。隨後有本地人開設香港廠房生產口罩,外地口罩供應亦慢慢增加,紓解了香港的口罩荒。

事隔兩年,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林鄭月娥宣佈將進行全民強檢,又有傳聞指香港會實行禁足。一片恐慌下,新鮮蔬果、肉類、泡麵等都被市民搶購一空,更有人買多個雪櫃來囤貨。而第3次的搶購潮則在中國大陸於2022年底放寬防疫措施後,香港人爭相搶購藥物寄給大陸親友。

二、社會新常態:擴大官員權力、中國模式介入援港抗疫

在緊跟北京政府「動態清零」的大前提下,港府的防疫政策影響市民日常生活每一個細節。政府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香港法例第599章),訂立至少10條新規例,包括到港人士強制檢疫安排、餐飲業務限制、羣組聚集、強制檢測、疫苗使用等。

根據網媒《誌》的統計,自2020年至2022年10月,政府以「先訂立,後審議」立法程序(即先由行政長官與行政會議(行會)討論,在修訂刊憲及生效後,於隨後的一次立法會會議席上提交省覽),修改與防疫相關的附屬條例共119次。

《誌》亦發現,行政會議自疫情以來,不斷賦權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時任局長為陳肇始),可繞過行會討論,因應疫情發展隨時調整防疫措施,包括更改餐廳堂食時間、要求圍封強檢、更改美容院和卡拉OK等處所營業時間,及關閉相關處所安排等。

2022年2月,香港政府以疫情險峻為由,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刊憲,「提供法律基礎」引入中國大陸支援人員,豁免相關人士、器材或項目許可、註冊和申請等法定要求; 時任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的權力擴大,可在「預防、抵禦、阻延疾病傳播,或治療感染指明疾病的病人」的前提下,以書面方式給不符合香港註冊、標準或規格的人士和項目批予豁免。本地醫護界曾提出質疑,認為大陸醫護未必熟悉香港醫療系統和臨床實踐,醫療質素難有保證,政府反之應從改善分流制度和善用本地人手着手,但意見不獲理會。

2022年3月2日,特首林鄭月娥與官員迎接滿載 18 個集裝箱醫療用品的火車抵達香港。
2022年3月2日,特首林鄭月娥與官員迎接滿載 18 個集裝箱醫療用品的火車抵達香港。

2022年3月至5月,一共有391名來自25所大陸醫療機構的醫護來港,他們有的被分配到亞博館社區隔離設施工作,和本地醫護一同照顧和治療病人。

《Now新聞》記者在3月18日的疫情記者會上問到,一旦出現大陸醫護出現醫療事故,投訴機制如何。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指病人可向病人聯絡部反映意見,而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則指市民應本着感謝的心。該記者的提問旋即受建制派猛烈狙擊,稱違反國安法。《Now新聞》隨後發聲明,對提問引起市民不滿表示抱歉,又指「非常感謝中央和內地的無私支援。」

李家超在3月初亦行使《緊急法》授權,豁免落馬洲河套區方艙醫院工地範圍的人員和物資免受本港法律限制,並建設臨時橋樑連接深圳邊境。而《明報》發現,在豁免生效時,臨時橋已建起,接駁到香港。

「你們為香港創造了一個奇蹟,為我們的抗疫工作注入了一枝強心針,亦為我們展示了中國的能力......今天是首戰的勝利!」林鄭月娥在2月28日青衣的方艙醫院完工交付時向中國建築集團致謝。

除了大陸醫護到港和大陸援建的隔離設施,香港政府亦隨着中國「特事特辦」模式,在2月引用《緊急法》押後特首選舉至4月,之後立法容許大陸實驗師檢測員來港協助檢測,在3月時更直接聘請1000名大陸臨時合約照顧員。

三、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與「撕碼超」

政府於2020年11月16日推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讓市民自願記錄進出不同場所和乘搭的士的時間。若用戶和確診者在相若時間到訪同一地方,程式會向用戶發出通知。若用戶確診,衞生防護中心可使用出行紀錄作流行病學調查。但不少市民因擔心洩露私隱和被監控而沒有下載。

由2021年3月起,政府規定進入政府大樓或辦公室須掃描安心出行,或登記姓名、聯絡電話等個人資料,規定隨後擴展至餐廳等指定處所。同年11月,政府強制市民使用安心出行,不容許寫字登記。「麻煩嘟一嘟安心出行」,成為了香港人的日常。

