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無新聞:長峰醫院大火後,媒體與社交平台失聲的8小時

「一個兩千萬人口的城市,居然等到晚上發通報才知道,這簡直就是『奇蹟』。徹底秀了一把管控能力。」
2023年4月19日,北京長峰醫院發生火災後,調查人員在場檢查。
大陸 媒體 審查

「所有媒體都有不成文的規定,北京的負面新聞不要做,所有領導都有政治自覺。」入行超過5年、主要做社會新聞的記者吳黎說。

4月18日晚近9時,一則北京長峰醫院失火的通報新聞在社交媒體中流傳,同時伴隨著一條附近居民拍攝的火災視頻,除此之外,網絡中幾乎再難找到其他信息。從同一條通報裏獲知消息的記者們一面匆忙趕往現場、轉救的醫院,一面與普通人有著同樣的困惑和震驚:火災是當日下午近1點發生,為何會出現整整8小時的信息真空?在人人都可以做公民記錄者的時代,甚至連社交媒體中都不見一絲水花?

追趕窗口期似乎比困惑更緊迫。很快,財新等機構媒體記者便到達現場,並傳出第一份由記者拍攝的現場影相資料。緊接著,經過一夜的實地探訪和突破,4月19日,中青報、三聯、財經等數家媒體從受害者家屬、醫療機構火災防範、長峰醫院背景等不同角度的報導,便呈井噴式出現。4月19日下午,來自不同媒體的記者還對端傳媒表示暫時沒有太多限制。

然而,距離北京日報的通稿披露24小時後,4月19日深夜,有受訪的記者透露:似乎開始有禁令了。

「消失的」目擊者

在端傳媒採訪的10位記者與社交平台從業者中,似乎沒有人能回答為何出現8小時真空這個問題,但大家在各自獲知到的信息裏有著不同的猜測:有人認為是偶發事件,有人懷疑是禁令,也有人推測,社交平台迭代了控制和審查信息的方式,令信息在萌芽端就被扼殺。

和其他報導這場突發的記者一樣,張晴在18日晚也抵達了現場。

帶著疑問,她向幾位附近小區的居民求證是否了解火災情況,都得到「上班去了,不知道」的回覆。張晴說,事發地距離最近的六里橋地鐵站有兩三公里路程,居民區與醫院間隔很大,事發時間又是午後,人們大多在上班或午休。同時由於明火在半小時內便被撲滅,濃煙滾滾的場景並沒有持續太久,可能也未能引起周邊人群的注意。

「另外北京人的政治意識可能也比較強,一到兩會就嚴格的安保、路邊不時出現查身份證的警察等,都會讓大家內化這種審查,拍攝和發布視頻的人也因此可能就沒那麼多。」張晴補充。

不過,同樣到達現場附近的吳黎卻得到不同的信息。吳黎也是在北京日報的通稿中獲知了火災的消息,一位同行發帖表示「震驚且羞愧」,他感同身受。因此雖報題未得到編輯部首肯,吳黎仍然抵達了現場。

18日晚,隨通稿一起流傳的還有一段醫院大樓著火的視頻,人們從病房逃生,蹲在墻體外側的冷氣機上,Twitter上流傳的視頻裏還有無人機一邊盤旋一邊喊話:「保持冷靜,等待救援。」這段視頻在被刪除前的觀看量達到10萬餘次。

在Twitter上還可以找到更多視頻,有剛剛逃生出來的長峰醫院工作人員表示自己逃過一劫,有行車記錄儀拍到趕往現場的救護車,並描述:「120,120,這事兒不小」,有人在外圍拍到被濃煙包裹的長峰醫院大樓,但這些視頻都在北京日報通報發出後才流傳到Twitter中。

事發附近的居民對吳黎說,18日中午樓裏很多人拍視頻,但發到群裏就被刪了。

吳黎提到,幾年前在鮮少人關注的村落,於國慶期間發生一起惡性殺人案,地方政府直接開著信號車屏蔽內容,將村民拍攝的視頻、照片統統清理掉。但這一次,一場發生在首都北京的火災,卻沒有一絲消息,或許意味著控制信息的方式更為先進,「以前至少能看到碎片化的信息。」

2023年4月18日,北京長峰醫院發生火災。
2023年4月18日,北京長峰醫院發生火災。

不見縫隙的社交平台

有評論作者用「安靜得可怕」形容社交媒體的沈寂,不少人懷疑平台審查系統是否已在悄無聲息中升級迭代。在中國某短視頻平台工作的Andy告訴端傳媒,平台上所有內容發布之前,都會先經過一輪機器審查。

「會預先設置一些敏感的關鍵詞,也有圖像識別,像一些血腥的畫面、火災,機器識別到了會不給過,或推給人工進行審查。」Andy說,他們把這一步稱為「底線審查」,會審查是否「下流低級」「涉軍涉政」。審查非常嚴格和細緻,他舉例,一個短視頻中的某一幀畫面,放大幾十倍後能看到書架上一本書有敏感名字,也會被審查出來。

