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風物深度

移民澳洲又回流香港:他為何一直要拍三級片

在澳洲學校幻想自己是陳浩南;拒絕香港導演圈由低做起的規矩;想給九龍皇帝拍部科幻片⋯

導演陳翊恆熱愛健身,常常作街頭裝扮。

導演陳翊恆熱愛健身,常常作街頭裝扮。攝:盧翊銘/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張書瑋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7-06-19

#異鄉人

「如果電影台正好播,你又正好換到這個台,我想拍那種你會看下去的電影,看過都能再享受一次的戲。」

陳翊恆很熟悉 Sharp 出品的一款 TV/VCR Combo 電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至九十年代初,Sharp 曾自信滿滿宣布這一型號產品是電視機的未來。就在同時期,陳翊恆在這種電視機上看了無數港產片錄影帶。童年的固定節目,全家人每逢周日先去教堂,之後中午就聚在祖母家中打麻將消遣。八九零交替,他還不到十歲,祖母家附近的九龍城廣場當時還未修建完畢。陳翊恆不玩麻將,自己去樓下的金獅影視超特店租借錄影帶,借來的多數是成龍和許氏兄弟。無數個九龍城的週末下午,那是他最初與電影的接觸。成龍《A計劃》正片播送完畢,花絮中看到他衝破玻璃跳下來的側拍鏡頭,原來那一幕有上百人在現場協力。「我開始知道,原來世界上有一個崗位是要去創造一個世界。」

港產片在澳洲並沒有「時差」

電影夢埋種在港產片意氣風發的年代,金獅影視超特店在香港大張旗鼓,分店林立。誰知在九十年代末,盜版橫行,金獅負債累累,不得不清盤。那時間陳翊恆已經跟家人移民去了澳洲,很多香港家庭在89後都有類似經歷,他1991年離開,2001年才回流。走時「細路仔」,回來時變了「大隻仔」。他如今的裝扮有時是嘻哈街頭風,有時穿着貼身的運動衣,外型似足一個 rapper,但舉止卻不是嘻哈式。

九年的移民生活,他想來錯過了金獅的結業。但他沒錯過電影。去澳洲之後仍有看港產片嗎?「全家香港人過去,怎麼會不看港產片?」他的父母和姑丈家都有很多錄影帶,華人文化在當地也頗為強勢,「而且去到澳洲的時候,當地的電影工業每年大概只產出十部戲左右,多數是藝術電影,主打電影節。」與九十年代初年產200套電影的香港相比,澳洲的娛樂文化對華人的確吸引力有限。港產片跟隨移民擴散到海外,陳翊恆仍然可以繼續用 TV/VCR Combo 看電影。

「當時要去電影院,就要開車去市區。」他和家人移民到昆士蘭布里斯本的 Tingalpa 區,「市區太遠,很少去電影院,接觸電影主要靠錄影帶。」Tingalpa 的生活區,餐廳洗衣舖次第排開,當地的連鎖店 Video Ezy 就在這些店舖旁邊。「通常是先買一盒 pizza,然後去隔壁租錄影帶回家看。」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