2022年12月13日,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宣佈新防疫安排:市民翌日起不需掃安心出行,並取消「黃碼」安排。
2022年12月13日,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宣佈新防疫安排:市民翌日起不需掃安心出行,並取消「黃碼」安排。

而為了提高接種率,政府在2022年2月推出疫苗通行證,分3個階段推行,市民須在限期前接種共三劑疫苗,針卡才會持續有效。市民要隨身攜帶針卡,在進入餐廳等「主動查核」處所前出示二維碼紀錄;商場、超市等「被動查核」處所不會主動查核市民針卡,但市民須使用安心出行。在措施生效前夕,指定處所紛紛在門外貼滿多張安心出行二維碼,務求顯眼,其中青衣城商場的柱上,貼了一張2米高的巨型二維碼海報。

不過,在2022年2月和3月疫情爆發時,安心出行一度停止發放感染風險通知。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指,因為確診個案遍佈全港,難以追蹤,政府也不可能要求所有與確診者到訪同一地方的人做檢測,並稱「不切實際,現階段作用不大。」

新政府於2022年7月上場後,在9月實施「0+3」並配合紅黃碼,限制入境人士抵港後的活動。3個月後,隨着中國大陸放棄動態清零,香港政府大幅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成為歷史,《信報》有一則評論更形容李家超為「撕碼超」。

四、這3年來,港府官員和議員說過甚麼?

上屆立法會議員蔣麗芸︰「高溫蒸汽消毒可解燃眉之急。」

2020年1月疫情爆發初期,香港市面陷入口罩荒,市民到處張羅口罩和防疫用品。1月29日,時任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在Facebook分享一段廣州廣播電視台影片,聲稱可將口罩以攝氏100度蒸焗10分鐘後重用,「解燃眉之急」。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接受《立場新聞》查詢,直斥言論「錯到離晒譜、害死人」。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食物安全中心香港紅十字會分別發文,呼籲市民勿誤信謠言,指口罩沾濕後會影響效用,不可蒸過重用。網民紛紛在帖文下標記蔣麗芸。

不過,蔣麗芸未有放棄,發出新聞稿維護「蒸口罩」論,指「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有頭髮誰想有癩痢頭),高溫蒸汽是「沒有辦法中辦法」。她在同年3月發布影片,引用台灣乾蒸口罩實驗結果,證明口罩結構未必被破壞;她又委托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測試蒸過的口罩,指過濾力未受大影響。但中心隨後發聲明,指報告只涉及提文的樣本,只提供數據,沒有作出結論。

林鄭月娥︰「戴咗都要除返落嚟。」

口罩供不應求,對於公務員應否佩戴口罩,上屆特首的見解亦引起關注。在2020年2月4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她未有佩戴口罩,表示要「省着用」。林鄭月娥引進政府內部指引,指只有生病、前線工作須與市民頻繁接觸、在人多擠迫地方工作等的人員才須戴口罩。

若不符合這三大原則,她說,「我根本叫佢哋唔准戴,戴咗都要除返落嚟(我根本叫他們不准戴,戴了也要脫下來)。」

有前線公務員對言論表示費解,也有議員指口罩除下後反而會浪費。行政長官辦公室其後發聲明,指內部指引不適用於公務員自備的口罩,政府亦沒有要求同事不可佩戴口罩。

2022年2月8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見傳媒,公布最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內容。
2022年2月8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見傳媒,公布最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內容。

林鄭月娥︰「如果飲(喝)醉少少,會有更親密行為......」

林鄭月娥在2020年3月23日召開記者會,因應本地確診數字上升並累積至300宗,宣布將立法修例,禁止全港約8600多間領有酒牌的食肆和酒吧售賣和供應酒類產品。她解釋,「如果飲(喝)醉少少,就會有一些更親密行為,令到交叉感染風險增加」。

建議引起酒吧業界譁然。香港酒吧業協會副主席錢雋永香港電台節目中,直指「好離譜,沒有尊重業界」。他說,中國人文化是飲茶和high tea,質疑禁酒不能有效防疫,香港人能照樣外出吃飯,加上香港人「好含蓄,不會隨便『攬攬錫錫』」。他估計,若措施落實,至少一半酒吧會結業。