Andy解釋,以新聞現場為例,如果人工審查看到有人發了一個火災的視頻,會打標記,看看後台有沒有類似的視頻,若同一個時間段集中出現,就會上報給更高一級的審查人員。這類由用戶發出的新聞現場視頻,平台方會趨於「保守、非常保守」。

「原則就是少碰新聞,」Andy說,一個視頻即便過了審查,隨着流量變大,也會不斷進入新一輪的審查,「越火的視頻審查的標準越嚴格。」

他進一步解釋,平台因為一些新聞事件曾被監管部門判罰過,造成了很大的商業損失,因此並不樂意成為突發新聞的線索發源地,平台內部的審查部門也會和網信部門有溝通。

如果事情已成為一個很大的新聞,平台的審查就變得相對簡單。Andy說,只需要設置關鍵詞和關鍵畫面,讓用戶搜索的時候,只能看見政府、官方媒體賬號發的內容,看不到普通用戶發的現場視頻。「當時火災的視頻我相信肯定會有人拍下來,但就是沒有人會刷到。」Andy補充,在一些重大社會新聞發生時,平台也會把流量更多給一些營銷號發的娛樂信息,用來分散流量和沖淡對社會新聞的關注。

社交媒體對長峰醫院火災的反應,也印證了Andy的講述。

端傳媒以「長峰醫院」為關鍵詞搜索,微博中可找到的最早信息停留在4月18日下午17:54,網民@SKY天空93258 發了一條「長峰醫院着火了」,並配有消防車、警車、救護車排滿路面的照片,這條微博迄今只有1人轉發,0人評論。

18時30分左右,社交媒體上終於流出火災視頻,但很快被刪除。一些本地媒體如@北京時間,及北京本地自媒體如@北京大峰峰 發布和轉載新聞,但視頻很快被刪除,@北京大峰峰 目前也處於被禁言狀態。「北京長峰醫院起火衆人躲空調外機逃生」這條最早的相關話題詞條,目前已無法查看。

4月19日中午12:33,北京舉行火災事故發布會,之後,「北京長峰醫院火災事故已致29人死亡」話題終於出現在微博熱搜榜。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上關於此事的信息也多了起來,但充斥著重複的官方信息,更難以覓得事發之初的視頻。

2023年4月19日,中國北京長峰醫院發生火災後的情况。
2023年4月19日,中國北京長峰醫院發生火災後的情况。

與禁令撕扯的媒體

「以前基本所有突發事件,官方是被動的,是事件洩露出來後,被媒體或自媒體不斷挖掘,被動應對,才做通報。」吳黎回憶,他剛入行時聽老前輩說,大概10年前,報導發出後官方才做事後審查,而這一次,吳黎甚至在看到通報後才報題,都被編輯部領導直接否決。

吳黎回憶,2017年北京大興「11.18」火災事故發生時,「低端人口」已寫入官方文件,禁令更緊接著抵達,但即使如此媒體與自媒體仍能發出很多聲音。「官方審查技術在進步,禁令也來得更早了,於是便累積成一個扭曲而奇特的現象——官方能堵住所有信息源,最後由官方發佈權威通報。」吳黎說。

事實上,在一般的新聞生產流程中,社交媒體只是記者獲知突發事件的來源之一,醫院等事件相關機構的線人往往是才一手消息最先流出的地方。但受制於媒體從業者流失、被規訓的體制內人士擔心「輿情影響」等,線人逐漸被剪斷,有留言板或爆料熱線的官媒也緊緊守著「只轉官方消息」的原則,更有消防、公安等機關單位也開始經營自己的社交帳號,以「統一聲音」「權威發佈」。

於是,等待災情層層上報、再由機關單位分發給媒體通稿,有責任心的媒體抓緊通稿出現後的短暫窗口期生產內容,便成了突發事件默認的時間流程。

一位知情者透露,4月18日中午火災發生後,消防已層層上報。18日下午,醫院附近的商鋪老闆在微信群組裏講起火災,卻遲遲未見媒體報導。最後媒體層面的消息釋出,是通過北京日報發佈通稿。為何輾轉這麼久,或許是內部在統計傷亡數字和進行事件評級,但具體情形無法確證。

此外,禁令的陰霾可能也阻礙了記者們突破的時間。

「這兩年大家對這類事件有模糊的禁令感,」在南方省份一地方報紙工作的記者張岩說,禁令潛移默化影響了媒體從業者對突發事件的反應,「8小時的真空或許未必和禁令有關,但大家心裏有禁令,北京(的事)能做嗎?可以去嗎?」

事實上,張岩是在看到通報一小時後、發現輿論發酵,才立刻發信息給編輯部詢問是否要追蹤報導的。

電話那頭先是不獲回應,直到翌日(19日)清晨,上司才鬆口表示,目前未收到明確的禁令。僅僅幾小時後,張岩又收到「注意尺度」和報導方向的通知,即可以去找核心目擊者、家屬、成功逃生的人、自救的人,但報導不能猜測火災發生原因,不能將重點放在為何火災發生後8小時官方才通報。此外,張岩希望能親赴現場,但上司擔心會被有關部門特別關注,他只得打消了這個念頭。

