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呂頻:「女權五姐妹」四週年,女權核心組織者的貧困,與貧困的女權運動 此時此地,需要思考如何創造和供給另類的資源,這不是什麼為了反抗而反抗的所需,而是關係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讓社會有活力,而不是慢慢死去。
評論|白信:「新大漢主義」的興起及其「內亞」意義——新疆紀行之二 「新大漢主義」在新疆的興起,與其說是出於對少數民族地區極端主義威脅地方穩定的憂慮,不如說是傳統漢地政權對邊疆統治缺乏信心的折射,而有意修改甚至放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改以強力的漢化政策為中心,推行漢民族主義的文化、經濟和社會政策。
評論|戴思嘉:荷蘭極右政治人物皈依伊斯蘭教,「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 像克拉文這樣,年屆不惑之時,信仰立場發生幾乎180度的轉折,從伊斯蘭教在荷蘭的最激烈批評者,轉而成為一個穆斯林,卻令多數觀察家瞠目。
評論|元淦恭:深圳GDP超香港,但香港的今天,會不會是深圳的明天? 今天的深圳,已經出現巨大的分化。一邊,是和京滬港比肩的富裕群體,另一邊,是一線城市中罕有的規模超大的產業工人。隨着深圳經濟的持續「精英化」,相關的產業和就業人口果真能夠不外流嗎?
評論|徐賁:從「列寧神話」到「列寧笑話」,看紅色教育如何戕害心智 真正重要的問題不是「列寧是不是蘑菇」,而是:一旦專制社會開放起來,對習慣於思想統治和灌輸的民眾來說,開放社會中的那種自由媒體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