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哈馬斯戰爭評論國際深度

為什麼華人教徒總是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冷戰思維﹑右翼保守力量與宗教狂熱

「每個華人基督徒的心中都有一座錫安山。」

2018年3月30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基督徒抬著木製十字架來到聖墓教堂入口。攝: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2018年3月30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基督徒抬著木製十字架來到聖墓教堂入口。攝: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胡清心

刊登於 2023-10-20

#以巴衝突#巴勒斯坦#以色列

(胡清心: 生於上海,居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研究博士,四隻貓的母親。)

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由加薩(港譯加沙)向以色列發動近年來最大規模攻勢,除發射約5000枚火箭,又進入以色列領土南部並擄走多名人質。10月8日,以色列發動空襲反擊,並宣佈向哈馬斯宣戰。戰爭至今已導致三千六百人死亡,而戰局仍未有降溫的跡象。

除了生靈塗炭帶來的震撼,和對有可能觸發更廣泛地區戰爭的憂慮,以巴衝突也在民間與互聯網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爭議。美國高等教育界內因「你挺誰」而掀起激辯,連華人社會也不例外。而其中特別引人關注的是,基督徒間一邊倒支持以色列的比例,相比普羅大眾要高出許多;在一些基督教媒體有關報道和評論貼文下,總有不少「以色列是上帝選民」、「巴勒斯坦是上帝給以色列的應許之地」、「以巴之間的戰爭是上帝的預言和作為」等等捍衛以色列對國土毋庸置疑的主權,以及以色列方任何戰爭或暴力行為都是合情合理的言論。至於那些對此表示質疑,或者對巴勒斯坦展露同情,並對以色列稍有批判的看法,都被斥為「反猶」或者「左膠」。

以巴恩怨情仇不是三言兩語能道清,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場也在情理之中,由於美國的親以立場,尤其是特朗普在2020年提出巴以和平計畫,以及在2017年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美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都讓保守主義陣營的親以風潮來得更為猛烈,且不免也影響了華人,尤其是香港社群的看法。但親以華人基督徒的論述卻走得更前,不僅力撐以色列,動輒只單方面為以色列的勝利與平安祈禱,更搬出基督教的正典《聖經》來證明「土地神授」、「自古以來」、「神的選民」都是神聖啟示——支持以色列不僅事關國際政治,更是信仰要義。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