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深度

《巴勒斯坦問題》:薩依德的思想遺產,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以巴衝突的本質?

巴勒斯坦人在歷史上存在麼?以色列的立國意識形態是什麼?一國方案的倡議有多大可行性?

已故的美籍巴勒斯坦學者愛德華・薩依德 (Edward Said, 1935-2003) 。攝:Jean-Christian Bourcart/Getty Image

已故的美籍巴勒斯坦學者愛德華・薩依德 (Edward Said, 1935-2003) 。攝:Jean-Christian Bourcart/Getty Image

包修平

刊登於 2023-11-11

#以巴衝突#世界歷史#以巴局勢#巴勒斯坦#以色列#評論

(包修平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巴勒斯坦研究博士)

2023年10月7日清晨,位於巴勒斯坦加沙(台譯:加薩)地區的哈馬斯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Operation Al-Aqsa Flood)。哈馬斯不僅向以色列投擲火箭彈,更首次派遣武裝人員闖入以色列南部,導致一千多名以色列人死亡,並虜走兩百多名以色列居民。面對哈馬斯的突襲,以色列政府迅速動員30萬部隊,在加沙各地進行持續的轟炸,導致許多巴勒斯坦民房倒塌及超過一萬名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

各界對此事件已有廣泛的報導及激烈的爭論。若不是長期關注「以巴衝突」的讀者,或許難以從中理出一條清晰的脈絡。事實上,已故的美籍巴勒斯坦學者愛德華・薩依德 (Edward Said, 1935-2003)早已提出深刻的觀察,有助於我們理解當前事件衝突的本質。

薩依德在世時,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語及比較文學系的教授。他不是象牙塔型的學者,反而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致力改變大眾對國際局勢的認知。薩依德著作等身,台灣出版社已翻譯數十本薩依德的著作,其中以《東方主義》(Orientalism)最為著名。

《東方主義》的重要性已經有許多文章深入探討,在此不作贅述。本文主要介紹薩依德如何看待巴勒斯坦問題。薩依德出生於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基督教家庭,15歲時跟隨父親移民至美國。他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學士學位,並在哈佛大學完成碩士及博士學業。在1963年薩依德尚未取得博士之前,即已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英語及比較文學系任教,直至2003年過世。

薩依德原來專注於19世紀英文文學研究,但1967年的「六日戰爭」改變他的人生歷程,而投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之中。1967年6月,以色列先發制人,突襲埃及、約旦及敘利亞,短短六天時間佔領耶路撒冷、西岸、加沙、西奈半島及戈蘭高地。六日戰爭提升了以色列的自信,同時打破阿拉伯國家團結一致的神話。然而,對於巴勒斯坦人而言,1967年六日戰爭標誌著另一個苦難的開始,耶路撒冷、西岸及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從此受到以色列的軍事宰制。

1967年6月9日,以色列於「六日戰爭」勝利後,以色列士兵站在耶路撒冷舊城區的哭牆前,在此之前耶路撒冷歸屬約旦統治,不容許猶太人到哭牆禱告。攝:David Rubinger/The LIFE Images Collection/Getty Images
1967年6月9日,以色列於「六日戰爭」勝利後,以色列士兵站在耶路撒冷舊城區的哭牆前,在此之前耶路撒冷歸屬約旦統治,不容許猶太人到哭牆禱告。攝:David Rubinger/The LIFE Images Collection/Getty Images

薩依德原本可以像許多學者一樣,不用過問紛擾的俗事,專心在學術象牙塔過安穩的生活。然而,六日戰爭不僅改變中東區域的格局,也改變了美國政治輿論的氛圍。薩依德的學生提摩西・布倫南(Timothy Brennan)出版的《心靈的棲地:愛德華・薩依德傳》(Place of Mind: A Life of Edward Said),提及許多紐約知識份子在六日戰爭之後,成為熱情洋溢的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s),高聲為以色列辯護。

1970年,薩依德發表一篇名為《被描繪的阿拉伯人》(The Arab Portrayed)的文章,雖然僅短短六頁,卻充分展現他對巴勒斯坦民族的強烈認同。他批評美國輿論一面倒地支持以色列,例如以色列被描繪成英雄主義和受人仰慕的國家,而阿拉伯人則被描繪為天生仇視以色列、歇斯底里和愚蠢的暴徒。薩依德指出,相較於英國及法國,美國對阿拉伯人的理解有限。他強調,巴勒斯坦人並非如以色列人所宣傳的那般是遊牧民族。巴勒斯坦人一直存在,擁有自己的文明、歷史及社會組織。然而,由於以色列非法佔領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每當巴勒斯坦人參與抵抗活動時,美國輿論不外乎使用恐怖份子的字眼來形容他們。

1979年,薩依德出版《巴勒斯坦問題》(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更有系統性地闡述他之前的觀點。他寫作的主要動機在於長期以來,巴勒斯坦問題遭到各界忽略,鮮有權威性的文獻探討巴勒斯坦歷史,因此他希望透過此書引起西方讀者的關注,進而讓巴勒斯坦問題成為公共的討論話題。

《巴勒斯坦問題》分為三大主題:巴勒斯坦人的存在與否、關於以色列立國意識形態以及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自決。該書出版後,薩依德不斷透過文字及演講方式反覆呈現這三大主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