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強:大拆遷令城市不可持續,台北如何留住「看起來醜」的聚落? 北京排除「低端人口」引發爭議,90年代的台北,也曾因市府強力清拆「最貧窮聚落」康樂里,而引發激烈抗爭。二十年前的老課題,有一部分竟輾轉遺留至今,再度考驗市府與市民對城市未來的抉擇...
墾丁退潮幕後(下):從廢墟裡重生,這群墾丁人如何打造「玩不壞」的景點? 社頂,一座被遺忘30年、失意的「酗酒之村」,花了12年,找到了新的舞步。他們在荒蕪中長出新芽、與陸客誘惑共處,在觀光與在地不失衡的前提之下,一題題進行修煉。
30年了,返鄉探親的台灣老兵,他們的「家」在哪裏? 大陸的家,最終還是褪了色,成為一趟遊程中的某個停留點,但最終還是要回家的,家在台灣。他們已經是台灣人——不管他們投票投哪一黨,政治意識上接不接受「本土化」。
評論|獨家調查:台灣首宗「陸生共諜」周泓旭案,所為何來? 80後的遼寧男生在台灣做了四年陸生,畢業返陸後再來台「經商」,就捲入國家安全案件,成了被捕入獄的「共諜」。這是證據確鑿的司法審判,還是政治事件?台灣前情報軍官、國安專家意見不一。記者五度探訪周泓旭本人,同時訪談律師、調查局、外交部,試圖還原新「保密防諜」時代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