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影視
你的流量,誰的葬禮:香港明星在大陸變現的最後努力
巨星如劉德華、如近期正在香港消失的陳奕迅都得開抖音娛賓,那是對大家共同經歷過的那一段香港快樂時代的背叛?
劇本殺編劇生態:躲在背後出名難,但不少人收入破百萬
從去年疫情開始,劇本殺行業迎來快速發展:相關APP不斷推出,線下門店數量增長明顯。同時,劇本殺也成為一個熱門的社交手段。
「聽聽」關錦鵬:流行歌曲埋在電影裏的政治暗碼
回顧自1980年代開始,影視中的香港流行歌曲或顯或隱藏有政治信息,表面靡靡之音的流行曲,其實對政治敏感度從來不缺⋯⋯
《乘風破浪的姐姐2》:為什麼這一次文娛資本的算盤落空了?
當觀眾對女藝人「咖位」差別與在節目中的權力大小津津樂道,可能忘了這源於一種畸形生態:你必須足夠成功,才能獲得基本的尊重。
香港影視禁播時代來臨?當你為會打擦邊球而自我感覺良好
禁制、限制某部分人的權利,去區分出特權階級的優越,從而燃點更多人成為特權者的動機,主動配合施政,鞏固權力。
評論|
陳子雲:在主流與獨立的弔詭錯置下,念想廖啟智
香港人在當下的流行文化環境中,更願意抓緊有相近志向的本地演員,無論新舊。
正義聯盟導演版:我們對於英雄時代的暢想已經終結
超級英雄們變回了腐朽的符號,徇眾要求誕生的正義聯盟導演版真的能讓粉絲們滿意嗎?
劇集《天橋上的魔術師》:1980年代的台灣早已消失了?
「假的」影像,可會留住「真的」時間?劇集裡,我們都想暫時忘掉自己是成年人。
奧斯卡2021:《陽光普照》落選很意外?《少年的你》不配代表香港?
《少年的你》入圍使不少香港人憤怒,指出它不代表香港。倒是不妨藉由這個機會思考一下,「你覺得什麼樣的電影代表香港?」
身在亂流,香港電影從業者的瘟疫年紀事
減產、反修例、工會、行業癥結、疫情、停工、國安法、戲院結業⋯⋯
《刺殺小說家》:有人相信夢想,有人向現實妥協,但中間路線已消失?
再真誠的表達,有野心的寓意,《刺殺小說家》在這個春天,還是沒能討好整個市場中的任何一方?
電子音樂人 hirsk 專訪:引誘耳朵辨認出熟悉的香港,一座被消失的城市
他問,為什麼欣賞不同的音樂之間會有鴻溝?可不可以既喜歡謝安琪,也喜歡在柏林聽到的白噪音演出?
1
...
36
37
38
...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