張岩說,一位北京的記者朋友也有類似的困擾,對方因擔心禁令,以為現場被封鎖線攔住可能無法進入,而錯失了第一時間到現場的機會。第二天醒來覺得有些懊悔。

與此同時,禁令與審查也停留在每一個突破採訪的時刻。比如,有受訪者告訴張岩,自己被救出醫院後手機就被收走了,也有人慌忙逃生落下了手機。張岩猜測,這可能也是8小時信息空白的原因之一。而在成稿中,手機被收走劃入不被允許見光的細節,這些細節還包括如濃煙、跳窗逃生等具體情節。此外,媒體內部通常還有幾種審查方式,如建立敏感詞庫,通過檢查關鍵詞和禁令關聯,某些人物和事件便不去碰。而禁令也有時效性,有時一個月,有時長達數年。

「一個兩千萬(人口)的城市,居然大家都要等到晚上發通報才知道,這簡直就是『奇蹟』。徹底秀了一把管控能力,」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學者閭丘露薇向端傳媒評論道,「而這種手段,應該是疫情中形成和成熟的。」

尾聲

火災發生後,長峰醫院患者及受傷當事人被轉移到附近其他醫院,官方在19日發布會更表示,抽調人手為29位遇難者成立專班。這一曾經是地方政府應對礦難家屬的手段,被各地官方拿來放置在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理上,2022年東航事件也有類似的應對家屬的專班。

張岩說,這次長峰醫院的受訪者似乎比往常更小心翼翼,受訪時三次確認記者身份,「以前找人的時候,他們不會那麼緊張。」

而吳黎則在其中一家轉移醫院的重症室外,看到一些工作人員手捧鮮花緊跟著一位家屬,另一位家屬悄悄對吳黎說,「家屬都要死了,還拿著花來維穩,好不要臉。本來還有其他家屬在的,他們不要這個花,扔出去了,工作人員又撿回來給這個家屬。」

應受訪者要求,均為化名

2023年4月18日,北京長峰醫院發生火災。
2023年4月18日,北京長峰醫院發生火災。

讀者評論 2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幸好我们还有端,辛苦!

  2. 连当事人都采访不到,一篇关于火灾的文章半篇都在写中国严苛的审核机制…哎。中国的媒体,可能快要什么都写不了,也没办法写了吧。

  3. 標題應該加副題,「中國韮菜的生活日常」。
    中國人值得擁有

  4. @weber 還真有區別。這次火災48小時內死亡人數是29人,剛剛好卡在「重大事故」和「特別重大事故」的30人界線前。重大事故只是北京市政府的層級處理就可以了。到了30人死亡,按照相關法律和政治慣例,相關官員和涉案人員面對的懲處要更重。事情也鬧到上中央,可謂驚動中央了。

  5. 是很重要的第一时间的分析文章,采访对象也充实,端的记者编辑们辛苦了。

  6. 其實,就算晚8個小時、晚8天,甚至晚8個月;死亡數字是2人、29人,或是290人,有什麼區別嗎?
    不是在地人似乎不該這麼說,但如今老百姓對公共議題的影響力應該是一點都沒有了吧。

  7. 報導切入角度很好。

  8. 非常重要的文章,已經截圖分享給很多朋友了,也希望端能為這篇報導像之前重要事件一樣撤銷付費牆。

  9. 辛苦端的記者編輯

  10. 社会倒退的明证

  11. 「消息沒封鎖,只是記者沒有報導」「部分記者新聞意識低」

  12. 中共根本是令人類文明倒退的元兇,它追求的根本不是人類進步,甚至也不是社會穩定;它只是無所不用其極地鞏固自己的權力,把所有可能造成民眾遷怒政權的,要麼封禁、要麼推卸、要麼把問題說成外國引起。人民漸漸就被這種模式洗腦,真以為政府沒問題、真係為有問題的都是外國、真以為所有問題都是“不可抗的因素”產生。
    中共把一整代人養成無知的民眾,還沾沾自喜覺得這叫成功,哀哉中國。

  13. 我在想,官方内部可能把这次舆论控制当成一次重要胜利

  14. 台灣社會新聞報道經常會涉及販毒、槍支暴力等事件,有一次我忍不住和朋友討論,台灣這麽小,中國面積大這麽多卻鮮有在傳統媒體看過類似報道,這可能嗎?光明與黑暗總是結伴出現,假如黑暗不被看見,人還真的能感受光明嗎?

  15. 北京媒體面對外國新聞:五問韓國踩踏事故
    北京媒體面對北京火災:Nothing happened in Tiananmen square

  16. 當人類沒有知的權利,就會漸漸變得無知,然後就習慣了無知,很想知道居住北京的人類是怎麼看待這樣的事情。

  17. 中国挺可怕,北京更是可怕中的可怕😨

  18. 很开心有“你们”,辛苦了!

  19. 这要是遇到其他国家的类似事件那不得五问十问的,微博等各大社交媒体热搜榜不得待个好几天🙂

  20. 樓下也太謙虛了吧,把天子腳下皇城根和Ohio的窮鄉僻壤做比較😅

  21. 还可以啦,比起Ohio,纽约时报过了好多天才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