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文學
「待在你的棺材裏」——當一位中國明星被封殺之後,他的外國粉絲經歷了什麼?
張哲瀚事件發生後,歐洲人呂蓓卡陷入了憤怒之中,她無法接受一個在無數場合表達自己愛國的人會被叫做漢奸。
「斯卡羅」之後不會結束的:給一塊拼圖,可以拼出世界史中的「台灣」?
「沒有自己的認同,像提著行李每天睡在不同地方,沒有歸屬感。面對強勢的文化壓境,除非自我覺醒,否則式微就是最後的結果。」
同作家潘國靈的鰂魚涌漫步:可能跳完嗎?香港這場(不)離別舞
香港是一個地方,抑或一種特質?萬千世界壓縮至鰂魚涌,再壓縮至海山樓,City Worlds,包羅萬象,充滿混雜⋯⋯
2021諾獎作家古納:身為流亡者與難民,怎樣知道「我是誰」?
如果如他所寫,一位海關關員對你說:「先生,你們不屬於這裏,我們的價值觀念一點都不一樣。我們不希望你們在這裏⋯⋯」
遠在東亞,諾貝爾文學獎對我們的意義在哪裡?
在地球被疫情肆虐兩年過後,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意義可否讓讀者在得獎文本中觀察到人與人之間被不斷劇烈改變的距離感?
詩人崑南:大半個世紀後,他攜帶粵語來到台灣,放下香港
「不是以前的香港即是不是香港。香港根本是無根之地,沒有殖民就不存在⋯⋯有什麼所謂呢?香港都是共孽來的。」
影評:電影《沙丘瀚戰》的時差與小說《沙丘》的超時代
對粉絲來說,能看到這部經典忠於原著地登上寬銀幕,已感動落淚,但仍有兩點是這次改編電影無法迴避的難題⋯⋯
鄧小樺:記住五夜講場的美好,公共廣播的精神
生於光明的人亦需要學習在黑暗中摸索,將之變成另一種滋養,即使並不舒適。
台灣,你拼湊出自己的樣子了嗎?《斯卡羅》在碎片化歷史之間
即便編劇確實安排她偶而挺起身子,但是大多時候,蝶妹仍小心翼翼隱藏真我,憂心又無能為力,這樣的蝶妹能夠代表台灣嗎?
悼念蔡炎培:情詩人代寫情信,你念過多少次香港的小名?
蔡爺的詩摻雜了民間的聲氣,加以即興的轉韻、生猛的混音,擲入虛無。孤獨本來就是晦澀的,你想讓我們聽⋯⋯
詩歌證史、治學如棋與「僑居鸚鵡」:余英時紀念論壇「敬思想史的傳薪者」側記
2021年9月4、5日,台灣聯經出版主辦了余英時線上紀念論壇。
阿富汗的詩與塔利班的推崇:這民族經歷過一切考驗,但22個音節已可處死她們
阿富汗的女性寫短蛇詩被認為是死罪,而塔利班推崇的女詩人又偏偏是其中之一⋯⋯
1
...
7
8
9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