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文學
「南洋」流轉:在2024台北國際書展尋找馬來西亞、新加坡華文內容
毋需直接將香港當代境況與複雜南洋的歷史情境進行直接接駁,南洋與香港的離散脈絡、狀態與模式,終究大相徑庭
早熟的、千瘡百孔的、被物化的小女孩們|女性主義的具體生活
寫下這篇自述的決心是堅定的,但過程卻充滿艱難。我看見種種「未成年少女」與「創傷」的被符號化,我的存在成為了一種文學容器。
歷史中的真相與離散:許雪姬看見的「台灣史」
歷史能否為我們提供一條理解台灣的新路徑?
行走東京尋作家蕭紅:八十八年後,「東京在落雪,好像看到了千里外的故鄉」
我帶著她八十多年前在此寫過的文字,來到神保町;而在富士見町二丁目九番,消失掉的五號,隱隱讓我感到不安。
他是性愛影片創作者:穿上制服不是為了扮演誰,而是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豪曾是瑜珈老師,現在是性愛影片創作者,他愛文學,藝術,菲林照片,並在網誌內不斷書寫自己的家庭關係。
評論|
南方小土豆:嬌妻文學撐不起內循環旅遊業的「潑天富貴」
假設這一切都未能奏效,符號消散後究竟會剩下什麼樣的空虛和惶恐?
評論|
書店打工手記:上海是個大商場,我是時薪22塊的兼職店員
大陸書業一手觀察,講究視覺美的新書店愈開愈多,但實體書店因此得到救贖了嗎?
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一場中國特色的多重「科幻」宇宙
「參加世界科幻大會,有紅旗專車接,住喜來登酒店,非常高級,科幻作家前世做 了什麼,得到這般果報。」
書摘 | 石頭記:一位人類學家關於沉積、斷裂和失落的遐想
我在康普頓老街的一家咖啡館裡,伏在桌子上,正計劃該如何逃往北方。
許鞍華、廖偉棠對談:香港經此世變,詩是高度痛感|金馬入圍紀錄片《詩》
「就算電影將我們詩人刪去,留下詩的部分,都功德圓滿。我們不重要,我們這班詩人不過是詩的載體,將詩帶出來。」
評論|
書本也移民:藏身北倫敦的香港圖書館,郵寄借書的信任遊戲
當在英國面對華文藏書不足的問題,一個很自然反應是:「為什麼不自己做?」
福瑟告訴我們的現實:來自死亡的聲音,也是抗拒死亡的|2023諾貝爾文學獎
我們的現實生活其實就像福瑟筆下的角色,句子說得越來越短,卻有越來越多的有口難言。
1
2
3
4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