行會成員如湯家驊、葉劉淑儀等亦反對措施,認為此舉的原意是阻止公眾聚集和病毒傳播,但禁酒成效成疑,政府甚至或會面臨法律挑戰。4天後,政府宣布取消禁酒令。

陳肇始:「原來當我哋有咗全日禁堂食,都發現有好多人都仲要返工。」

政府在2020年7月底收緊社交距離措施,餐飲業務處全日禁止堂食,只准提供外賣,為期7日。被問到在街上吃飯是否犯法,以及戶外工作的僱員在哪裏用膳,時任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說,如果有辦公室,市民可回辦公室吃飯。「郊野公園食可不可以呢?我們沒有限制,當然,你不要環境污染、周圍丟飯盒等等。個人衞生都重要。」

司長的建議對打工仔沒有幫助。措施生效日午飯時段,他們頂着悶熱和雨水,捧着飯盒流連在大街小巷,公園、街邊席地而坐,找個角落吃一頓安樂飯;有地盤工友蹲在工地吃飯,若工地不容許,他們便聚在天橋底和路邊,有人要跪着在餐廳外吃飯,也有清潔工友被迫在垃圾站外用膳,狼狽且不人道。

民怨沸騰下,政府在兩天後宣布取消禁堂食令,餐廳恢復日間堂食。

陳肇始其後接受有線訪問,承認情況不理想,解釋因為當時政府鼓勵在家工作,也以為很多人在家工作,「但其實原來當我們有了全天禁堂食,都發現還有很多人要上班。」此話被批「離地」,反映高官不食民間煙火、不知道基層勞工沒有在家工作這回事。

中環。
中環。

林鄭月娥:「The people of Hong Kong may even have to feel my emotions.」

正值第五波疫情,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在不同記者會上均沒有戴口罩。她在2022年1月25日向傳媒解釋,自己是經深思熟慮,不是因不舒適而除口罩,也無關個人。她說,香港市民「須清楚聽到行政長官說話,以及向大眾傳遞的訊息」,甚至「感受她的情緒(The people of Hong Kong may even have to feel my emotions)」。她非常嚴肅,因為很擔憂,而戴了口罩後市民會無法看到她的情緒。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訪問時指,若林鄭月娥核酸檢測是陰性,而在場其他人都戴了口罩,感染風險很微。但他強調,專家或領袖要以身作則,而他自己就戴了兩個口罩。

直到3月8日,林鄭月娥出席記者會,宣布將每天親自聯同官員主持疫情記者會。她全程都戴上口罩,是逾大半年來的首次。她在3月9日記者會上指,政府高層新聞發布會將維持至「打贏疫戰。」

「我相信大家都不想經常看到我,早一點看不見我,即是香港已經回復正常生活。」林鄭月娥說道。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與病毒共存「可以係違反國安法」

2022年1月29日,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接受《香港01》訪問,稱中國政策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推動「與病毒共存」的專家或違反國策和社會秩序,「可以係違反國安法。」

他又批評歐美國家「與病毒共存」,指任由病毒傳播如同發起「生物戰」,可依國際法「起訴」他們。

特區政府回覆傳媒查詢,澄清純意見討論清零的有效性不涉及違反國安法,但重申動態清零是防疫抗疫和保護市民衞生安全的最有效方法。

疫情下的香港國際機場,一位穿了保護衣的市民。
疫情下的香港國際機場,一位穿了保護衣的市民。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與病毒共存,只會帶我哋共赴黃泉,我們絕對唔可以學。」

盧寵茂未上任成為醫務衞生局局長前,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前院長身份出席2022年2月一個論壇,表態反對香港與病毒共存。他主張香港要堅持動態清零,稱與病毒共存是歐美國家合理化防疫政策失敗的「好聽口號。」「與病毒共存,只會帶我哋(我們)共赴黃泉,我們絕對唔(不)可以學。」

他又指歐美國家Covid-19死亡率偏高,雖然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新加坡死亡率較低,但中國的動態清零還是較理想。

9月下旬,在單日確診個案徘徊在3000至5000多宗的情況下,香港政府撤銷抵港強制檢疫,改為「0+3」,被問到是否違背「共赴黃泉」論,盧寵茂表示許多事情已經改變,香港疫苗率已大幅提升,醫療系統亦加強。但他稱不可忽視逾9000宗的死亡個案,「你可以問吓嗰 9000幾人依家去咗邊(你可以問一下那9000多人現在去了哪)?」

