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讓胡耀邦重回「名人堂」,使他徹底屬於共產黨
雖然許多人記住胡耀邦、感念胡耀邦是因為他那些在共產黨內顯得不太「主流」的東西,但習近平講話中的胡耀邦,就是中共高級領導人的「標準相」。
評論|
鍾樂偉:從悲情到忿怒──韓國大型示威後的反思
兩年前,2013年冬天,一批韓國大學生於大學校園內的民主牆上,留下了一個慰問其他同學的疑問:「你生活過得好嗎?」
評論|
鄭司律:決戰區議會及其之後
那怕新的社區模式連結到相當數量的坊眾,帶來實質的建設成果,但只要過不了半數,不能取得議席,各種社區嘗試再出眾成功,也只能戞然而止。
評論|
胡耀邦的身後「待遇」:去禁忌,但仍未正常
紀念胡耀邦,如果尊重民意,最好是改變錯誤的歷史定調,給「自由化」正名,給胡耀邦以公正評價。
評論|
獨家解讀:胡耀邦誕辰百年紀念活動背後的博弈
表面上官方的高規格紀念,並不代表對胡耀邦的紀念毫無限制。恰恰相反,對於胡耀邦的紀念,多處都體現着嚴格「管制」的痕跡。
評論|
黃岳永:創科局的成敗關鍵是什麼?
創科局身患公眾欠缺信心此先天不足之症,要贏回社會的信任,當務之急是找到「勁人」來籌組一強大的團隊,嚴防出現監守自盜。
評論|
黃英琦:以撐港隊的在地情懷投票
不如以撐香港隊、撐香港那份在地情懷,走出來,周日都去投票?
評論|
劉波:恐懼恐怖主義,還是恐懼伊斯蘭?
在暴恐襲擊發生後,繼續勇敢地倡導對穆斯林的尊重,以團結的文明力量對抗野蠻的暴恐力量,並不是什麼「政治正確」,而是基於事實分析所應得出的結論。
評論|
勵軒:我們應該消滅伊斯蘭嗎?
要削弱伊斯蘭國,則需要非穆斯林團結更多的穆斯林,給那些因戰亂而走投無路的穆斯林以希望,給那些正在遭受政治、經濟、文化迫害的穆斯林以申訴的機會。
評論|
顧爾德:朱立倫是否安了美國的心?
馬習會後,兩岸議題對藍營支持者產生了號召力,可以肯定的是,之後朱立倫在選戰議題上將更會着重在兩岸政策,期盼毒藥變甘霖。
評論|
劉紹麟:「先覺知識分子」與「屋邨師奶」的對立
讀書多一點的老在孤芳自賞,並哀嘆其他人仍不覺悟只愛CCTVB和蛇齋餅糉,廣大的傳統部分便一步一步的被建制派吃掉了。
評論|
黃偉豪:公務員表現為何如斯不濟?
香港管治的瓦解,莫過於在民主制度未建立之前,公務員制度已經被破壞,一個完整、有效率、受制衡的公務員制度已經不再存在。
1
...
276
277
278
...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