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專題
異鄉人:在倫敦一間無家者中心工作,我看盡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失靈
當沒有人問起、想起、說起我們的名字,我們還算有名字嗎?
爽劇和女性主義:黑色罪案劇 Deadloch 如何將二者完美結合?
女性主義不再是痛苦的、受虐的,關於受害者的電影,而是關於活著的人。
華語片出征奧斯卡:中港台各自選過什麼片?誰來選?|香港闌珊燈火誰熄滅?
随中港台身份政治迎來劇變,約在《臥虎藏龍》抱獎後,華語片和奧斯卡的蜜月期亦告段落,中港台的選送策略自此都開始轉變
加拿大的粵語課:海外最大粵語學分課程,能否改變母語傳承之難?
「人的聲音願繼承。」
尋找小津安二郎:或許總有一兩次,他是醉倒於漆黑的隧道中
連結起小津,可就是日本美學說的「餘白」。表面白色單純中,深含一種豐富、回味,如同每次看完電影,都很想立刻去吃一口茶泡飯
4間香港博物館「骨牌式」改造:官方敘事安插時,定要拆散本土文化?
如若把藏品散落於至不明不白的角落裡,作賤香港文化文物,在情感上說,會是一種擊碎香港文化的舉動。
「我們的歌就是在鐵花村長出來的」:鐵花消失前,他們的台東音樂記憶
「我不會覺得損失什麼,因為我們都已經是它的延伸。」
「完善」後區議會選舉:投票率27.54%為歷史新低;電腦故障半小時延1.5小時
有市民表示:「今次政府谷得咁行,我希望會好咗啦。」亦有人表示:「不是我關心的事、我影響不到什麼。」
一年後的阿姆斯特丹:社運低潮期的白紙周年紀念現場
運動的情緒逐漸退去後,他們在反思何謂「團結」,何謂「中國人」。
後疫情時代的酷兒影像:貼上了標籤,還是撕下標籤?
社運、疫情、蕭條之後的香港,會呈現出怎樣的性小眾題材影像?
香港泛民絕跡區議會:問老中青三代,沒議席怎麼走?「又傾又砌」還可行?
區議會的功能一直備受爭議,如今再面臨改制,民主派的地區工作者未來怎樣走?我們跟幾位未能入閘參選的民主派聊了聊。
年輕選民大減,區議會首投族冷漠:「投票像開盲盒」
「香港現在就是,想嘗試很努力說好自己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沒有年輕人。」
1
...
60
61
62
...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