他又指,雖然明白不能徹底消滅這病毒,它會繼續在社會存在,但政府抗疫不可「躺平」,目前情況不適合「0+0」。

不過,11月底,封控抗議潮席捲中國,北京隨後發佈「新十條」,撤銷多項防疫限制,包括不採取臨時封控,以及要求跨地區人員出示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香港政府緊隨其後,在12月取消連串防抗措施,往「復常」方向邁進。

在宣布進入處所前免掃描安心出行程式後,盧寵茂呼籲市民不要刪除程式,強調絕對不會將程式下架;他說,程式內有檢測二維碼,可供市民登記做核酸檢測。在疫情記者會上,盧寵茂提及安心出行最近獲得亞太科技的創新獎,「對抗疫絕對有它的貢獻。」

兩星期後,政府再度放寬措施,疫苗通行證亦被取消。盧寵茂再被問及是否可以刪除安心出行時表示,很多人手機都有無數的手機程式,很多人連自己有甚麼程式也不清楚,安心出行還有一些功能,若市民覺得有用可保留,不喜歡想取消的話,「我們沒有任何反對。」

五、官員下台

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在第五波疫情期間辦生日會,也引起社會極大迴響,甚至驚動官場。2022年1月3日,洪為民在灣仔一間餐廳舉辦生日派對,有170人出席,包括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時任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時任入境處長區嘉宏等10位官員、多名政治助理,以及何君堯、容海恩等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其後有人確診,全部參加者被送往隔離。

派對發生在防疫措疫收緊前,而餐廳是「D類」食肆,可容納240人。可是,政策列明食客在非進食時,須戴上口罩,而網上流傳一張洪為民在與女客人唱歌的照片,相中人都沒有戴口罩。

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點名批評徐英偉,對他感到失望,他其後引咎辭職,在2月離任,是事件中唯一請辭的高官, 另外兩名高官遭口頭警告。食環署共向6人發出7張告票,涉及沒有使用安心出行和違反口罩規定,廠商會青年委員會名譽主席王詩雅因確診後隱瞞行蹤和提供虛假資料被控8項傳票。

洪為民(左)和參加者在派對舉行期間均沒戴口罩。
洪為民(左)和參加者在派對舉行期間均沒戴口罩。

值得留意的是,這是區嘉宏第二次捲入飯局風波。2021年7月,區嘉宏、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和海關關長鄧以海被揭發,在3月出席一個9人豪華飯局,出席者包括恆大高層陳奮和一名女子,該女子在飯局後一天報案,指控該高層在飯局當晚企圖強姦。3位局長因違反限聚令被發告票,而政府從未交代當日飯局的詳情。林鄭月娥回應事件時,稱官員「敏感度不足和疏忽」,事件該告一段落,又指3人不知道菜式豪華,「不可以說見到有鮑魚就起身離開。」

六、因疫情之名,被噤聲的公民社會

2020年1月爆發第一波Covid-19疫情,為2019的反修例示威畫上休止符。

往後3年,警方多次以防疫為由,拒絕民間團體舉辦遊行集會,包括具標誌性的六四集會和七一大遊行,公民社會失去走上街頭表達政治訴求的自由。

2020年,六四31週年前夕,在8人限聚令下,警方對支聯會的六四集會申請發出反對通知書,指有理由相信集會會增加傳播風險,對市民健康和生命構成重大威脅。這是自1990年以來,維園六四集會首次不獲批。民主派政黨民協申請6月4日在深水埗舉行燭光晚會,同樣被拒。

不過,截至2020年6月4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錄得共1100宗確診個宗;而6月4日錄得本地個案只有1宗。

當日,逾萬人不理會警方反對,手持燭光進入維園悼念和叫喊口號。律政司
其後控告多名支聯會常委和泛民主派人士共26人,涉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舉行或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罪名。除了已離港的羅冠聰及張崑陽,各被告全部被定罪,刑期4個月至14個月不等︰黎智英被判監13個月;支聯會前主席李卓人被判監14個月,前副主席何俊仁被判10個月,三人刑期與其他非法集結案的刑期同期執行;副主席鄒幸彤和秘書蔡耀昌各被判1年; 黃之鋒、岑敖暉各被判監10個月。

2021年,警方再以防疫為由禁止六四集會。鄒幸彤在社交網站和《明報》發文,內容被指呼籲民眾參與六四集會。6月4日清晨,鄒幸彤涉煽動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被捕,是案中唯一被告,最終被判囚15個月,其中10個月與2020年六四集會12個月刑期分期執行。兩宗案件總刑期為22個月。

