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影視
流離失所或有水之地:2021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2位焦點影人與香港單元
「有人說,若你生於有水之地,或是在海邊出生,你終將回到水邊。那股『海的崇高』將會永存你心。」
娛樂觀察:鄭爽引發「陰陽合同」爆雷,炸向何處?
「陰陽合同」是限薪令的備用方案,而演員的薪酬證明行業價值的標準早已回不去了。
《進擊的巨人》是國際政治縮影?為何昔日尋覓自由的,如今卻肆虐一方?
昔日的抗爭者成了現今的肆虐者,雞蛋與高牆之對立的政治邏輯失效了,《進擊的巨人》演變成一場國際政治的縮影。
2021奧斯卡臨別一瞥:除了政治正確和美學高度,還可以怎樣表彰一部電影?
奧斯卡獎常常不是頒給最好的,而是綜合知名度觀眾緣、媒體聲量、當下代表性、回應社會的角度及議題敏感性、美學成就的結果。
2021奧斯卡快評:是身處絕境,還是可以療癒大家?
《游牧人生》是不是真的能成為永世流傳的經典,實在難說,但被疫情考驗的時代,世人需要這樣的療癒。
原住民導演與轉型正義:17部台灣原住民紀錄片能夠告訴你的
「拍電影對綿羊有害嗎?」「拍電影對綿羊有益嗎?」「既然拍電影對綿羊無害也無益,那為什麼要拍呢?」
被批辱華之後:5個關鍵詞細讀趙婷與《Nomadland》
弗恩是被那個萬惡的資本主義機器甩出來的邊緣人嗎?是被那個永不饜足的城市碾碎的低端人口嗎?
評論|
《進擊的巨人》爭議結局:永遠追求自由的巨人,為何最終走向自身的「反面」?
結局對整個作品核心精神的回答,即便不是完全妥善的,也是自然和值得理解的——它直抵諫山創構思這部作品的源泉和本質衝動。
奧斯卡提名《飛奔去月球》:美式中國大外宣卻不被中國觀眾買單?
磁浮列車,登月,透過劇情展現國力,向來是中共主旋律電影的必要情節。但今次的中西合併,中國觀眾卻基本上不買單⋯⋯
誰創造了女人——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可以不帶偏見嗎?
一來二去,女性主義變成了髒字。電影可以是文字遊戲,所以偏見不會絕跡,保持公允就真的寫不出好角色嗎?
《花漾女子》:她面對的深淵三十年不變
竟然有人豆瓣留言說:「這個女導演兼編劇是睡了多少人讓這個片子先是金球四項提名然後奧斯卡五項提名?」
哥吉拉大戰金剛:怪獸包裝型態的演變,莫不是折射人類現實中的危機
是哥吉拉,是哥斯拉,甚至是酷斯拉,從東寶到傳奇影業,這隻核變怪獸不斷紀錄著人類的恐懼。
1
...
35
36
37
...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