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疫苗风波:信谢安琪也不信专家,真的因为香港人都无知? 近日,网上流出香港艺人谢安琪质疑流感疫苗成效的录音,录音被广泛传播,要劳烦流行病学家公开澄清。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医护专业抱持怀疑态度,会那么容易拒绝相信医学专家的说法。
评论|方可成:“汤兰兰案”报导──容易的事和困难的事 澎湃新闻的稿子以“14岁那年,正在读初一的汤兰兰(化名)把全家人送进了监狱”开头,以“而汤玉(汤兰兰)去哪了呢?”结尾,将解开案件疑点的关键聚焦到了这个被法院认定遭受了十余人性侵的女孩身上。但是这个焦点打得太歪了。
评论|朱顺慈:指尖上的自由?──在网络世界谨言慎行的年轻人们 总结十次访谈,受访的中学生习惯看别人的留言,却不想其他人看见自己最真诚的想法;他们知道有很多发表意见的途径,但为了避开冲突和被起底的风险,宁愿不说,或者用搞笑好玩的方式来说。
评论|傅景华:我们都被老大哥把玩着──从Facebook到社会信用体系 中国计划在2020年全面实施名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系统,每一个公民、企业甚至政府机关须获得社会信用评分,用以评定各类型有关信任和忠实程度,评分可用来决定接受某些服务和享有权力的机会。
评论|江歌被杀案中的媒体表现:“促进沟通,彰显理性”的初衷为何失落? 我的看法是,江歌案中的汹涌民意没有必要去批判,那是人们朴素感情的表达;真正让人感觉不适的是,这些感情被一些精明人转化成了注意力经济中的一环。
评论|媒体与金融化社会的共谋──会投资,才是模范市民? 金融化的社会需要大众成为投资者,所以它需要通过各种论述和文化实践来建构一个懂得投资的“模范市民”主体。而要建构这个论述和形象,媒体的作用自然不可忽视。
评论|谢梓枫:“朋友”太多,是我们疏远 Facebook 的原因? 早前我看到一段 YouTube 影片,一位女生与一个不使用任何社交媒体的男生交往,她的朋友惊呼“如果你不能 tag 他,那他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