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圖集:德國G20現場,這1000隻「喪屍」在提醒我們什麼?

圖集:德國G20現場,這1000隻「喪屍」在提醒我們什麼?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怪人荒唐怪誕,但你往往忽視了這個世界,本已是荒唐怪誕。

味精三兄弟:在紐約玩嘻哈的唐人街壞孩子

味精三兄弟:在紐約玩嘻哈的唐人街壞孩子

將港粵與嘻哈兩股文化一起爆炒,添上少許街頭暴力美學、幾分唐人街草根味和若干神經質,伴以帶口音的英文唱腔,Notorious MSG 炮製的音樂荒誕不經又憤世嫉俗。

安徒:天朝治港,去殖背後深深的戀殖

安徒:天朝治港,去殖背後深深的戀殖

中共在明在暗,默許在香港維持殖民狀態,甚至反對對這殖民體制進行有限的民主改革,已證明了是鐵一般的事實……

關信基:香港前途,不容樂觀

關信基:香港前途,不容樂觀

過去幾十年來,社會上關心香港長遠利益及定位的精英分子或團體實在鳳毛麟角。

香港記者真的自由?區家麟:無人說不准做,已經什麼都不能做

香港記者真的自由?區家麟:無人說不准做,已經什麼都不能做

研究六年後他發現:自由的崩壞並不黑白分明,而是幾十道層次不同的灰色陰霾,覆蓋在新聞日常操作的穹蒼上。

李熠:兩個黎智英的平衡崩潰了

李熠:兩個黎智英的平衡崩潰了

細究黎智英之所以在港台曾經有十多年的好光景,絕對不只是逐利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兩個黎智英」之間的相輔相成和完美平衡。

被AI奪走工作後,打遊戲才是正經事——專訪經濟學家 Castronova

被AI奪走工作後,打遊戲才是正經事——專訪經濟學家 Castronova

因為無人駕駛下崗的司機、因為智能算法失業的金融分析師等等,仍有可以從事的工作,比如,在網絡空間陪有錢人打遊戲。

圖集:國旗、孩子、軍艦和機關槍,走進駐港解放軍軍營

圖集:國旗、孩子、軍艦和機關槍,走進駐港解放軍軍營

這個星期,軍事成為香港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解放軍駐港部隊的軍營到底是怎樣的?

異鄉人—楊靜:我在香港八年,搬了十次家

異鄉人—楊靜:我在香港八年,搬了十次家

在有 Airbnb 之前,我已經養成類似習慣:在本地房屋租賃網站上像看色情片一樣看我租不起的單位……

生死觀:這堂「死亡課」,未來的醫生放下科學,只學陪伴和告別

生死觀:這堂「死亡課」,未來的醫生放下科學,只學陪伴和告別

在「醫學=治療」的觀念下,死亡被看作是醫學的失敗。「但這是醫學對永生的幻想。死亡是進化演變的必然結果,醫學必須也幫助我們去面對這一點」,波拉克教授說,於是,他給哥大開了一門「死亡課」。

一場「名校」爭奪揭露的中產階級歧視鏈

一場「名校」爭奪揭露的中產階級歧視鏈

這是一場兼具懸疑、諜戰、悲劇和黑色幽默的「名校」爭奪戰,沒有勝利者,卻劃分出了中產內部的新階級。

美國對台售武,台灣有買到好東西嗎?

美國對台售武,台灣有買到好東西嗎?

特朗普對台售武,大抵門外漢也猜到這是對華施壓,要求中國解決北韓核問題的手段,台灣身為局外人,卻成了最關鍵的棋子。

專訪馬世芳:音樂五四三的遺憾與15張荒島唱片

專訪馬世芳:音樂五四三的遺憾與15張荒島唱片

「五十年前,廣播電台沒有被電視擊垮,如今我想它也不至於被網路消滅。」

悲傷的愛,攝影機不撒謊:官方和民間影像中的劉曉波與劉霞

悲傷的愛,攝影機不撒謊:官方和民間影像中的劉曉波與劉霞

在曉波肝癌晚期甚至近乎彌留之際,劉霞忍住悲傷餵食的照片面前,監獄高牆內外的區別消失了。

皮村文學小組:如果我不寫,百年後有人知道發生了這些事嗎?

皮村文學小組:如果我不寫,百年後有人知道發生了這些事嗎?

中國有接近三億新工人,他們分布在城市的角落和夾縫中,鮮被主流視線關注。皮村文學小組,成為他們發出微弱聲音的小小舞台之一。

廣深設立女性車廂:懶政與控制女權運動的雙重盤算

廣深設立女性車廂:懶政與控制女權運動的雙重盤算

貼幾張貼紙,派幾個女乘務員笑容可掬地站在候車區疏導,是一種快速、成本極低,又容易凸顯政績的方便手段。

知識的民主化之後,我們在面對怎樣的繁榮和危機

知識的民主化之後,我們在面對怎樣的繁榮和危機

既然神殿的祭司們不再控制我們能夠了解什麼知識,我們就比以往更加需要那些批判性思考的技能。

專訪 Facebook 新聞掌門人:當互聯網巨頭積極介入媒體生態,會帶來什麼?

專訪 Facebook 新聞掌門人:當互聯網巨頭積極介入媒體生態,會帶來什麼?

這位 CNN 前主播、現在 Facebook 的新聞主管說,他們不想搶媒體的飯碗,而想「促進新聞素養教育」。她還說,臉書算法備受質疑,但實際上只有「三個準則」。

周芷萱:「妹妹你不是女神是神女」──公共視野中的女性攻擊

周芷萱:「妹妹你不是女神是神女」──公共視野中的女性攻擊

近來因為在臉書上批評了李家同,引發許多人不滿,並且在我的臉書和新聞留言底下,都有人留下大量不堪入目的字眼。

書市日漸媚俗,他為何視培養編輯為第一要務?

書市日漸媚俗,他為何視培養編輯為第一要務?

一個成熟編輯的養成過程其實相當漫長,「花個五年十年是很正常的事,」郭重興認為編輯力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中企在緬發展輸在哪?「高層路線」的教訓

中企在緬發展輸在哪?「高層路線」的教訓

中國企業的海外開拓,往往依賴「高層路線」模式,專注和東道國政府高層打交道。而一旦對方出現權力分散或政治變動,這種聯繫就會迅速變為負資產。筆者此次考察的緬甸就是一例。

專訪黃英雄:拍出《台北物語》的導演都在想什麼?

專訪黃英雄:拍出《台北物語》的導演都在想什麼?

《台北物語》放映的38天,無疑對許多台灣觀眾是一場魔幻體驗,觀眾覺得電影「爛出新高度」卻又陶醉於電影的荒謬感,票房意外創新高。面對「爛片封神」的評語,導演黃英雄自己怎麼想?

方可成:應該拯救新聞業,但要拯救的是什麼?

方可成:應該拯救新聞業,但要拯救的是什麼?

Ben Thompson 表達得很直白:新聞對於民主社會而言固然重要,但在他看來,報紙已經是一種「不必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