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來信:巴以問題正撕裂社會,減對烏戰關注,增恐襲風險|Whatsnew國際

巴黎來信:巴以問題正撕裂社會,減對烏戰關注,增恐襲風險|Whatsnew

比起滿街飄揚的以色列六芒星旗幟,「不應忘記烏克蘭」的標題顯得黯然失色。

《巴勒斯坦問題》:薩依德的思想遺產,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以巴衝突的本質?

巴勒斯坦人在歷史上存在麼?以色列的立國意識形態是什麼?一國方案的倡議有多大可行性?

以哈戰爭蔓延網絡空間,伊朗、俄國和印度網軍亦有參戰|Whatsnew

戰爭新聞越來越像「戰爭迷霧」,事實核查的難度亦隨着戰爭強度日益增加。

反美、反猶、仇穆:簡中輿論場圍繞巴以衝突的他者想象與自我投射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反猶與反帝如何產生合奏,也可以看到國家利益與民族主義間的錯位。

以色列記者艾米拉·哈斯:面對以巴局勢,行動主義者的底線是不要絕望

「哈馬斯式的殘酷如此近距離,而以色列式的殘酷,超出了西方的雷達。不要取消歷史,為現在和未來努力。」

一場事先張揚的襲擊:以色列國內政治的動盪,如何令哈馬斯看到可乘之機?

當以色列反對派僅僅批評內塔尼亞胡和他的新盟友,卻對維持軍事佔領和殖民的行為熟視無睹時,他們能改變巴以關係的暴力循環嗎?

耶路撒冷現場:到處都是密不透風的邊界,和分割一切的牆

戰爭開始前,我在巴勒斯坦西岸經歷了突發的催淚彈投擲事件。接著,無預警的戰爭開始了。

加沙戰事第二日:伊朗角色受關注,戈蘭高地交火,雙方死亡過千人|Whatsnew

以軍仍在與巴勒斯坦武裝交火,以社會總體支持軍事行動,外界調停停火希望不大。

哈馬斯用火箭和地面部隊大規模突襲以色列,以總理宣布戰爭狀態|Whatsnew

近年來,以色列的政治長期由保守派控制。對巴勒斯坦人不妥協的聲量日益增大,雙方衝突越發激烈。

極端正統猶太教主導以色列司法改革,與美國關係持續惡化|Whatsnew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本屆任期至今仍未訪美,近期他甚至主動宣稱自己將訪問中國。

特拉維夫驕傲月見聞:以色列是中東的同志天堂麼?

以色列政府的同志政策是別有用心還是擁抱多元?受到影展邀請後,我決定去看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