鄒幸彤不服上訴,高院在2022年12月裁定她上訴得直,獲撤銷定罪及刑期。法官提到,支聯會表示願意遵守警方的合理要求,但警方只作出質疑,沒有主動提出條件措施;證據亦顯示,警方是在作出決定後,才索取專家報告,報告也只是不建議舉辦須除口罩進食的聚集,而非所有集會。

「結論寫在牆上,政權就是要消滅所有反對的聲音,而六四的燭光集會是它達到這個目的上,必須要蓋熄的其中一個行動,疫情也好、公安條例也好,只不過是方便的藉口。」鄒幸彤在庭上自辯時說道。

2022年6月4日,六四33週年,是香港維園沒有合法集會的第3年,亦是首次無人申請舉辦集會。戴上印有交叉的口罩的社民連主席陳寶瑩在銅鑼灣進行默站,數分鐘後即被警察要求離開。
2022年6月4日,六四33週年,是香港維園沒有合法集會的第3年,亦是首次無人申請舉辦集會。戴上印有交叉的口罩的社民連主席陳寶瑩在銅鑼灣進行默站,數分鐘後即被警察要求離開。

2022年,隨着支聯會在2021年9月通過解散,再沒團體申請舉辦維園六四集會,市民亦無法再在維園舉起悼念的燭光。

由1997年開始、每年風雨不改的七一大遊行亦難逃同一命運。2020年,警方以疫情、限聚令和公共秩序為由,反對民間人權陣線舉辦七一遊行,並駁回上訴。民陣副召集人陳皓桓、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胡志偉、社民連成員梁國雄等以個人名義發起遊行反對國安法,大批市民走上街頭,高叫「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和「香港獨立」口號。當日警方共拘捕370人,10人涉嫌違反國安法,其餘被捕人涉非法集結、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等罪名。

其後,陳皓桓、朱凱廸、胡志偉、梁國雄、社民連成員曾健成、立法會議員徐子見等8人,涉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或舉行未經批准集結等罪成,各人被判囚6至15個月。

民陣在2021年沒有申辦遊行,同年8月宣布解散。民間團體及民主派政黨天水連線、社民連和守護大嶼山聯盟嘗試申請七一遊行,惟再度被警方以防疫為由拒絕。

《明報》在2022年6月向警方取得的數字顯示,自1997年主權移交直到2019年,公眾活動獲批不反對通知書的百分比每年達95%或以上。2020年的百分比大跌至67%;2021年更跌至11%,在9宗公眾活動申請中,只有1宗獲批不反對通知書。

2020年,社民連黃浩銘、吳文遠、梁國雄,和工黨郭永健、李卓人等8人在五一勞動節,以4人一組遊行,促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被警方票控違反限聚令,早前被判囚14天,緩刑18個月。他們向高等法院申請上訴遭駁回,其中7人再向高院上訴至終審法院,上訴許可最終被拒。

2021年10月1日中國國慶日,在4人限聚令下,有親中團體共十多人在尖沙咀載歌載舞,未有受阻撓,警方執法被指是雙重標準。

七、經濟低迷,失業率至2004年來最高

香港長期堅持中國大陸「動態清零」方針,以封關、勒令指定處所被停業或限制營業時間等嚴苛政策控制疫情,換來旅遊業、零售等重創的代價。

雖然政府推出「保就業」計劃,為僱主提供工資補貼,協助他們保留僱員,但2020年4月至12月的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達6%以上,與2004年相若。之後12月至2021年2月失業經季節性調節後為7.2%,是自2003年沙士後新高。

本地生產總值亦隨疫情發展波動,在2020年首兩季急跌至-9%,其後在2021年回升至8%至4.7%,第五波疫情時再回落。

八、嚴厲防疫政策致人才流失

香港追不及世界復甦開關的步伐,防疫政策不但對市民造成困擾,也趕走海外人才。港府在3年來曾多次調整入境檢疫政策,隔離期最長為21天,完成隔離後也要完成強制檢測。Facebook上有人發起香港隔離人士群組,互相支持渡過檢疫期和協助有需要的人尋覓防疫酒店,成員達9萬人。

2021年11月,時任香港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請辭,因無法一邊說服香港政府放寬檢疫規定,一邊如「傀儡」遵守入境隔離3星期的安排。同月,美國聯邦快遞(FedEx)因香港檢疫安排關閉香港機組人員機地。多個商會進行的調查發現,香港的旅行限制影響企業在港的計劃,也引起外國員工離港潮。

