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吳靄儀:解僱安裕,《明報》自戕

我深知,《明報》高層,總是有一些半自欺的想法:妥協一時,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

身在外地,聞安裕(姜國元)被《明報》總編輯鍾天祥深夜解僱,即時生效,不禁愕然。《明報》政治立場飄忽,公眾越來越不信任,每次妥協,老讀者永遠希望只是一時,信任《明報》員工之中堅守原則的一輩,會阻得住《明報》沉淪,會挽回公眾的信心,終會令《明報》反彈。

安裕就是其中表表者。我每看《明報》最灰的時候,《星期日生活》仍是充滿活力,一手活潑報導愉快健康的新時代生活,一手刊登無畏無懼爭議性的評論與訪談。無畏無懼,不但是指題材,也是指篇幅和深度,不怕讀者嫌枯燥,有信心《明報》的讀者正是要看有深度的文章。

安裕,就是寫那些文章的一枝健筆,更是堅決保持《星期日生活》這個愉快地不妥協風格的人。《星期日生活》是我每個星期日都預留時間享受的讀物,安裕是我最欣賞的作者之一,是令我這名《明報》舊人最感安慰的存在。

我不知道《明報》當局明不明白,《明報》的公信力和對新一代的意義,有多大是有賴《星期日生活》,有多大是有賴不時有不畏大陸當局、不畏本地權貴的新聞報導,因此,有多大有賴作為《明報》執行總編輯的姜國元。解僱姜國元,《明報》最直接是傷害《明報》自己。

鍾天祥的解釋是,非關政治考慮,只為節省開支。 如此毫無邏輯之言,只會侮辱讀者的智慧;人才是報刊最重大的資產 ──即是主要「生財器具」。《明報》是僅存的又保守又現代,又做新聞又做重分量評論的報章,砍伐人才,《明報》沉淪,有什麼經濟效益可言? 不是自戕是什麼?

都說裁安裕,是為政治理由,因為安裕就是太堅、太令當局不安,鍾總編輯奉命投誠,於是要「斬」安裕。那麼這輩要收買《明報》的人也是花冤枉錢。沉淪了的《明報》值得幾文?很快就是一個過時的名字。收買、投誠等等,都是老故事,我這名白頭宮女,不知見過幾多回。

上一回,2014年初,調走劉進圖,就是為安插鍾天祥,要不是當時新聞界及《明報》員工抗議,要不是劉進圖飛來橫禍,引起了全世界強烈譴責,關注新聞自由,《明報》當時就要沉淪而非反彈了。但《明報》因禍得福,幾經辛苦,又多多少少回復公信力,得回讀者一些信任。

《明報》的身價,在於她的聲譽。聲譽破產的《明報》,有什麼值得收買?香港還欠缺這樣的報刊嗎?

我深知,《明報》高層,總是有一些半自欺的想法:妥協一時,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我不相信這種東西,做生意有很多種,辦一張公信力破產的報紙,是天天公開侮辱自己一次,有什麼意思呢?與其日漸沉淪,不如光榮結業好了。

安裕不會消失,新聞自由能繼續存在,是因為有他這樣的人。我深信,安裕是有出路的,我期待他在他處有異軍突起,我只是為尚守在《明報》的新舊同事神傷,只是擔心《明報》,甘作瓦全,有負英名。

(吳靄儀,前《明報》督印人、副總編輯,香港執業大律師,前法律界立法會議員,公民黨黨員)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