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沉迷手機的我們碰上更沉迷的媽媽,更親密還是更孤單?

走進黑鏡以後,Alex的媽媽突然有了遍佈世界各地的「朋友」,兩母子經常一起在家,卻很少說話,只有上微信朋友圈,Alex才會看到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媽媽。
香港 科技

近來一段時間,Alex發現,媽媽掉進手機的黑鏡裏了。

今年51歲的媽媽是香港的家庭主婦,她機不離手,大部分時間花在微信、Instagram,常常一個人對着手機笑個不停。她甚至開始熬夜,晨昏顛倒——深夜的大部分時間裏,她都在房間裏玩手機,直到清晨,甚至早上八九點才睡覺。

Alex覺得媽媽得了網癮。他專門上網 google 「中老年人網癮」,想要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但研究了也沒什麼結論,有些文章說這樣對精神,對健康不好。」

回想兩年以前,他和媽媽的身分完全是互換的——媽媽罵他經常對着電腦、對着手機。當時,媽媽不理解他。正如他現在不理解媽媽:她在微信上跟誰交朋友?在沙發、床、餐桌都不看家人只看手機的媽媽,在虛擬世界到底在經歷什麼?

兒子眼中的媽媽:可能她建構了一個美好世界

今年27歲的Alex在香港出生長大,目前從事藝術創作,他身邊的朋友,大多聚在臉書。知道媽媽最常玩微信之後,Alex特意經常上微信,瞧瞧那個虛擬的「朋友圈」。

「朋友圈」裏的媽媽讓Alex大吃一驚:她幾乎每天都發新狀態,發的內容不外乎三類:自拍照、美食照、風景照。

「自拍照都是美圖秀秀處理過的,她是漂亮的,但相中人和我認識的她,還是有距離。」Alex頗有些尷尬地說:「還有那些風景相,明顯是假的,她根本沒有去過這些地方。我知道她幾乎天天在家裏,除了偶爾去超市買東西。」

港鐵車廂內,不少乘客都成為低頭手機族。
港鐵車廂內,不少乘客都成為低頭手機族。

Alex的家庭源於一段中港婚姻。父親在武漢公幹時,認識了較他年輕20年的妻子。媽媽有孕後,他申請她到香港結婚,那年Alex一歲。二人在Alex小學二年級時離異,Alex此後與父親生活,直至父親在2006年去世,才搬來與媽媽和繼父同住,不過繼父長期在中國大陸工作。

絕大多數時間裏,家中只有Alex和媽媽二人,做自由工作者的Alex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辦公。但看看媽媽的朋友圈,Alex總會發現坐在旁邊的媽媽去了他想不到地方:
有一天,媽媽發了日本的櫻花圖,另一天,她發了一組香港的風景照,有山頂,有海濱,還有摩天大樓。

如果你單看她的微信,而不是與她住在一起,你不會知道她的現實世界是這樣。

Alex

「但其實她整天都在家裏,哪裏也沒去。」Alex說,媽媽給這組相片配文,大意是說許多人以為自己生活在城市就很好,但根本沒見過真正的大城市。「如果你單看她的微信,而不是與她住在一起,你不會知道她的現實世界是這樣。」

我們多次試圖聯繫Alex的媽媽,都沒有回音,她對兒子說,自己沒有興趣接受訪問。「可能她建構了一個很美好的世界吧,她在裏面很享受,想讓別人覺得她活得很好,過着少奶奶的生活。」Alex說。

從武漢移民來香港那一年,媽媽24歲,除了最初幾年,後來一直是家庭主婦。Alex說,媽媽的性格有點多疑,在陌生的大城市裏不容易信任他人,來港27年了,始終沒有多少朋友。沒有智能手機之前,媽媽的娛樂大多是自己去銅鑼灣逛逛商場,喝杯咖啡。

他知道最初,媽媽的微信朋友都是武漢的親戚朋友,近一段時間又愛上了Instagram,這個社交平台在內地是被封鎖的,媽媽在上面和誰交流?「我也不知道她的IG帳號,只是偶爾看到她手機屏幕,發現有英文的,西班牙文的IG網友聯繫她。」Alex還發現,媽媽學會了使用google translate,在上面翻譯各國的網友留言。

走進黑鏡以後,媽媽的「朋友」似乎一下子遍佈世界各地,她幾乎再也不去逛街了。兩母子總是一起在家,Alex工作,媽媽面對手機,但兩個人說的話越來越少。

「本來兩個人關係就一般,我已經過了要他關心我的年紀了,現在出去吃飯,她總是『手機先食』,拍十分鐘才開始吃,兩個人走在路上,她也總是看手機。」Alex說,他越來越不喜歡和媽媽外出。

有一次在家,媽媽手機重覆發出同樣的聲音,他問媽媽在瀏覽什麼,媽媽沒有回答,只是默默調小了手機的聲量。兩年多前的畫面似曾相識:Alex終日對着電腦工作,上臉書,媽媽嘮叨說不要這樣,那時候他總是愛理不理。