統計處資料顯示,境外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地區總部、地區辨事處和當地辨事處總數從2021年的9049間跌至2022年的8978間。隨着美國駐港地區總部數目減少14間,中國大陸的公司在港設地區總部在2022年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榜首。

李家超在上任第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搶人才」、「搶企業」措施,包括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配額限制和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港府於12月底設立「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截至1月4日早上,「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收到2600宗申請,並批出1400宗申請。

至於平台介紹香港的「工作機會」時,則轉介到政府網上人力資源資訊平台,內裏提供的工作資訊,來自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商業人力資源平台如「Recruit」、「cpjobs」、「CTgoodjobs」、「JOBMARKET」等。

對於「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政府在2020年將年度配額由1000增至2000個,批獲名額的申請人從2019年的874人增加一倍至2020年的1700多人。雖然政府在2020年再將配額提高至4000個,但2020至2021年間獲批申請人只錄得300多人增長,而且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來自其他國家如加拿大、美國等申請人數目亦只是輕微上升。

香港在11月首次舉辦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出席者不受黃碼限制,可到食肆進食,峰會期間亦無須戴口罩。李家超在致詞時稱香港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回復正常的舞台」,呼籲企業和投資者「把握先機,莫追落後(Go for it. Get in front, not behind)。」

九、抗疫的錢花在哪?

3年來,政府一共推出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支援防疫前線、僱主、僱員、社福需要等,最高金額為第二輪的1375億港元。而防疫抗疫基金督導委員會也會按需要和實際情況批出其他項目。

首次超過900億的保就業計劃屬於第二輪的防疫抗疫基金,其後林鄭月餓在2022年宣佈再推出保就業,額外向立法會申請為基金額外注資430億元,並獲得撥款,兩次計劃合計共1330億。

若只計算該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根據端傳媒整合,政府向受疫情影響企業或個人的支援佔最多,超過1000億,受惠單位包括健身中心、美容院、麻將、天九等因疫情曾被禁止營業的處所,也有向旅遊業和跨境司機等的補助。

然而,與前線防疫抗疫相關的項目卻缺乏補助,撥款金額最大一次是第一輪防疫抗疫基金予醫管局的47億港元,當中25億港元用作抗疫人員的人手開支,15億港元用於增購個人防護裝備。除了防疫抗疫基金外,政府亦額外向醫管局額外撥款,截至2022年2月,額外撥款有百億多港元。

十、通關前夕

近半年來,多名港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相繼染疫,包括李家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其中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更是在3個月內二度確診。政府在2022年12月28日宣佈,因應取消界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公布高層官員以及他們其辦公室人員的感染情況。

而大陸自放寬防疫措施,確診個案激增,有香港人搶購藥物,寄往大陸給親友,加上香港確診個案單日持續過萬,不少藥房和護理連鎖店缺貨。

2023年1月4日,香港銅鑼灣一家藥房。
2023年1月4日,香港銅鑼灣一家藥房。

復必泰和科興疫苗在2022年12月獲註冊為香港藥劑製品,藥物製造商可直接向私家醫護人員銷售和供應疫苗,復星醫藥隨即宣佈大陸人可赴港自費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在小紅書和微信等中國大陸社交平台,流傳着不少到港免費打針攻略。

盧寵茂強調,醫管局的醫療服務和藥物優先提供予本地市民,非港人不能使用確診者指定診症和遙距診症,若要使用公立醫院急症室和購買口服藥,則要自費。他又指,本地居民同樣優先接種疫苗復必泰二價疫苗及兒童配方,非港人需要逗留至少30日才可接種作加強劑。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12月14日宣布,因無法掌握實際不再公佈無症狀確診者人數。世界各地多個國家陸續對從大陸入境人士實施限制,包括提供檢測陰性證明和入境後進行檢測。香港亦受牽連,美國、澳洲、加拿大、法國、韓國和印度等,均規定從香港來的旅客須在登機前提供檢測陰性證明。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已去信相關國家的駐港總領事,希望他們可以重新考慮,檢視並撤銷限制。

讀者評論 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咁係今日的我定昨日的我犯國安法?

  2. Just a flu, 不做口罩病夫

  3. 真失望,香港越来越中国

  4. 第一個圖表的年份是不是寫錯了

    1. 謝謝讀者提醒,已修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