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人際關係,美國選舉如何爭取華裔選票?|端聞 Podcast國際

微信和人際關係,美國選舉如何爭取華裔選票?|端聞 Podcast

為了深入華裔社區,美國候選人正在改變選舉策略

三個福建女子,「出來」之後

在各自生命的某個節點上,她與她與她出於不同的理由,做出了類似的選擇,這些選擇使她們最終在多倫多相遇。

記憶、投射、連結:三代港人移民的溫哥華「尋家」記

每代人都把離開當刻的香港凝成私屬的回憶,身上的香港人標籤也隨着際遇與對時代的感知,變得或濃或淡。

澳洲華裔送餐員:疫情時用命搏,疫情後卻被新移民取代

剛開始做送餐時,他很拼命。但現在,他只會在天氣好的時候才做,一天做夠八小時就算了。

《白日青春》劉國瑞專訪:為什麼有的人能被當成「香港人」,有的人不行?

將對社會邊緣族群的關切和對身分認同議題的理解,融入兩個家庭故事之中。

「國籍就像俱樂部會員卡」:解放軍圍台軍演後,台灣人想移民嗎?

「我都會這樣形容,買個外國籍,就像買個健康俱樂部的會員卡,可以進去跑步、喝咖啡⋯⋯現在早就不是國家忠誠度的問題了。」

異鄉人:我出國前是新聞編輯,來加拿大後做送餐員,酸爽又暢快

「你出國了還去送餐,不體面!」「下雪下雨天,還有深夜點外賣還不給小費的人,才叫不體面。」

他將香港菜心種到英國:無論在哪裏,都要好認真生活

只要有土地與種子,農夫就能耕種。帶著迷惘到倫敦,最後異地種出香港味道,農夫職人的執著,是他紮根的方式。

再見香港,你好台灣:柳廣成帶著漫畫過大海的理由只有一個⋯⋯

「你曾經說,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畫畫?」「有言論自由的地方。」「離開香港會讓你失去創作的土壤嗎?」「不會。」

我參加了中國客人的馬來西亞買房團

清新空氣、中高檔居所、押注國家政策和「馬來西亞深圳」的投資機會…東南亞海濱,飄蕩著填海造城和陸客買夢的迷霧。

種植場上的美國夢,兩代移民的「淘麻熱」

震驚全美的大麻案背後,華人族群內部的不同階層,因懷抱向上流動的渴望,在一片未知的領域擰抱成團。

聖誕歌單:香港人 say goodbye 的8種方式

恐懼,避難,不捨,憤怒⋯⋯終至流亡。香港人的離散在這些樂聲中可有結局,你同我說過幾多次:再見。

在倫敦,一位香港建築師的木教堂:捧起移民者曾被踐踏如草芥的生命

移民社群離開家鄉奔赴新地,會經歷大幅度的時間和空間的置換,建築物就成為較不暫時卻又靈活流動的容器⋯⋯

香港食職人在台中:移民後,我們誤判了台灣的甜度嗎?

離開四季酒店的米其林西餅師夫婦,一對堅持香港味道的母子,都移民台中開起食店。後者店名煲底,大家一聊都會哭起來⋯⋯

讀者來函:當代右傾的海外第一代華人移民都是哪些人?

第一代華人移民,普遍反政治正確,反對BLM,反對平權;但作為改革開放後出國、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華人技術移民,是什麼原因使得這樣的一個群體站到了社會主流認知的對立面呢?

專訪潘源良:我的堅持與拒絕

未訂閱 Netflix,不推崇類型片,潘源良說自己的本分只是儘量發揮劇本的潛質。

阮越清專訪:真正需要我們打動的人,常常是不讀我們作品的人

改變人們的心智,常常不是寫書能夠做到的,而是要通過人與人的交流,要去到那些地方,進行那些困難的對話,去人們生活的地方面對他們。

港人北上,僅僅為了工作?

離開香港去中國大陸,與移居外國有什麼分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