媽媽窩在客廳沙發上用手機玩遊戲,女兒在房間上網。這是鄧欣和媽媽的日常:「河水不犯井水」。
媽媽窩在客廳沙發上用手機玩遊戲,女兒在房間上網。這是鄧欣和媽媽的日常:「河水不犯井水」。

媽媽眼中的世界:有了手機,時間過得快很多

晚飯後,鄧欣的媽媽窩在沙發上,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快速滑動。她掃掃手機,向記者雀躍介紹着Facebook遊戲的五個App。前年年底,她因為玩這些遊戲時間太長而患上肩周炎,痛了足足一年,但還是停不下來。

「不玩遊戲的話,做什麼呢?」媽媽看着手機說,食指繼續在屏幕上滑動。

鄧欣的媽媽今年53歲,在香港出生,19歲時在工廠工作結識丈夫,兩年後結婚,現在做售貨員。大兒子今年30歲,快要結婚,女兒鄧欣24歲。

兒子已經搬走半年,同一屋簷三口子,則各有各忙:媽媽工作是輪更制,時間不固定;爸爸在辦公時間工作;女兒時常外出聯誼、工作。一個月下來,三人同桌晚餐飯只有兩三次。

一間屋有多大?沒有手機前只能執拾家居,剩下很多時間要打發。

鄧欣的媽媽

「平日裏,他們都去了上班、上學。所以我不玩遊戲,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什麼才好。」隔了兩秒,媽媽又說:「一間屋有多大?沒有手機前只能執拾家居,剩下很多時間要打發。有了手機,時間過得快很多。不要想得太負面,我不喜歡這樣。」

忘記帶手機,是最讓她不安的事:「如果有時間我一定回家取回。忘記帶錢包都可以問人借錢吃飯,忘記帶手機,誰人可以借給你?」

這個家中如今最常見的情景,是媽媽窩在客廳沙發上用手機玩遊戲,女兒在房間上網。用鄧欣媽媽的話說,是「河水不犯井水」。

24歲的鄧欣形容今年53歲的媽媽「機不離手」,很多時候窩在沙發上與手機相伴,主要玩Facebook遊戲,間中用微信。
24歲的鄧欣形容今年53歲的媽媽「機不離手」,很多時候窩在沙發上與手機相伴,主要玩Facebook遊戲,間中用微信。

鄧欣媽媽說,女兒常常在房間上網,如果想知道她在看什麼,「她就說我很煩囉」。如果碰上女兒心情好,就會「撩佢傾下計(逗她聊下天)」。

另一邊,鄧欣也說,有時候會在媽媽的微信朋友圈,才看到自己家中發生了什麼。「例如有張相是她包好的餃子。很奇怪,明明背景是我家,但我要看相片才知道,她原來包了餃子。」看到這些,鄧欣的心裏會有不可名狀的疏離感,但很快又過去了。她曾想勸媽媽不要在漆黑中使用手機,但過後又想:「當我自己都這樣頻密地用手機,我又有什麼資格去干預她呢?」

兩人的關係不算差,但又覺得挺陌生。 鄧欣淡淡地說:「有沒有社交媒體也好,距離都存在的。」

在Alex看來,虛擬社交平台好像是通往對方的橋樑,又好像是一面牆。往年的母親節,母親還是會開口叫他一同外出喝早茶的。但在剛過去的母親節,媽媽再沒這樣要求了。那天他打開微信朋友圈,看到媽媽發了一張自拍美圖,寫着:Happy Mother’s Day。

讀者評論 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晚飯後父母在沙發上各自玩手機已成常態,幸而這不太影響到我們的關係,玩累了大家還是會吃點水果聊聊天

  2. 有點慶幸我的媽媽不使用手機(他連手機也沒有,雖然手機可迅速的獲得大半世界,希望媽媽的生活裡擁有更多美好,可是又怕接受太多不同會害他神魂顛倒,所以得空時我就想帶她去新奇的地方逛逛,吃吃美食

  3. 过去我们要找很多事做来填充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只要看手机上网,看别人的生活,就足以填充我们的生活。

  4. 有空带着妈妈去她发了照片却没有去的地方表示:

    有空带着妈妈去那些她发了照片而没有去过的地方啊,要好过在这里写文章表达莫名其妙的的疑问,呵呵

  5. 只能说空闲的时间太多…

  6. 其實我啊媽都系甘,但係我覺得都係好normal,但夜咗又唔訓,都應該打開個檯燈

  7. 我也覺得這是一種互相尊重,你可以瘋迷手機,為何父母不可以 ?
    之前子女自己單方面沈浸自己世界,現在父母也有自己網路上的自由與快樂,我覺得很好,我甚至因為這樣跟母親有其他話題,所謂與父母親間的關係,為何都要父母自己拉近 ?這也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互相的,他們現在覺得疏遠是因為不在有人等著他們了,之前這種不對等關係卻被視為正常,現在這樣的關係雖然疏遠卻是對等的,如果想跟家人親近,與其抱怨手機帶來的影響,真正有效的解決方式,請過去直接跟他們說說話更為實在。

  8. 爲什麼父母不可以呢……我是覺得那位被採訪的女生可以和媽媽說,若夜裏一定要玩手機就亮一盞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