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卡姆登:柯P擁抱單車、打壓機車的政策盲點
新的城市自行車政策在空間上排除的對象又將是誰?機車騎士、汽車駕駛,行人、還是人行道上的無障礙空間?
評論|
陳子瑜:民進黨與社運界的變動介面
在2018年地方選舉前,可以確定,民進黨為了解決國民黨遺留下來的問題,會與公民社會維持一段詭異的「觀察期」。
評論|
陳冠中:建制派的背叛
有一天香港完全沉淪了、變樣了,歷史即可定論:此間必然包括建制派對香港的背叛。
評論|
楊瀟:如何討論一種時代症候
面對信息世界的過度喧囂,今天的「黑鏡實驗」倒和1924年的「無聊休克療法」如出一轍。
評論|
齊哲群:權力就是真理?解析《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
一份讓科學界嘩然的文件,不止於笑料,權力對科學的意識形態使用,更加值得警惕。
評論|
黃星樺:一個異男的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真正的鬥爭,在於讓每個人都看見那些自己所佔據的、所匱缺的,認識到這些並非理所當然,從而開始試著改變。
評論|
譚蕙芸:否定安裕,就是否定香港幾代新聞人
上班為糊口的我稱為「報紙佬」;懂採訪技巧屢建奇功的叫「報業人員」;持守新聞價值身教後輩,並關顧社會福祉的,方稱得上「報人」。
評論|
吳靄儀:解僱安裕,《明報》自戕
我深知,《明報》高層,總是有一些半自欺的想法:妥協一時,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
評論|
劉銳紹:香港左派新聞人才的「出生入死」
記得有一天我跟阿姜(姜國元)說了這個「出生入死」的比喻,他也大笑起來……
評論|
楊松林:以「藥價改革」推動醫改的展望
中國政府希冀用「藥改」推動「醫改」,不過實行起來,未必那麼順利。
評論|
企業家精神是否有益社會,取決於制度
企業家精神可為善,也可為惡,而企業家也是商業英雄、貪婪掠奪者甚至破壞社會秩序的敗類等多種形象混合。
評論|
陳冠中:你知道太多,卻不知道什麼東西不見了
建制、泛民、本土......「誰可以佔領這些詞呢?這些標籤都是偷懶做法」,他笑談自己是「本土愛港建制民主自治派」。
1
...
251
252
253
...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