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香港
以獨立在地報導,從宏觀議題到具體生活,記述香港本土社會變遷。
評論|
周兆倫、傅景華:香港人如何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
坊間經常談及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危機,但反過來說,一個社會群體共同對危機的處理,也是身份認同建立的過程。
我參與了一場尷尬的罷工試驗
一個管理級同事問我:「我應該支持你們長期參與這一場運動,抑或支持你們這個禮拜罷工更有用?」
台港兩地影人太保:同志黃昏戀,其實在講普世人性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人、一段距離,不會隨時間被淡忘。」
朗天:為什麼要上前?但我真的上前了嗎?
來到這一天,我猛然確認:不是我帶著她前進,恰好相反,而是因為她,我才可以走得這麼前。
評論|
葉健民:香港區選逆轉之後,北京可能的管治邏輯
北京必須承認短期內無法恢復秩序。這種情況下,她會作出讓步以化解危機嗎?
反修例抗爭在南韓:激盪的校園,沈默的政客
「3年前,透過『燭光運動』獲得民主權利的南韓政府,對香港示威未表支持,令人感到羞愧。」
除了購物,香港人還想在商場看連儂牆、討論時事
反修例運動以來,市民們「搶奪了一種公共性」,沙田新城市廣場變得「好似一個公民廣場」。
評論|
鄒崇銘:從網絡動員到生活自主——「黃色經濟圈」的未來想像
一旦新的市場模式和交易關係確立,則日常生活革命便不再是空談。
評論|
李家翹:世界城市與國家領土性——香港,面對著怎樣的中國?
一來中國崛起,對國際事務的參與躍躍欲試,它將以怎樣的領土性示人?二來,新冷戰下香港這具特殊地位的「世界城市」的處境和前路將會如何?
評論|
蔡玉萍:香港反修例運動很父權?回應何式凝教授
是不是有不理想的行為的存在,就足以判下「運動是父權」的結論?
理大圍城之戰
「再多的子彈,也不能解決政治問題」
評論|
梁俊彥:選舉工程?運動效應?香港區選的微觀分析
本文主要基於筆者在選戰中的參與及觀察經驗作基礎,根據目前已知的投票結果來推算。
1
...
107
108
109
...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