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專題
當香港電台不再鏗鏘,記者離場:不是不想堅持,是我們沒得再做了
曾經,她以為這樣在港台記錄時代,是可以做到老的——港台正從一間重視官民溝通、善於諷刺時弊的新聞機構,變成處處紅線的官媒。
記者手記:「在阿富汗戰場上多年的採訪,迫使我質疑國際媒體扮演的角色」
在這場反恐戰爭中,西方主流媒體講述了太多非黑即白的故事。
飯圈清朗行動之下的粉絲們:「內娛糟透了,我們也都知道」
傳媒如今的口吻是「整治飯圈亂象」,與當年支持飯圈女孩出征已經截然不同。
被撤映的3部紀錄片講了什麼?FIRST青年電影展上的溫和與恐懼
三部被撤映的紀錄片其實都很温和,社會問題觀點並不激進,但依然被撤映,這其實是一種恐懼的表現,是對真實力量的畏懼?
卅年道具師全哥:香港在變,香港電影在變,但繼續爭口氣?
我好心痛,明明香港道具也能做到,怎麼不信自己?凡事不親力親為,會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中國醫生》也拯救不了的2021電影暑期檔
在觀眾仍有選擇權的情況下,花真金白銀去影院觀影最首要的需求是娛樂和休閒,不是受教育感受意識形態。
端問答:台灣的「天然獨一代」,也開始有對民進黨執政不滿的聲音?
「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如果支持台獨的人,決定放棄民進黨,那他還有什麼可以考慮的選擇?」
讀者十論:原子化運動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一切發生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政治審查如何滲入香港文化界日常?
沒有人說明紅線到底劃在哪裏,新聞之外,更廣泛的政治審查正以未必可見的方式,「滲入」香港文化界的日常運作⋯⋯
被火箭殘骸砸中的村莊
火光照亮了天空,一個巨大的「鐵桶」突然朝他們飛來,沒跑幾步,耳邊傳來刺耳的聲響,地面隨之震顫,整棟房子浸入火海。
專訪奧運射箭男團銀牌魏均珩:不需要閉上眼睛,也可以瞬間想像身在賽場
歷經多次的國際賽事證明,射箭已可說是台灣體育的傳統強項之一。但在場內場外,它依然是一個有些安靜的運動。
沒有奧運的澳門——「如果可以挑戰的話,我可能游得快一點」
一段充滿政治背景的歷史,澳門錯失了參與奧運的資格。無法登上體育賽事終極舞台的澳門運動員,如何看他們的未竟之路?
1
...
167
168
169
...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