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卅年道具師全哥:香港在變,香港電影在變,但繼續爭口氣?

我好心痛,明明香港道具也能做到,怎麼不信自己?凡事不親力親為,會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資深道具師張偉全(全哥)。

資深道具師張偉全(全哥)。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張高翔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08-15

#電影工業#香港電影

後疫情時代,人們重新檢視日常,思考怎樣突破限制去開創新局。落到香港電影行業裡也如此。需知香港影視產業本就面臨多重困局,積存不少如人才流失、斷層或工資爭議等結構性難題;需待解決;近一年來社會情況有變,不少影片更遇上審批、製作及發行的難關;加之疫情反覆,政府三度勒令戲院停業,累計長達163 天之久,即使如今容許有條件復業,也有多項營業規定帶來隱憂。

拍製到放映皆困難,年度上映的電影大幅度延期,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更宣布延至2022年舉行,首度將兩年併為一屆。這些都可見香港電影業在時代亂局中承受的考驗,相較名人大腕較易獲外界關注,幕後工作者的辛酸卻較難為人看見。

行外人未必清楚,在香港,電影行規多是開戲才組隊,當影片撤檔、戲院關閉、劇組停工,牽一髮動全身,不少散工制及無固定收入的電影人,縱各有專長在過去的一年多也無用武之地,紛紛陷入失業或需轉行維生的境況,苦是自己知,痛卻不足外道。人稱香港電影「道具全」的資深道具師全哥,也曾在疫期面臨這樣的境況。

全哥本名張偉全,曾參與杜琪峯(杜sir)的《樹大招風》、《神探》、林嶺東《迷城》、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及《英雄本色》、《A計劃》等大作,而今,他坐在觀塘道具房內,不徐不疾、不卑不亢的講述自己多年道具師經驗,也當作經歷時代風潮而略盡綿力,為同業精神上打氣。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