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王婷:中國娛樂真人秀如何崛起,走向何方?
從《超級女聲》到《爸爸去哪兒》,中國電視真人秀,在大眾娛樂和資本市場帶動下不斷演化。
評論|
《殘酷底層物語》瘋傳的城鄉階級想像
一篇文章走紅,暴露了中國的階級生態:城市中產想像農村,構建優越感;而低收入群體,則掉入了前者的話語規則陷阱。
評論|
境外封殺何韻詩,是商業版李波事件
如今的香港和國際社會,都不能再消極「不變」,在諸如李波事件、何韻詩事件中,要警惕那條底線的突破,集體發聲抗議。
評論|
楊松林:中國養老金入市,何以前景堪慮?
中國政府對養老金進行市場化改革,能否避免「後發劣勢」的陷阱?
評論|
林韋地:圖書統一定價成就了誰?有何風險?
圖書統一定價充滿爭議。但至少獨立出版社和獨立書店,應達成宣言和協議,讓消費者明白,為何書不應該打折。
評論|
喬瑟芬:輔大性侵案,台灣性平史的指標事件
輔大心理系設的工作小組,牴觸性平法背後若干價值,也混淆諮商情境與師生角色的權力關係。
評論|
曾國平:何時加息?深入了解聯儲局利率政策走向
香港經濟評論不乏泛泛之談。從分析員到政府財金官員,論及美國議息走向,重複一句「存有很大不確定性」就說完了。
評論|
袁瑋熙:現場調查──六四各大集會,參與者本質無別
如果仔細分析受訪者的參與動機和身份認同,可以見到六四集會已經與「本土政治」難以分割。
評論|
陸之駿:小英執政,誰能勝任反對黨?
眼看國民黨無法勝任反對黨角色、發揮制衡力量。那麼能期待誰呢?
評論|
內容創業春日已盡,誰能熬過酷暑?
能挺過內容創業現在這波酷暑的,都不再是春天時候的那個人了。
評論|
第三種六四想像,掙脫香港困局
香港必須把天安門事件的意義,放到「香港-世界-中國」長時段的三邊政經轉型中理解,思索香港能在前途上採取的立場與戰鬥位置。
評論|
香港悼念六四:本土派青年不滿什麼?錯看什麼?
不論是為悼念六四而避忌本土議題,還是為徹底去中國化而捨棄悼念,都將「悼念六四」與「本土」二元對立。
1
...
240
241
242
...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