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韓國八十年代的武俠熱:在社會抗爭的年代,金庸小說如何影響了韓國年輕人?

這股金庸武俠小說熱風在韓國延續了十年,然後化為清風縈繞在讀者心頭,使那一代韓國讀者至今對香港抱有好奇與好感。

韓國八十年代的武俠熱:在社會抗爭的年代,金庸小說如何影響了韓國年輕人?
2018年10月31日,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畫廊,一位遊客在金庸肖像前走過。

韓國BTS防彈少年團在2020與2021年連續兩年有六首歌曲登頂美國Billboard音樂排行榜,2020年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等四項大獎,2021年韓劇《魷魚遊戲》橫掃世界、征服了各國觀眾,2022年初播完的韓國綜藝《單身即地獄》打入全球收視率前十位……

近三年,韓國影視音樂綜藝的成績,已超越20多年前主要在亞洲流行的紀錄,連一向對本國多有批評的《韓民族日報》都驚呼:「K-pop和韓劇通過社會性信息和韓國故事橫掃流行文化帝國、娛樂產業發源地美國」,同時也通過互聯網席捲了全世界。

不過,該文結尾也擔憂:韓國文化振興院美國商務中心主任周聖浩表示,香港電影也曾經風靡一時,但在重複同樣的故事和風格後,便走向沒落,要以此為戒,創造更多樣化的故事,云云。

香港電影究竟因什麼原因走向沒落暫且不提,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香港影視也曾經在韓國創下奇蹟。本文要講述的,是一段香港金庸小說與韓國社會的特別因緣。

金庸小說在韓全盛時代:銷量逾800萬冊

以周潤發主演的《英雄本色》為代表的香港動作片,於1986年夏天在港上映,韓國則是近一年後的1987年5月底公映,不過影院票房成績並不理想,累計觀眾只有一萬八千人。它的大熱,主要得益於通過當時流行的VHS錄像帶觀賞,熱門韓劇《請回答1988》便有相關場面。TVB武俠劇《射鵰英雄傳》(1983年版)也是直到1988年才以錄像帶形式輸入韓國。但華語世界讀者有所不知的是,在此前席捲韓國的,則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武俠小說。這股熱潮至今猶有餘温,金庸小說新的影視改編作品,在韓國都能引發網絡關注討論,而在韓國書店及電商平台,金庸小說及漫畫等書籍也是常銷書。

以當年的幾則韓國新聞報導為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